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萃取剂—MOC—100TD萃取分离铜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用新萃取剂MOC-100TD萃取分离铜、镍的条件,当萃取时间5min、水相料液pH≤40、萃取剂的浓度为10%、反萃液中含H2SO4160g/L时,可使Cu(Ⅱ)与Ni(Ⅱ)得到良好的萃取分离。文中还探讨了萃取机理。萃取1个Cu(Ⅱ)时需要二个MOC-100TD分子,并认为萃取配合物中有一个MOC-45与一个MOC-55TD分子。  相似文献   

2.
二—(2—乙基己基)磷酸对Mn(Ⅲ)的萃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作萃取剂,研究了几种萃取因素对Mn(Ⅲ)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以较高的萃取剂浓度,从含有醋酸的硫酸溶液中,能接近完全萃取Mn(Ⅲ)。室温下,用1mol/LP204的正庚烷溶液对002mol/LMn(Ⅲ)+45mol/LHAC+8mol/LH2SO4溶液进行等体积萃取,萃取率超过90%。红外光谱证实,Mn(Ⅲ)是通过P204与Mn(Ⅲ)的醋酸配体配位而被萃取的。  相似文献   

3.
氯化三烷基甲铵萃取V(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氯化三烷基甲铵从硫酸介质中萃取V(Ⅳ)的机理。实验表明萃合物的组成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有关,当其总浓度小于0.20M时,生成的萃合物主要是(R3MeN)2(VOOH)SO4Cl,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为3.45x10-2;当其总浓度大于0.20M时,生成的萃合物则以(R3MeN)4(VOOH)2(SO)4Cl2为主。  相似文献   

4.
从高镁低锂卤水中萃取锂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KSE混合萃取剂在高氯离子浓度和弱酸性条件下,以FeCl3为共萃取剂从高镁卤水中萃取锂的反应。测定了SK和SE的浓度对萃取的影响。用化学分析法、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组成为LiFeCl4·SK·2SE;红外光谱分析认为在此体系中萃取锂为溶剂化萃取机理,SK中C=O键和SE中P=O、C-O键上的氧原子主要参与键合配位,其萃取反应方程式为Li+(a)+FeCl-4(a)+SK(o)+2SE(o)=(LiFeCl4·SK·2SE)(o)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HNO3和H2O2溶解试样,在8mol/LHNO3介质中,以溴酸钾将Ce(Ⅲ)氧化成Ce(Ⅳ),继以P204/CCl4萃取Ce(Ⅳ),将三价稀土元素与四价铈分离,用ICP-AES法测定CeO2标准物质中La、Pr、Nd、Sm、Gd和Y,分析结果均落在标准值的置信区间内,RSD<6%。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氯仿为稀释剂.研究了伯胺N_(1923)从苦味酸介质中萃取稀土的性能与规律性。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稀土几乎不被萃取;当pN>6.5时,萃取能力随pH升高而增强。用斜率法求得的萃合物组成与稀土原子序数、苦味酸根浓度有关,可用通式[(RNH_2)_mRE(pic)_n(OH)_(3-n)]表示,其中m=2(La)、3(Sm,Y,Ho)和4(Yb),n值=2(La,Sm)、1(Y)和0(Ho,Yb)。随着水相苦味酸浓度的增大,lgD~Z曲线的倾斜度和Y位置都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PEG-Na2SO4-CPAⅢ体系中镧、铀与钴的萃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La(Ⅲ)、U(Ⅵ)等了了大聚乙二醇2000(PEG)-硫酸钠-偶氮氯膦Ⅲ(CPAⅢ)双水相体系中的萃取行为及存在形态。结果表明,在PH4.0-6.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La(Ⅲ)、U(Ⅵ)几乎被PEG相全部萃取,而Co(Ⅱ)基本不被萃取,可实现La(Ⅲ)与Co(Ⅱ)及U(Ⅵ)与Co(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经吸收光谱、摩尔经、连续浓度变换法、加入表面活性剂等试验表明,在萃取相中L  相似文献   

8.
镧(Ⅲ)与壳聚糖配位聚合物的形成及其催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稀土镧离子La(Ⅲ)与壳聚糖(CS)配位聚合物(La-CS)的形成、该配位聚合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热分析、紫外光谱和电导率的表征和La-CS配位聚合物在Na2SO3的存在下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中配体CS的仲羟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均参与与配位,La(Ⅲ)与CS单体单元的配位比是1∶5,即La(Ⅲ)的配位数是10。La-CS配位聚合物-Na2SO3体系对MMA聚合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收率达75%以上,MMA按自由基机理进行聚合。  相似文献   

