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浇不仅能够储墒、淋盐压碱,还能起到松土作用,是河套灌区传统的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的灌水制度,是河套灌区通过多年来实践经验总结而来。该文对河套灌区近20 a来的秋浇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20 a,受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变暖、土壤冻融期缩短、作物生长期缩短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秋浇时间整体后推,秋浇用水量呈波动式变化趋势,地下水位在年内呈现增加—减小—增加—减小—增加的双驼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秋浇定额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浇是内蒙古引黄灌区传统的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的灌水制度.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秋浇定额灌溉条件下土壤盐分的变化,研究了土壤盐分变化与秋浇定额的关系.结果表明:20 cm以上土层的土壤含盐量变化与秋浇定额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秋浇前后、秋浇前~春播前秋浇定额在1 725 m~3/hm~2时土壤含盐量减少最多,秋浇定额小于1 725 m~3/hm~2时,土壤含盐量的减少量随秋浇定额的增大而增大,秋浇定额大于1 725 m~3/hm~2时,土壤含盐量的减少量随秋浇定额的增大而减少;20 cm以下土层含盐量变化则不完全受秋浇定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秋浇是河套灌区传统的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的灌水制度[1],灌区秋浇用水量约占全年用水总量的1/3,在黄河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如果不节约秋浇灌水量,进行合理灌溉,秋浇用水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激光平地作为一项成熟的高精度平地技术,能够较好地改善农田表面平整程度和种床条件,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水分分布的均匀度.通过激光平整地块和未平整地块的秋浇对比试验,评价激光平地技术对秋浇灌溉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秋浇是河套灌区传统的储墒灌溉,同时也是秋季地下水位形成高峰的主要原因。早浇保墒(以下简称保墒)可改变秋季地下水位动态的变化过程,能够降低地下水位。一九八五年永济灌域西乐、正稍分干渠推行了保墒。本文根据永济灌域44眼地下水观测井,其中,保墒区10跟的长观资料,整理分析保墒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一、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一)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依据永济灌域1984年和1985年地下水长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北总干渠的输水特性,一并提出扩大秋浇保墒地,以缓解春灌供水矛盾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灌区地表、地下水资源,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减小土壤含盐量对作物产量造成的危害,选择北方寒冷黑土地区,分析不同灌水定额下秋浇前、秋浇后、春播前不同土层深度处土壤含水量、土壤可溶性盐浓度、盐分淋失量变化,并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墒情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灌区制定合理的秋浇洗盐灌水定额,达到洗盐保墒的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秋季储水灌溉是内蒙古河套灌区一种特殊的灌水制度。它牵涉到在黄河水源紧缺的条件下 ,如何节约水量 ,进行合理灌溉的问题。通过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地下水位的变化与秋浇定额的关系的试验研究 ,确定出秋浇定额为 15 0 0~ 195 0m3 /hm2 。该值比较符合河套灌区节水、保墒、淋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水热耦合模型(SHAW)对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盐渍化土壤冻融期水热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度盐渍化土壤累积蒸发量最大,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较大,降低了土壤的冰点,延长了土壤的冻结时间,从而增大了土壤的蒸发量,导致翌年土壤水分大量损失,影响作物播种出苗和发芽。而且重度盐渍化土壤在冻结和融解过程中表层盐分聚积严重,而中度和轻度盐化土壤在冻结期和融解期盐分增加幅度略小一些;当秋浇定额大于150mm时,其中30%~50%水量储存于0~1m土层中,具有明显的储水保墒作用。秋浇定额和秋浇时间对于土壤蒸发量以及1m土层的储水量和含盐量的影响只是在冻结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田间小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河套灌区不同秋浇定额对农田土壤盐分的淋洗的效果。结果表明,秋浇灌水定额越大盐分淋洗效果越好,表层土壤盐分在秋浇的作用下向下迁移;土壤SAR的降低幅度和灌水定额呈正相关关系,秋浇后土壤PH值减小,秋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黄土高原的山区丘陵区旱垣地上,采用旱井集雨灌溉和塑料地膜覆盖结合应用的技术,把天然降雨量全部蓄集起来,能起到秋水春用、抗旱节水的特殊效果,更能起到保墒提墒、增温调节的效应,是一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好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套秋浇是为满足来年春播作物水盐需求而进行的保墒淋盐灌溉。