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鲜食糯玉米贮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垦糯1号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贮藏温度(5、15、25℃)下鲜食糯玉米中可溶性总糖、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质量分数及淀粉相关酶活性在48 h贮藏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和淀粉脱分支酶(DBE)活性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降低了对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的促进作用,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促进了支链淀粉的积累,且可溶性糖主要向支链淀粉转化,从而使鲜食糯玉米中支链淀粉质量分数和总淀粉质量分数升高;贮藏温度对鲜食糯玉米中淀粉质量分数变化影响显著,5℃条件下变化最缓慢,是鲜食玉米贮藏的理想温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鲜食枸杞最佳冷藏温度及充气包装条件,以新鲜、无腐烂的红枸杞为试材,采用CO2:O2:N2分压比例分别为3:15:82、7:25:68、11:35:54的充气包装,在冷库中置于0、1、2℃贮藏24 d,分别对贮藏期间枸杞果实可滴定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色差、腐烂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0、1℃条件下7% CO2+25% O2+68% N2气体浓度可有效维持枸杞果实中较高的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有效抑制果实腐烂率的下降,不同贮藏温度和不同充气包装对果实色泽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表明,0、1℃条件下7% CO2+25% O2+68% N2包装可有效延长鲜食枸杞贮藏期,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后不同贮藏温度(25、15、4℃)对'石硖'龙眼果实糖组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测定龙眼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3种主要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对不同贮藏温度各个时期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载荷因子分析,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5℃贮藏的龙眼SSC下降最快,贮藏8 d即从23.5%降至22...  相似文献   

4.
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荔枝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荔枝(品种‘非洲骄傲’)为原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4、25℃)对采后番荔枝呼吸速率、木质素与总酚含量等贮藏品质的影响,比较贮藏前后番荔枝果实细胞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5℃贮藏条件下,番荔枝硬度迅速下降,失重率明显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而4℃贮藏的番荔枝硬度缓慢下降,并且到贮藏第14 d,失重率仅为5.21%;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番荔枝果实细胞表面均出现很多孔隙,木质素颗粒沿细胞壁内侧沉积,形成完全木质化的细胞。木质素含量在不同贮藏温度期间均呈增加趋势,但在贮藏第5 d,25℃贮藏的番荔枝木质素含量增加了44.47%,而4℃贮藏的番荔枝木质素含量仅增加了30.48%;25℃贮藏条件下,总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4℃贮藏条件下,总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25℃贮藏的番荔枝在第2 d出现跃变高峰,呼吸速率达到600.23 mg/kg·h,而4℃贮藏条件番荔枝果实呼吸速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低温贮藏显著抑制番荔枝的呼吸强度,有效延缓果实木质化进程,更利于番荔枝果实采后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5.
油豆角冰温贮藏对淀粉与蛋白质降解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将军"油豆角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油豆角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高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0℃冰温贮藏的油豆角淀粉和可溶性蛋白降解的速度最慢,8℃次之,25℃最快;不同温度贮藏期间可溶性糖含量有差异,25℃贮藏油豆角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迅速降低,8℃贮藏油豆角可溶性糖消耗速度大于冰温贮藏,其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低于冰温贮藏的油豆角;冰温贮藏末期油豆角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8℃。  相似文献   

6.
冷藏条件下甜玉米的糖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温度贮藏5d后,3个品种甜玉米的总糖含量分别下降19.7%、25.7%和9.5%。其中蔗糖含量在贮藏后有较大下降,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也都下降,麦芽糖含量在贮藏后有较大上升。糖度计读数(癇rix)不能用来估测玉米中的糖份含量。  相似文献   

7.
贮藏温度对湖南本地青椒采后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贮藏温度对湖南本地青椒采后理化品质的影响,确定不同温度下青椒采后品质变化规律。方法考察不同温度(8℃和25℃)在贮藏20 d期间青椒理化品质变化,包括失重率、硬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能力、ABTS~+能力、FRAP能力)变化规律。结果同25℃相比, 8℃贮藏温度下青椒的理化品质保持更好。8℃处理组的青椒在贮藏期间失重率小,硬度较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幅度小,抗氧化活性较高。结论 8℃低温贮藏更有利于青椒采后理化品质的保持,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8.
