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合成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氯乙酸对丁香酚进行结构改造, 以获得含羧基的丁香酚半抗原。将经重结晶纯化后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经碳化二亚胺(carbide dimethylamine, EDC)偶联制备人工抗原。采用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对丁香酚半抗原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flight time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对偶联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紫外光谱结果表明, 与载体蛋白相比, 偶联物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有一定的增强; MALDI-TOF MS结果表明, 表明丁香酚半抗原与BSA的偶联比为12.5:1。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 为丁香酚抗体的制备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农药三唑磷半抗原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氯硫磷、苯唑醇、6-氨基己酸为原料,采用3步反应合成三唑磷半抗原6-[O-乙基-O-(1-苯基-1H-1,2,4-三唑-3-基)硫代磷酰胺基]己酸,经质谱和1H-NMR鉴定表明,合成成功,为进一步制备三唑磷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4-羧基苯甲醛,N,N-二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羧基化隐性孔雀石绿(COOH-LMG),经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液质联用仪鉴定该羧基化隐性孔雀石绿为目标产物。羧基隐性孔雀石绿经碳二亚胺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载体蛋白相结合,分别得到免疫原与包被原。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鉴定,人工抗原偶联物的吸收峰较反应前的反应物的吸收峰发生了漂移,证明耦合成功。新西兰大白兔经免疫原5次免疫后,得到针对隐性孔雀石绿的抗体,效价达1∶64000,为LMG的单抗的制备及其免疫学分析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4-羧基苯甲醛,N,N-二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羧基化隐性孔雀石绿(COOH-LMG),经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液质联用仪鉴定该羧基化隐性孔雀石绿为目标产物。羧基隐性孔雀石绿经碳二亚胺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载体蛋白相结合,分别得到免疫原与包被原。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鉴定,人工抗原偶联物的吸收峰较反应前的反应物的吸收峰发生了漂移,证明耦合成功。新西兰大白兔经免疫原5次免疫后,得到针对隐性孔雀石绿的抗体,效价达1∶64000,为LMG的单抗的制备及其免疫学分析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隐孔雀石绿半抗原与全抗原设计、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偶联位点、偶联活性基团的性质及半抗原的合成与偶联方法分析,设计了系列不同结构的半抗原和人工抗原及其合成方法.以N,N-二甲基苯胺、苯甲醛衍生物为原料,Amberlyst 15树脂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合成出3种隐孔雀石绿半抗原;进一步采用活泼酯和重氮化法分别将获得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形成相应全抗原.半抗原和全抗原分别经减压硅胶柱色谱及透析纯化后,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及紫外扫描光谱等分析手段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半抗原及免疫全抗原均合成成功,满足了进一步免疫、筛选高质量抗体和建立检测方法的需要.同时,采用分子模拟手段对抗原表面半抗原决定簇的前线分子轨道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讨论了前线轨道的分布可能对抗体特性造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半抗原构效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水胺硫磷的特征部分为基础,设计合成半抗原O-甲基-O-2-水杨酸异丙酯硫代磷酰-6-氨基己酸(HICP),并通过活泼酯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OVA分别偶联制备了免疫抗原H-ICP-BSA和包被抗原H-ICPOVA,再经过动物免疫获得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建立标准曲线,测得其IC50为5.3 ng/m L,定量检测线性为1.77~10.06 ng/m L,与其他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研究所获得的抗水胺硫磷多克隆抗体,可实现果蔬中水胺硫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合成具有阿维菌素特征结构的半抗原,采用活化酯法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制备人工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阿维菌素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1∶20 000,用此抗体建立的阿维菌素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标准曲线IC50为1.92 ng/mL,IC15为0.13 ng/mL.  相似文献   

8.