针对传统基于作物需水预测成果进行渠系配水存在的预报依赖性强和中长期预报精度低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不需要作物需水预测成果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框架,该框架依据春播初期作物水盐要求,将SHAW模型嵌入优化配水模型,确定秋浇配水计划。河套灌区永济灌域2016年秋浇配水计划编制实例研究表明:与传统基于需水预测的配水方法相比,新方法得到的配水计划可以在不增加渠首引水量及渠道输水损失总量基础上显著提升淋盐效果,使春播初期0~40 cm土层水盐状态更加适宜于作物播种,春播初期土壤0~40 cm土层平均盐分超标由60%以上降低至5%以下,同时配水公平性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秋浇是河套地区的传统习惯,是郡众生产实践的总结。近年,科学试验也表明秋浇一方面可以淋洗耕层盐分淡化土壤水,另一方面可在土壤中贮存一定的水分,在冻融作用下迁移于耕作层中,为来年春季幼苗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条件。因此,秋浇在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河套灌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秋浇时间、秋浇水量和形式上则是几经反复,有经验也有教训。为此想把一些历史的资料和试验的数据摆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除涝排渍节灌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三江平原低湿地综合治理技术,采用深沟密网条田化,台内植树林网化,对耕层土体建立“耕、松、洞”立体交叉的“土壤贮水库”,排、贮结合,有效调控地表水和表层水,起到除涝渍作用,还能抗旱保墒,井灌水田,采用“浅、湿间歇灌溉”方法,结合“井、池、渠”增温措施。经过综合治理,粮豆平均单产比治理前增产57%。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节水改造措施对盐渍化灌区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效果,通过设置点位取样测量的方式,对比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间下土壤中的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未进行节水改造时,表层土壤在秋浇之前盐分含量较高,为3.44g/kg,而秋浇之后各深度土壤含量依次减小29%、28.7%、20.9%,表明对土壤盐分的淋洗起到很好的效果;0~10cm、10~30cm以及30~50cm土层深度的变异性,依次为强变异性、中等变异性和中等变异性;缓冲区内土壤盐分含量与渠道距离呈线性负相关的关系,即随着距离的增长,土壤含盐量逐渐降低;距离增长时,与0~30cm深度土层相比,30~50cm深度土层内盐分含量减小程度更快。在采取节水改造措施后,短期缓冲区土壤盐分含量平均值减小速度低于长期改造区;在经历秋浇之后,缓冲区对土壤含盐量的解释能力得到提高,表明秋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分在土壤中的表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秋浇是内蒙古引黄灌区一种传统的洗盐压碱灌溉制度,秋浇用水量是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以典型试验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秋浇定额灌溉条件下春播前土壤水盐条件、土壤的脱盐效果和增水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内蒙古引黄灌区基于节水的适宜秋浇定额为1 500 m3/hm2。  相似文献   

16.
秋季储水灌溉是内蒙古河套灌区一种特殊的灌水制度 ,它牵涉到在黄河水紧缺的条件下 ,如何节约水量 ,进行合理灌溉的问题。通过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地下水位的变化与秋浇定额关系的试验研究 ,确定出切实可行的秋浇定额 ,实施科学、合理的秋浇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是针对目前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节水灌溉制度进行试验研究,从田间工程入手,采用地膜覆盖节水技术,寻求节水机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秋浇节水灌溉新技术,能有效地缓解灌区秋浇用水的供需矛盾,扩大灌溉面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计算角度提出了内蒙河套灌区秋浇定额和秋浇节水潜力,为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依据土壤中水、热平衡理论,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干土层在抗旱当中所起到的保墒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在节水抗旱夺丰收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地利用引墒、保墒技术措施,达到合理利用土壤水份和调节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20.
论河套灌区秋浇的必要性及节水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作物的灌溉定额,系由播前灌水定额和生育期灌水定额组成。播前灌水俗称秋浇,其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1/3左右。当今,引黄水量受到制约、能否压缩或停止秋浇将黄河水量节约下来,已成为各界关注的头等大事。河套灌区在特定的土壤含盐、灌溉水、地下水补充盐分的环境中,所有农田皆需秋浇,才能维持土壤根系层的盐分趋向平衡,并结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田面积、制定合理的秋浇定额,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