浸渍提取温度对鲜食玉米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蒽酮比色法,设置常温(24℃)和高温(100℃)两个可溶性糖提取温度,分别对甜玉米、糯玉米和甜加糯三种类型的鲜食玉米各6个组合,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对比分析测定值的变化差异,对可溶性糖提取液使用碘化钾滴定显色,验证了最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常温(24℃)提取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均值为:甜玉米甜加糯型玉米糯玉米;在高温(100℃)提取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均值为:甜加糯型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差值变幅为:甜加糯型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造成测定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淀粉在高温时溶于水或发生糊化反应形成糊精,并在强酸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鲜食糯玉米采后与食用品质相关的糖代谢变化以及温度变化对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采后的蔗糖、还原糖、总糖含量都有较大下降,导致甜味品质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持续上升,而支链淀粉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导致黏滞性下降;木质素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升高,导致柔嫩度下降。与20℃贮藏温度对比,贮藏温度为0℃时总糖含量下降较为缓慢;直链淀粉、木质素含量增速降低;支链淀粉含量峰值较低,下降幅度较小,表明低温贮藏有助于延缓食用品质的下降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伽师瓜为试材,研究了采后贮前经4500 lux光照处理对25℃下贮藏的甜瓜果实品质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伽师瓜在贮藏前处理阶段经光照强度4500 lux,贮藏温度25℃保存,后期贮藏阶段经0 lux,7℃保存,测定整个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及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果皮色素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结果表明:伽师瓜经光照,软化加快,并显著地提高了果实失重率(p 0.05);经过49 d贮藏,光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仅下降了25.13%,还原糖含量上升了65.0%;光照促使伽师瓜果皮色素含量的积累,光照与避光两种色素含量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同时,光照CAT、POD、PPO酶活性均高于避光处理,且果皮酶活性均显著大于果肉(p 0.05)。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NO熏蒸对冷藏枸杞鲜果品质的影响,以"宁杞七号"为试材,采用0、200、300 μL/L和400 μL/L的NO气体对"宁杞七号"熏蒸处理,熏蒸时间为3 h,以探究不同浓度NO熏蒸对低温3 ℃冷藏枸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O处理均可有效抑制枸杞品质下降的速度;300 μL/L相比200 μL/L和400 μL/L的NO处理更能有效降低枸杞鲜果的腐烂率,抑制果实呼吸强度上升及减缓果实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速度;较好地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使枸杞鲜果在贮藏结束后仍然保持较好的贮藏品质。相比较而言,300 μL/L的NO熏蒸处理对冷藏枸杞鲜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 ℃冷藏保鲜过程中百合鳞茎内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的含量与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淀粉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 ℃、60 d的冷藏保鲜期内,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兰州百合鳞茎内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其下降幅度达62.29%,可溶性糖与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2.22%和1.39%。β-淀粉酶是兰州百合鳞茎中的主要淀粉酶,其活性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降低,α-淀粉酶的活性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总淀粉酶在高活性的基础上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鳞茎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淀粉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水平有所不同。总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而与淀粉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增加与低温诱导下淀粉在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不同保鲜包装方式对菜心品质的影响,采用厨房纸巾包装(ZJ)、普通塑料保鲜袋(CPE)、气调保鲜袋(EFB、JG)保鲜菜心,以不做任何保鲜处理的菜心为对照(CK),分别在常温(18~23 ℃)和低温(4~6 ℃)下贮藏5和25 d,评价菜心的外观商品性、腐烂率、黄化率、失重率、叶绿素、水分、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气调保鲜袋(EFB、JG)包装的保鲜效果优于CPE和CK,ZJ最差。