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华石博士相信中国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重新寻回对自己传统的自信。他是密歇根大学的艺术史系教席教授和前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研究艺术在中国历史上于人际关系中的作用,着重于个体自主域和社会伦理观。近年来,他又转向对现代早期(明末清初)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的研究,力求打破普遍存在的欧洲中心主义模式。2005年,他受聘为"清华大学伟伦特聘访问教授"在人文学院历史系授  相似文献   

2.
沈福煦 《园林》1996,(6):8-9
美国建国较晚,1776年始独立,这里原来多为英国的殖民地,当然美洲原先也有土著(多为印地安人)。在美国独立以前,早有诸多西欧人来此地移民,大多数是英国人,在今美国的东北部立足、定居。后来这里便形成一个地区,称新英格兰(大约在康涅狄格州以北的大西洋沿岸),因此这里发展起来的文化,多少带有英国文化的传统;即使美国独立后,也还保持着这种文化风格。这种文化称为“殖民地式”,无论是建筑、园林或其他艺术文化,都带有这种特征,甚至影响了整个美国的近代文化。  相似文献   

3.
尹豪  贾茹 《风景园林》2016,(6):30-35
英国园林历史悠久,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现代主义园林发展脉络的梳理亟待研究。以时间为线索,以代表性人物和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为切入点,梳理英国现代主义园林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1925-1980),并以二战和1980年为分界线,研究了各个时期的英国现代主义园林发展的特征,以及工艺美术运动、英国节、新城镇运动等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出现代主义对英国园林影响程度以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曹娟 《中国园林》2007,23(1):4-5
2006年12月25日下午《,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国造园史》首发式暨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举行。首发式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承办,与会者约200人。《中国古代园林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园林专业创始人汪菊渊先生(1913-1996)的遗著《,中国造园史》是我国著名造园学家陈植先生(1899-1989)的遗著。两位先生皆有志于系统总结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几乎耗费毕生精力收集古籍文献、现场考察、研究整理,20世纪80年代初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现国家建设部)为两位先生立科研课题,分…  相似文献   

5.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英国对世界园林艺术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但是,长期以来,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关系是中外学者争论的问题:第一,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否受到过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第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该文以一个外国学者的视角,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不同园林所体现的要素、设计手法、表现方式,论述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起源、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以及中西园林的相互影响;通过梳理大量史料,分析中国园林西传等问题,较全面地研究了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6.
金荷仙  刘晓明 《中国园林》2009,25(12):31-33
2009年10月21-23日,第46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的索菲特大酒店顺利召开.此次大会由巴西风景园林师协会(ABAP)和IFLA共同主办,目的是加强世界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风景园林师之间的交流,同时促进巴西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大会主题为“绿色基础设施:高效能的风景园林(Green Infrastructure:High-Performance Landscapes)”,主要关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设计过程的可持续性,二是设计成果和信息的交流.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风景园林师、学者及相关从业人员、政府与国际组织成员以及学生共642人参加了会议(图1).  相似文献   

7.
林珏 《园林》2006,(1):26-28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形成,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  相似文献   

8.
E·潘诺夫斯基生于1892年,早在1915年,由于他对丢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艺术理论的出色研究而著名,并即开始在汉堡大学讲授艺术史。他研究了里格尔(Alois Riegl,1858-1905,十九世纪最富于哲理性的艺术史家)的著作,当时亦已对康德哲学有了很深的造诣。事实上,里格尔和康德——还有卡西勒(Ernst Cassirer,1874-1945,康德的现代解释者)——直是他的主要参考来源,贯穿了他的全部事业。象卡西勒一样,潘诺夫斯基和汉堡沃伯格学院的研究人  相似文献   

9.
胡道立 《华中建筑》1993,11(1):2-10
《综述》反映了本次会议的动态;概括地综述了以下诸方面在学术交流中的主要观点,诸如:中国建筑文化与整体文化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研究;建筑文化学的研究;建筑文化比较研究;地域性建筑文化的研究;城市、园林、村镇建筑文化的研究等。范围广泛,所涉亦深,对于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建筑文化理论体系是一次重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0.
吴欣 《风景园林》2009,(6):92-103
人如其名,石听泉博士是一位深谙中国文化、沉醉于自然万物之中的学者。他从1978年起在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亚洲语言与文化系任教,现是中国文学教授。在业余时间,他栖身园林之境,对于中国书画颇有造诣。石教授专注于中国明清叙事文学和戏剧。最新的研究兴趣有:游记,神话,说梦,插图小说和中国传统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