9.
详细研究了HCl体系中Fe(Ⅲ)、Co(Ⅱ)、Ni(Ⅱ)离子在P507萃淋树脂淋洗行为,发现Fe(Ⅲ)离子在P507萃淋树脂上以淋洗剂盐酸溶液的浓度约为4.0mol/1时Fe(Ⅲ)最容易被洗脱;把Fe(Ⅲ)离子还原为Fe(Ⅱ)离子,则Fe(Ⅱ)离子容易与Yb(Ⅲ)离子分离;用pH1.8HCl溶液首先淋洗出Co(Ⅱ)、Ni(Ⅱ)离子,然后改用0.0745mol/1HCl淋洗La(Ⅲ)离子,Co(Ⅱ)、Ni(Ⅱ)与La(Ⅲ)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0.
古国榜  杜冰 《化工冶金》1997,18(2):115-118
对MNA-TBP从盐酸介质中萃取Ir(Ⅳ)作了研究。结果表明:MNA-TBP对Ir(Ⅳ)萃取有协同效应。当MNA和TBP在正辛烷中的浓度各为0.45mol/L,待萃液中HCl总浓度为4mol/L,铱浓度为173.13μg/ml,相比为1时,协萃系数R为2.33,协萃合物的组成为(MNAH)^+.IrCl6^2-.(HTBP)^+。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膦氧化物Cyanex923从盐酸溶液中萃取Au(Ⅲ)的萃取率与各种参数如平衡时间,温度、有机相稀释剂,金属和萃取剂浓度的函数关系,以及水溶液中有机盐的存在对Au(Ⅲ)萃取率的影响,在20℃和70℃下,分别获得了Au(Ⅲ)的平衡萃取和反萃取等温线,用计算机程序LETAGROP-DISTB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数据可以通过假定萃取物在有机相中呈HAuCl4L2形式来解释,其中L代表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硫酸铵-1-(-2-吡啶偶氮)-2-萘酚-Tween80体系萃取铁的行为。试验表明,当溶液PH2.0~4.0能使Fe(Ⅱ)与Zn(Ⅱ)与Zn(Ⅱ),Cd(Ⅱ)、Mn(Ⅱ)、Mg(Ⅱ)、A(Ⅲ)定量分离。应用该计测定了铝铪合金中Fe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100)钇稳定的ZrO2基片上制备出c轴取向很好的Y1-xHOxBa2Cu3O7-δ(0<x≤1)超导薄膜。实验中所用的靶材由YBCO和HBCO超导材料各一半组成。随着HBCO靶材到加热器距离的变化,钬的含量发生变化,当x=0.7(原子比),零电阻温度T∞>83K。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从含有Ca2+、Fe3+、F-、PO3-4、Th4+、Al3+、Mn2+的多组分硫酸稀土溶液中一步萃取分离铈(Ⅳ)工艺进行研究,得到纯度≥99.9%的氧化铈产品及少铈碳酸稀土产品(CeO2/REO≤3%)。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高含量As(Ⅲ、V)的萃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在≥10.5mol/LHCl介质中用苯萃取,可使50mgAs(Ⅲ)定量分离(其萃取率达99.5%),共存的As(V)等不干扰。同时证明,向萃As(Ⅲ)后的液相中加过量的TiCl_3溶液,可使50mgAs(V)还原至As(Ⅲ),继用苯萃取分离,经水反萃取之后,均以碘量法完成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对As(Ⅲ、V)的价态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Moc(tm)—100TD新萃取剂的性质,研究了对铜的萃取能力。试验证明:该新萃取剂性能良好,对铜的萃取有特效,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变温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金属间化物(Sm(1-x)Dyx)2Fe(17)Ny(x=0.4;2<y<3)的自旋重取向现象,进而对其中的各向异性产生机制进行分析。由实验结果得出Dy次格子的单轴各向异性较强,导致在150K~100K较低温度下出现自旋重取向现象。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4-溴)苯基甲烷(DApBM),在Mn(Ⅱ)和吐温-60存在下,Ce(Ⅳ)与DApBM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λmax为480nm,ε=3.28×10 ̄5L·mol-1.cm-1,Ce(Ⅳ)量在0.5~5.0μg/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该体系灵敏度颇高,选择性较好,用于镁合金和含锌矿石中微量铈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董贞俭  战凯 《稀有金属》1995,19(4):248-251
报道了胺类萃取剂TAB-194于盐酸中萃取T1(Ⅲ)的性能,考察了各种条件对萃的影响,用斜率法、饱和容量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R3NHT1Cl4,利用红外光谱证实了在酸性条件下TAB-194萃取T1(Ⅲ)为离子缔合机理,并提出了在酸性条件下的萃取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在0003mol·L-1(CH2)6N4HCl缓冲底液中,偶氮溴磺(Ⅲ)在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三个良好的还原波:P1(-0.25V)、P2(-0.35V)和P3(-0.57V),加入稀土离子后,试剂峰高降低,并在更负的电位处产生络合吸附波P4(-0.62V)。P4峰高与稀土离子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用来测定Ce3+,检测下限可达2×10-8mol·L-1。轻、重稀土有类似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