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德雷得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安得逊教授进行的一项研究认为,澳大利亚所有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包括享有盛名的乳牛业,都应该向葡萄酒工业学习,从它的成功中得到启示。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工业到底有多成功呢?从过去16年的出口量就可以清楚看出。年份 出口(吨)1985 10,8291986 21,3231987 39,1351988 40,2861989 41,6531990 57,1031991 77,5791992 103,1751993 130,6191994 114,0751995 130,0001996 161,0001997 192,0001…  相似文献   

2.
肖平辉 《新食品》2011,(15):I0004-I0004
通化“三精一水”事件墨迹未干,民权事件粉墨登场,今年年初又出了昌黎葡萄酒的造假事件。昌黎人苦心经营起来的地方产业出现整体性的声誉倒塌,不啻一场行业地震。中国的葡萄酒业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掌一千个嘴巴也不为过。笔者人在国外,上述所有事件的发生,无权过多就事评论,  相似文献   

3.
马斌 《纺织教育》2006,(5):52-55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山鼻祖,是当之无愧的,其丰富的职教思想与理念,至今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现代高职教育的启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以强国、启智、要需为本的办学思想什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如何准确定位?这不仅是处于肇始阶段的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也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张謇清晰地触摸到社会的强劲脉动,提出了在今天看来依然熠熠生辉的办学指导思想。1.职业教育以强国和开启民智为根本目标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振兴实业、强国富民和开启民智。1905年张謇在《请设工科大学公呈》中提出了"苟欲兴工,必先兴学"的主张,1907年张謇发表了"教育为实业之母"的著名演说,1910年11月张謇又在《江苏教育总会咨呈江督、苏  相似文献   

4.
国外强化食品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强化是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向食品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它是国际公认的经济有效地解决国民微量营养素缺乏、提高居民营养水平的手段。目前我国强化食品刚刚起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亟待与国际接轨。分析研究国外强化食品的发展状况、政策、法规,对于促进强化食品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强化食品政策的制定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西兰、荷兰、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乳业大国,其发展有共同之处:3个国家的乳业都呈现出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特点,组织程度提高带来了成本节约和技术进步;乳业的纵向产业联系紧密,奶农参股乳业合作社,乳业合作社再参股乳制品加工企业,使三者形成一个利益链条,保证了奶农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质量监督标准,第三方检测和评估制度确保了标准的落实,保障了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对比我国乳业虽发展迅猛,但依然存在着诸如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高、监管不力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国乳业发展应着力建立完善的奶牛选种机制,积极发展乳业合作社,促进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加强对乳业的质量监督,完善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应法国农业部中法葡萄种植与酿酒示范农场项目协调员白索力先生和法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工业国际交流发展协会秘书长卡斯卡诺先生的邀请,我于2000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赴法参加中法葡萄种植与酿酒示范农场项目年终技术总结会,并于11月28日参观了由波尔多展览委员会在法国波尔多展览中心举办的“2000波尔多国际葡萄酒,蒸馏酒设备技术暨葡萄种植博览会”,同时对波尔多几个法定产区的葡萄酒堡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通过参观、考察与交流,获得了许多信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同时对我国的葡萄酒产业有了新的思考。1 波尔多波尔多位于法国西南部…  相似文献   

7.
陈玉庆 《酿酒科技》2001,(3):104-105
从1939-1999年,我国葡萄酒业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葡萄酒厂和葡萄基地规模逐渐形成,葡萄酒厂和生产车间增加到200多个,产量也从原来的200吨提高到30万吨,葡萄酒冷冻处理技术,葡萄酒热加工技术,葡萄酒稳定性研究,葡萄酒用水树脂处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孙悟)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白酒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质量和文化共同塑造了中国酒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整体上看,中国酒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总体产量和销售收入均保持稳定增长,显示出市场需求强劲。同时,产品创新活跃,不同酒类如白酒、啤酒、葡萄酒等的产品种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反映了行业的创新活力。从研究现状来看,中国在酒类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涉及酿造工艺优化、新型原料探索、关键成分分析、保健功能研究、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有助于推动传统酿酒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但中国酒业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优质原料来源不足、监管力度不足、品牌建设和国际竞争力不足,以及健康理念和消费观念的普及不到位等。这些问题需要行业共同努力予以解决。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中国酒业文化包括消费文化、酿造文化和美酒文化3个层面。消费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质;酿造文化强调“文化+品质=中国酒”的理念,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美酒文化则突出了中国传统美酒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尤其强调时间价值。未来,中国酒业发展的方向包括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紧跟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标准体系,重视文化与品牌建设,以及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总之,中国酒业正朝着更高质量、更有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王恭堂 《中国酒》2002,(5):10-13
一、什么是山葡萄酒野生山葡萄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东北地区山葡萄的产量大,东北山葡萄酒在全国的影响也最大。山葡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山葡萄泛指生长在我国不同区域的野生葡萄。狭义的山葡萄仅指我国东北地区野生山葡萄。本文所说的山葡萄酒,是广义的山葡萄酒。在我国,凡是以野生山葡萄为原料做成的酒,统称山葡萄酒。  相似文献   

11.
地理标志及其对葡萄酒产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松 《酿酒》2014,41(5):2-6
地理标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梳理了国内外地理标志的发展及现状,并阐述了我国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分析指出,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必将对中国葡萄酒品牌集群形成、市场秩序建立、产品差异化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葡萄酒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小兰 《酿酒》2013,(4):12-14
川酒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水污染、废弃物污染和其它污染,为了使川酒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川酒产业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自然生态优势、技术优势和政府重视优势,所以川酒产业要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企业、园区和社会的循环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全国水果产量2003年达到7781万吨,苹果、梨、桃、李、柿的年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对发展果酒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存在生产上和营销上的许多误区,产品缺乏个性、缺乏特色,果酒一直未形成较有规模的产业。应该求真务实,在工艺路线上下功夫,从科研上找规律,真实展现产品本色;分析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开发适销对路产品,谋求果酒业的发展。(小雨)  相似文献   

14.
刘世松 《酿酒》2021,48(2):7-11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各行各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葡萄酒产业作为发展较快的特色产业之一,对葡萄酒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专业对接产业趋势下,通过对葡萄酒产业人才需求和葡萄酒专业教育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高起点高定位的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复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逐层递进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也是我国造纸工业发达的省份之一。本文介绍广东省造纸工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广东省发展造纸工业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广东造纸工业发展的若干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用醇盐水解法制备出具有较强光催化活性的纳米TiO2粉体,该粉体可有效去除酿酒工业废水中的COD;高浓度的酿酒工业废水经纳米TiO2二次降解后,其COD值可降至601mg/L.去除率迭90%以上。处理后水的COD值低于行业排放标准三类水质(COD:1000mg/L)的限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葡萄酒产业面临的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松 《酿酒》2011,38(5):80-83
介绍了国内外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形势,总结分析出中国葡萄酒产业存在的产业管理、酿酒原料、产区品牌、文化推广、自律诚信、进口酒冲击等六大危机,并战略性地提出了八条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世松 《酿酒》2011,38(4):13-16
烟台市发展葡萄酒产业的自然资源雄厚,基础条件较好,有品牌、有声誉,但是存在制约发展的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滞后、产区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序竞争不容忽视、进口酒冲击严重等问题,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烟台葡萄酒产业快速跃升。  相似文献   

19.
唐文龙 《酿酒科技》2007,(6):127-129
介绍了国内葡萄酒产业旅游带的建设和规划,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说明葡萄酒产业旅游带要取得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合理科学的市场分析与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