菌核净残留免疫分析半抗原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核净属于半抗原生物小分子,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具有免疫原性。为了建立菌核净农药残留的免疫分析方法,以苹果酸氯醛交酯和3,5-二氯苯胺为原料,合成N-(3,5-二氯苯基)-2-羟基琥珀酰亚胺,然后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了菌核净半抗原N-(3,5-二氯苯基)琥珀酰亚胺-2-琥珀酸半酯,产物经红外、核磁和液质连用等方法确认,为研究菌核净的免疫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酸性橙Ⅱ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方法。方法将重氮化后的2-氨基-5-磺基苯甲酸与2-萘酚经偶氮反应合成带羧基基团酸性橙Ⅱ,通过碳二亚胺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制备酸性橙Ⅱ人工抗原。采用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对合成的酸性橙Ⅱ半抗原进行结构分析,并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和蛋白质电泳法鉴定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并计算偶联比。结果通过偶氮反应及碳二亚胺法最终得到纯化后的酸性橙Ⅱ半抗原约47 mg,核磁结果显示成功合成酸性橙Ⅱ半抗原。经SDS-PAGE、N-PAGE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均显示酸性橙Ⅱ人工抗原蛋白分子质量大于BSA,所带负电荷大于BSA,且合成后的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具有吸收峰叠加效应,均表明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偶联比为20.9:1。结论此方法能够成功合成酸性橙Ⅱ半抗原和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特异性酸性橙Ⅱ抗体和建立酸性橙Ⅱ的免疫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乙基羟乙胺、升华硫、一氧化碳气体和对氯氯苄为原材料,合成羟基化杀草丹;经纯化后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杀草丹半抗原,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析鉴定为预期产物;利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杀草丹人工抗原,应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羟基化杀草丹经薄层层析展开效果良好,杀草丹半抗原经红外光谱分析具有明显的羧酸基团,有利于后续偶联操作;在26 ℃室温条件下制备的杀草丹人工抗原,其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比为6.59:1。杀草丹半抗原与杀草丹人工抗原的成功制备,可为进一步研制杀草丹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建立有机磷农药倍硫磷的免疫分析法,合成了1种倍硫磷半抗原和2种人工抗原。采用改进的方法将三氟硫磷与3-甲基-4-甲硫基苯酚、β-丙氨酸反应制备了倍硫磷半抗原,产物经薄层层析、^1HNMR和质谱鉴定为预期产物。分别将半抗原以活泼酯法、混合酸酐法与BSA、OVA偶联制备了人工抗原BZB和BGO,通过紫外光谱鉴定证明偶联成功。用TNBS比色法测定了BZB、BGO与载体蛋白的克分子结合比,分别为29:1和12:1。以BZB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以BGO为包被抗原对小鼠血清进行间接竞争ELISA分析表明,小鼠经免疫后产生了针对倍硫磷的特异性抗血清,从而进一步证明抗原合成成功。本方法为研究建立倍碲磷的免疫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吴昊  戴彩霞  刘佳  何计国 《食品科学》2012,33(3):140-145
目的:建立盐酸西布曲明的免疫分析方法。方法:4-氯苯乙腈和1, 3-二溴丙烷为原料合成与盐酸西布曲明具有相同母核结构的小分子双去甲基西布曲明(M2),以双去甲基西布曲明为半抗原,并分别通过活泼酯法、戊二醛法和混合酸酐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原(M2-BSA)和包被抗原(M2-OVA)。结果:紫外光谱扫描证明半抗原M2与载体蛋白偶联比为24.6:1(M2-BSA)和16.2:1(M2-OVA),抗血清ELISA效价均达到1:8000以上,IC50=0.42μg/mL。结论:半抗原M2与载体蛋白均已成功偶联,其中活泼酯法对半抗原活性基团的影响最小,合成人工抗原的特异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并于水性介质中在偶联剂的作用下将聚氨酯接枝于明胶链上,制备出一种新型皮革涂饰剂。该研究对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中预聚温度,二羟甲基丙酸用量(DMPA)及三乙胺(TEA)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预聚温度为65℃,最佳DMPA用量为4%,最宜中和度为85%;FT-IR光谱分析表明:明胶链上的—NH2,—OH参与了偶联反应;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明胶和聚氨酯的质量比为50∶50时,改性胶膜的断裂伸长率可达325.6%,抗张强度为37.3MPa,透湿量为347%,溶剂吸收率为26.8%,吸水率为65%。应用性能测试表明:在明胶和聚氨酯的质量比为50∶50时,所涂皮块的耐干擦等级为5,耐湿擦等级为4。  相似文献   

15.
陈婵  黄茜  李珊珊  马美湖 《食品科学》2017,38(15):43-50
通过化学共沉法和表面功能化修饰得到硫酸软骨素钠和Fe~(3+)负载的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CS@Fe~(3+)(CMNP@Fe~(3+)),并对该粒子的形貌等特性进行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CMNP@Fe~(3+)呈尺寸为20 nm的圆球形,分散性较好;磁滞回线结果表明该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证明硫酸软骨素钠和Fe~(3+)已成功修饰在Fe_3O_4表面。利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Fe~(3+)与卵黄高磷蛋白的强结合力,建立从蛋黄中磁性分离卵黄高磷蛋白的新方法,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溶液pH 4.0、底物初始质量浓度10 mg/m L、吸附时间180 min时,磁性纳米粒子的吸附能力最强。利用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确定CMNP@Fe~(3+)吸附卵黄高磷蛋白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并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吸附平衡时卵黄高磷蛋白的理论吸附量为625.00 mg/g。该研究结果为鸡蛋中蛋白质实现磁性分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牌号的聚乙烯醇(PVA)制备聚乙烯醇硫酸钾(PVSK),用BaCl2滴定法测定了它们的酯化度.讨论了PVA聚合度和水解度对PVSK酯化度的影响,确定了制备高性能PVSK对PVA的选择性.用红外光谱法对合成的高酯化度PVSK进行了表征,并与日本生产的高酯化度PVSK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两种杂多酸Na8[PMo7V5O40]、Na5[PMo10V2O40]的一般性质,以及它们的合成及表征。研究中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分析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进行表征,推断了所合成的两种杂多酸盐具有类似Keggin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