较于其它包装方式,EFB和JG处理的菜心外观商品性更高,保持较高的营养品质。其中JG对菜心保鲜效果最佳,低温贮藏25 d时腐烂率为0.03%,黄化率为0.42%,失重率为1.55%,叶绿素含量降低幅度为5.01%,水分下降幅度为1.26%;低温贮藏15 d时,可溶性糖含量与第1 d无显著差异(P>0.05),维生素C含量降低幅度为11.43%,显著低于其它包装处理(P<0.05)。综上,低温配合气调保鲜袋贮藏能延长菜心保鲜期,是一种较好的菜心贮藏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25、15和4 ℃)和保鲜措施(H2O2处理、草酸处理、保鲜袋处理、未处理)下蔬菜体内多环芳烃(PAHs)含量变化规律。以呼吸旺盛、贮藏期较短的油麦菜为试验样品,通过8种贮藏方式处理,分析油麦菜体内PAHs含量变化规律,比较不同处理下PAHs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未处理的油麦菜分别在25、15和4 ℃条件下贮藏,PAHs含量变化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贮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以15 ℃冷藏处理组下降幅度最大;经保鲜袋包装的油麦菜,在25、15、4 ℃的贮藏条件下,由于蒸腾作用油麦菜失水,均表现在贮藏第一天时PAHs含量增加,增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其中PAHs含量变化以低环PAHs为主;在15 ℃冷藏下,不同保鲜处理后油麦菜体内最终PAHs含量与开始时PAHs含量相比下降比率大小顺序为:H2O2处理>无处理>草酸处理>保鲜袋处理;不同贮藏条件下,PAHs含量均表现为2、3环PAHs变化最显著(P<0.05),4环次之,5、6环幅度最低。本研究对系统分析蔬菜在贮藏过程中PAHs的残留动态变化,对完善蔬菜食用的安全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日章  刘丽丹  曾凯芳 《食品科学》2011,32(14):328-332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新鲜茎瘤芥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茎瘤芥经预处理后,用聚乙烯袋(厚度0.03mm)包装,分别贮藏于相对湿度(RH)85%~95%的0、5、10℃和15℃恒温箱中,统计22d贮藏期内发芽率、腐烂率、商品率,每5d测定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等指标。结果表明:0℃和5℃的低温贮藏与10℃和15℃的贮藏条件相比,显著提高了茎瘤芥的商品率,降低了茎瘤芥的发芽率、腐烂率、质量损失率,延缓了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但不同温度间总酚和类黄酮变化规律性不强。其中0℃贮藏效果最好,商品率100%、腐烂率0%,贮藏期可达50d,且保持了茎瘤芥良好的品质,贮藏至第20天,其抗坏血酸分别比10、15℃贮藏的茎瘤芥高109%和208%,可溶性蛋白较5、10℃和15℃贮藏高16.7%、59.0%和89.6%。由此可知,10、15℃不利于茎瘤芥保鲜与贮藏,而0℃和5℃对茎瘤芥具较好保鲜效果,保持茎瘤芥良好的采后品质,但0℃总体上优于5℃,故0℃是茎瘤芥最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6.
NO熏蒸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劣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美姿  吴光斌  陈发河 《食品科学》2014,35(16):232-237
为了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熏蒸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素代谢的影响,以‘解放钟’枇杷果实为试材,采用不同水平NO(0、5、15、25、35、45 μL/L)熏蒸处理,于5 ℃条件下贮藏,测定冷藏过程中枇杷果实的硬度、出汁率、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O熏蒸处理可延缓可溶性总糖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并抑制硬度的上升及出汁率的降低,较好地保持果实的商品品质。NO熏蒸处理显著抑制了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醇脱氢酶活性的上升,延缓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降低,且抑制了木质素含量的上升,从而延缓了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劣变进程,以15 μL/L和25 μL/L NO处理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新型、无硫的鲜食葡萄保鲜方法,以新疆木纳格葡萄为试材,研究0.5、1.0和1.5 μL/L的1-MCP熏蒸处理对其在常温(25±0.5) ℃和冷藏(0~3) ℃贮藏期间果实的主要品质、生理指标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熏蒸处理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常温贮藏条件下以及冷藏条件下葡萄的脱粒率、腐烂率、果穗失重率和果梗褐变,保持葡萄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滴定酸含量。室温贮藏结束时,1.0 μL/L浓度1-MCP处理的葡萄可溶性糖含量为10.18%,比对照组高出29.36%,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组高出20.65%,而失重率却比对照组低34.85%。冷藏贮藏结束时,1.0 μL/L浓度1-MCP处理的葡萄腐烂率为26.13%,比对照组低30.49%,而VC含量比对照组高出34.38%。0.5 μL/L和1.5 μL/L的1-MCP处理对维持果实品质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均不如1.0 μL/L处理的果实明显。综上所述,1.0 μL/L浓度的1-MCP处理的葡萄腐烂率最低,果实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下降幅度最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