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门峡陕州区地坑院是一种古老的民居聚落,是我国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地坑院营造技艺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2年,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开始对地坑院进行旅游开发,地坑院民宿顺势而生.但是由于经验和专业上的不足,地坑院民宿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三门峡陕州区北营村地坑院的建筑外环境、建筑外立...  相似文献   

2.
周军  王巍  沈林明 《山西建筑》2007,33(7):32-33
介绍了地坑院的旅游潜在特征,对地坑院建筑的区域文化成景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地坑院建筑景观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进行了探讨,从而使地坑院代表的区域文化与其传承的聚落文化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3.
地坑院民居     
陈越  程炎焱 《山西建筑》2009,35(7):51-52
对地坑院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地坑院的结构,研究了地坑院的文化和现状,探讨了地坑院的出路,以开发地坑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今天绿色生态建筑的创作及新农村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4.
唐丽  张晓娟 《华中建筑》2011,29(3):166-168
该文以三门峡陕县凡村地坑院为例,通过在当地对窑匠的大量访谈和调研,对地坑院的营造做了仔细的研究和推敲,剖析了地坑院营造的主要过程,揭示了地坑院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坑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本文对目前地坑院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关于地坑院的研究进展。根据研究中的关注点和深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方向,为地坑院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创新是建筑设计领域中一直探讨的话题.本文以地坑院文化为核心,探索继承传统文化的建筑与城市、市民之间的关系,以三门峡市地坑院博物馆概念性项目为例,以传统地域民居——地坑院为地景博物馆肌理,提取地坑院民居的功能进行符号转译,回溯三门峡地区地坑院移民的村落记忆.并从市民生活的需求性出发,探索地下游客与地上市民的和谐共生以及博物馆与森林公园的有机融合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地坑院是豫西三门峡一带由于该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形成的位于视平线下的建筑,是我国传统民居形式中的独特类型。地坑院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抗压防震、节地节能、经久耐用、循环再生等特点,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和较高的研究价值。该文通过对豫西庙上村地坑院民居的调研与测绘,对其历史与现状、形成原因、形式空间及生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地坑院,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看法,为地坑院这一特殊的民居建筑保护提供思路,进而引发对地坑院建筑价值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磊  朱晓天 《四川建筑》2010,30(1):53-54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最早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窑洞地坑院,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地坑院因此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16)
位于黄土塬上的陕州地坑院,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体现了穴居文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本土旅游的开发,越来越多的陕州人"出走"地坑院,使得地坑院这种"穴居"的居住模式被弃用,营造技艺及相应的构造做法面临着失传危机。本文通过对传统陕州地坑院营造技艺及细部构造做法的研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古老的生土建筑。  相似文献   

10.
窑洞民居是生土建筑中重要类型之一,豫西地区地坑院窑洞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越的物理性能、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地坑院窑洞的保护性设计项目逐渐增加。本文针对豫西地区传统地坑院窑洞保护与更新的实例展开调研,对地坑院窑洞的再利用方式进行梳理,试图完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使这一古老民居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的特征以及与自然地理、气候的关系。和阗民居为阿以旺式——即以中央明亮厅为中心,布置所有房间,以适应沙暴日气候;喀什民居为米玛哈那式——即以客房为主体的居住单元,布置内向小庭院,密聚构成街坊,以适应地震干旱的气候特征;吐鲁番民居为集中式,高棚架庭院式——即用土拱建造半地下和地上住房,庭院中设高棚架遮荫,以适应特殊干旱高热气候;北疆民居为开敞式——土木平房建造在庭院一隅和果园组合,开敞布置,以适应降雨、雪多的夏热冬冻气候。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旧城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策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下空间作为潜在而丰富的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北京面临的土地资源、生存环境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与现状,着重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探讨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文章在研究了北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原则及措施后;并通过对北京四合院地下空间利用、地下共同沟、地下车库等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设想,探讨了北京旧城地下空间的开发策略,以期在地下空间开发的契机下寻求古城保护的更好出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建外SOHO地下车库作为案例,对其人性化设计的特点作简要概述,重点从庭院空间、城市行为、艺术设计等方面加以阐述,提出地下车库人性化设计的几点建议,以提高地下车库空间的利用率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关中盆地是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关中平原地区的民居经历了从地坑窑到传统合院式房居,再到近代的独立式房居的历史演进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中平原地区的农宅建设受到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冲击,在功能空间、材料和技术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需求,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基于对当前农宅建设的反思,提出了本地区农宅建设应从综合效益出发,走“有机更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宋鸣笛  王鲁民 《新建筑》2012,(4):148-151
廊院式和合院式是汉地传统住宅院落构成的两种基本模式,从构成逻辑及考古资料中可以看出,廊院式比合院式出现得更早,且在古典建筑系统中等级上高于合院式。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中国古典建筑系统主导的地域,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建设住宅时更倾向于选择廊院格局。  相似文献   

16.
泛院落     
严敏 《山西建筑》2007,33(33):57-58
根据传统院落的特点,结合现代院落的实践,分析概括出现代城市住宅小区院落的三个层次,并重点对"泛院落"的特点展开解析,指出"泛院落"是当代中国住宅小区新型院落的概括,是对传统院落的继承与延续,也是现代城市院落的新生。  相似文献   

17.
建筑设计采用下沉式庭院、天窗、天井等形式达到建筑大底盘地下车库的通风采光,可降低污染、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建筑几千年来几乎只传承着一种相似的群体组合方式——庭院或称院落。在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模式后,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庭院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回应,从而在深层意义上论述了庭院模式的起源与涵义,最后探讨了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延续和拓展传统庭院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居家环境是一种形式特殊的“家世界”,它的构成遵循二元对立统一律。庭园(或园林)的价值体现在它独特的生活劳动作用和精神调节作用方面,因而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0.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当今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一种新发展趋势,通过目前已发掘的西安汉阳陵帝陵的10条葬坑,对已修建的中国第一座全地下遗址博物馆,从地下建筑出入口形式、空间组织、交通流线、室内设计等方面入手,探讨博物馆建筑地下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