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流域降水特征及变化规律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流域暴雨洪水成因及水资源年际、年内分配情况。利用流域内降水代表站历年降水资料,分别从流域降水量的地域分布、年际、年内变化情况等方面,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流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经统计分析,流域年降水量地域分布差异显著,年际、年内分配相差悬殊,年降水量近年呈...  相似文献   

2.
中昆仑山北坡区域位于欧亚大陆腹地,降水稀少,降水量受到海拔的影响明显。通过收集区域内不同海拔高度21处降水量监测站点的资料,分析区域内降水量统计特性以及年内变化、年际变化、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关系等特征。结果表明:昆仑山北坡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区域降水主要集中于5~8月份,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在0.48~0.96之间;降水量中西部大于东部、山区大于平原区;区域降水量总体呈递增趋势,平均增长率为16.687 mm/10 a;降水垂直地带分布明显,年降水量随高程上升而增大,中昆仑山北坡海拔3 000 m以下区间高程与降水量关系密切,根据公式推算海拔高程每上升100 m降水量将增加12 mm。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辽源站1935-2005年71年降水资料,对辽源站降水量年内分配、年际变化、降水量特征值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4.
清涧河流域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清涧河子长站1959—2008年实测月降水资料,对降水量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程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应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清涧河降水量的年际及季节变化趋势,并对降水量系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u年代之间变化不大,降水相对集中;降水年际变化丰枯交替周期较长;整体上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在1964年和2005年共发生两次突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杭州站1951年~2013年月降水量和降水天数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降雨集中度、集中期对降水量、降水天数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利用小波分解和R/S分析对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杭州市年降水量无显著的变化趋势,但年降水天数显著减少,即单次降水量有增大的趋势。杭州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有显著的集中化趋势。降水集中期变化幅度较大,通常集中在6月,降水集中期有不显著的提前趋势。杭州市未来一段时间内年降水量会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口前水文站1956-2010年,共计55年实测降水资料进行降水量年内分配、年际变化、降水量特征值、周期性、降水量p-Ⅲ型分析计算,对其年降水量变化特性加以分析,结论为:该地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岷江中上游及青衣江流域内松潘、成都、雅安、乐山4个气象站点1951-2001年共51年的降水资料,运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4站年内降水集中在汛期4-9月,均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②4站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松潘站在1958-1975和1985-2001两个时间段内降水减少,减少趋势不显著;雅安站降水呈一致减少趋势,但趋势不显著;成都站从1969年降水开始减少,且1996-2001年降水减少趋势显著;乐山站从1967年开始降水呈减少趋势,且1991-2001年降水减少趋势显著.③松潘和乐山站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振荡周期,而稚安和成都站的年代际周期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海龙站65年降水资料,对海龙站降水量特征值、多年变化、年内分配、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9.
根据30个降水量观测代表站的近40年资料,分析了临沧市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及年内分配、年季、年际变化特点.可进一步加深对云南省西南部山区、河谷地区降水特性的认识.对临沧市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璐  朱文彪  王鼎  韩阳 《江苏水利》2016,(10):46-49
本文根据运东闸站1964~2015年降水量资料,分析降水年内、年际变化规律,采用游程理论分析连丰连枯规律并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降水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结果表明,运东闸站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且主要集中在汛期,年降水量变化幅度大,丰、枯交替出现,年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伙房水库站1950-2016年降水量资料,采用多指标、多方法对水库降水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且具有阶段性。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看,近60年来水库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对其进行降水特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选取杭州站1951—2014年间实测逐日降水资料,采用M-K检验、线性趋势分析及相关水文统计方法对地区降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64 a杭州市年降水量变化不显著,但年降水天数显著减少,即单次降水强度有增大的趋势;冬夏两季节降水量增多,而降雨日数发生减少或没有变化,春秋季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发生显著减少,夏涝秋旱情况有所加剧;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3—9月份,该区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降水日数占全年降水日数的65%左右;最大日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份,64 a间最大日降水发生在6月份的频次为15次,占23.4%。研究成果可为中、短期降水趋势预测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泗交水文站1975年~2019年,月、年径流系列进行年内变化规律及年际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泗交站径流年内分配不均衡,不同年代平均径流较多年平均径流年内分配不一致,各年代月径流量年内分配曲线有单峰和双峰的现象,且受降水量分布影响明显。经年际趋势分析计算,泗交站径流量多年来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西藏那曲流域的安多站和那曲站两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Mann-Kendall检验、最大熵谱分析、滑动t检验、Yamamoto检验等方法对两站点的降水量、无雨日、年平均气温以及潜在蒸散量的趋势性、周期性、突变性进行检验,并对降水的年内分配以及不同强度的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多站和那曲站年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无雨日显著下降;降水以夏季降水为主,主要分布在6~9月,且以小雨等级为主,中雨次之;各等级降水的年降水量和频次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年最低气温上升趋势较年最高气温显著,两站年最大温差呈下降趋势;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的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南京地区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根据南京市6个代表站1991—2021年降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秩次检验法,分析南京地区不同区域、不同时段降水量变化的趋势特点。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在所研究时段内降水量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在增加,相关研究可为市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浑江通化站年降水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通化站67年降水资料,对通化站降水量特征值、多年变化、年内分配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年降水量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山西空中气态水的运移过程和降水成因分类,形成了对山西省降水天气系统的认识;通过对1956~2000年降水量系列的统计、计算,对降水量的地域分布规律、降水量随高程的变化特征等空间分布规律,降水量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18.
洪侃  郑骞 《浙江水利科技》2011,(4):23-25,32
选择瓯江中上游圩仁站、五里亭站、沙湾站为代表站,分析了代表站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等特征,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计算了代表站的降水趋势性。结果表明,瓯江中上游降水集中在4—9月,主要由梅汛和台汛组成;近50 a降水变化主要分3个阶段,1957—1962年、1987—2006年降水量偏多,1963—1986年降水量偏小;降水序列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盘锦地区50年降水系列资料,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年际间波动及多年变化等方面对盘锦地区降水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金沙江流域2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及经验模态(EMD)趋势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近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年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高程4 000 m以上的区域降水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变幅达1.68 mm/a;高程4 000~3 000 m的区域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变幅为0.8 mm/a;高程3 000 m以下的区域降水量总体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降幅为-0.59 mm/a。年降水量变化主要体现在夏秋季降水量变化上;高程4 000 m以上和3 000 m以下两个区域降水集中性和降水强度存在增加趋势,其干旱现象也愈发严重;近期流域极端降水可能存在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