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6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油页岩半焦燃料的工业试烧实验,并对锅炉燃烧特性、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燃料给料量提高至适当值后,锅炉均能稳定运行,主蒸汽温度、压力及质量流量和主燃烧室床温等参数基本保持恒定,锅炉不存在任何燃烧不稳定的迹象,锅炉燃烧效率均在95%以上,且所有气态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均达到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染物排放限制的要求;循环流化床技术能够清洁有效地处理油页岩半焦这种高灰分、低热值的燃料,实现油页岩资源100%利用.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内径为100 mm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对煤与污泥的混合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污泥来自重庆某污水处理厂.试验研究了煤与污泥的混合比、燃料量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床温变化、床压变化、污染物排放等试验结果,并分析了其影响冈素.结果表明:污泥只能与煤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才能够稳定燃烧;燃烧过程中的床压变化,与常规的燃煤循环流化床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热风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的热源为一燃用玉米芯的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首先产生热水,热水在换热器内与空气换热,然后产生43℃热风.这套系统设计关键为锅炉的燃烧温度选择、灰渣质量平衡以及如何保证热风风温稳定等.为进行这套系统的设计,通过试验研究了玉米芯在流化床内的燃烧特性、灰渣结焦特性以及循环床回料器的回料特性.在试验基础上,设计了这套热风系统,这套热风系统由锅炉、换热器、调节系统、除尘器等组成.首台采用该技术的热风系统已在山东登海先锋种业公司投产.这套系统可作为设计燃用稻壳、秸秆等其他生物质燃料锅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海田  范高峰  周波 《锅炉技术》2021,52(z1):25-28
生物质散料作为一种可再生燃料,易于获得,燃烧后产物内含污染物少,是相对洁净的燃料.循环流化床多回料燃烧技术是一种有自身特点和发展前途的高效、低源头污染排放符合能源政策发展的燃烧技术.针对生物质散料燃烧特性和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优势互补的特点,通过介绍1台纯燃生物质散料锅炉的开发设计,阐述了利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进行纯燃生...  相似文献   

5.
玉米秸秆成型燃料锅炉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特性,通过详细的热工计算及一定加工工艺研制出适合于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燃烧的专用锅炉,这种锅炉采用双层炉排结构,具有消烟除尘作用。不但燃烧效率高,气体及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小,而且排烟中的烟尘质量浓度,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低,符合国家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中含钒石煤料球的焙烧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避免传统提钒工艺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循环流化床钙法焙烧工艺,以添加钙基原料的石煤料球为焙烧原料,在热输入功率为1 MW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含钒石煤焙烧特性试验,研究了燃烧稳定性、燃烧效率、污染物排放特性、燃烧后灰渣特性和灰渣钒浸出特性.结果表明:在以烟煤为助燃燃料的条件下,石煤料球可以在1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稳定焙烧运行,且燃烧效率较高;料球中的钙基添加剂有较好的脱硫作用,但对于高硫石煤,要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采取尾部烟气脱硫措施;焙烧产物以飞灰为主,飞灰中V2O5浸出率接近70%,表明循环流化床对石煤中的钒矿物具有良好的焙烧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秸秆成型燃料双胆反烧炉的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秸秆成型燃料的单颗粒燃烧试验,分析了秸秆成型燃料的燃烧速度、燃烧机理和燃烧动力学特性,总结了秸秆成型燃料的燃烧规律,并根据秸秆成型燃料燃烧特性,研制出适合于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燃烧的双胆反烧锅炉。该锅炉采用双层炉排反烧结构,可使成型燃料连续稳定燃烧,同时基本上解决了秸秆燃烧的结渣、飘尘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锅炉燃烧效率高达99.23%~91.75%,而且烟气中的烟尘含量,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含量远低于国家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图1表6参10  相似文献   

8.
利用循环流化床实验平台,分析秸秆混煤燃烧对SO2排放的影响。将秸秆与贫煤按不同质量比制成混合燃料,在流化床锅炉中燃烧,采集炉温及烟气中SO2浓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燃烧温度恒定时,SO2的排放量随着燃料中秸秆所占比重增加而降低;当燃料中秸秆所占比重恒定时,SO2的排放量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中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SO2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座0.5MW1循环流化床热态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了烟气中SO2的排放特性.对于石油焦与煤不同燃料配比,不同锅炉运行参数,如过量空气系数、床温、一次风率、Ca/S比等对烟气中SO2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对不同配比的燃料,随过量空气系数和一次风率的增大,SO2排放浓度降低;对于床温有一最佳温度,其SO2排放浓度最低;随Ca/S增大,SO2排放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褐煤的燃料特性,燃烧特性及燃料、床料、循环物料的颗粒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所给出了床料、燃料、循环物料的颗粒特性数学模型可用于褐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同时对褐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富氧燃烧技术不仅能使分离收集CO2和处理SO2容易进行,还能减少NOx排放,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简要介绍了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不同氧含量的O2/CO2气氛和O2/N2气氛下的循环流化床煤燃烧试验研究,比较了其燃烧特性及SO2、NOx排放特点,为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做了基础和重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模型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燃料在循环流化床(CFB)中的燃烧正在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开发。在燃煤CFB锅炉模型化设计的基础上,针对生物质燃料的特点和现有的CFB研究成果,进行了生物质燃料CFB锅炉的建模、程序设计和锅炉设计,同时对一些新的模型内容进行了介绍。模型的计算结果同已报道的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3.
高低差速床生物质直燃锅炉结合了国内外生物质燃料燃烧先进技术,采用了独特的低倍率内外结合的循环燃烧方式,散装生物质直接入炉燃烧,是一种新型的清洁燃烧技术。它继承了循环流化床的原理,并将燃烧床面分成主床和副床,不仅解决了磨损问题,而且可以借助于综合传热系数与流化速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通过改变副床送风量来调节吸热比和流化速度,使燃料在炉膛内停留时间长,其高低床面的结构具有强烈的播散效果,能够迅速烘干燃烧各种含水量高的低热值燃料,保持稳定运行,另外,生物质实现直燃节省了前期加工成本。着重介绍该种炉型设计思路和结构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石油焦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型和分离器型式的选择 ,燃烧温度、流化速度及对流受热面气流速度的选定 ,床料类型和粒径的选用及烟气排放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流化床燃煤过程降低N_2O排放措施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量是流化床燃烧技术中重要的环节。本文评述了近年在该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主要包括燃烧过程控制,N2O再燃,分段燃烧,催化剂燃烧,生物质与混煤燃烧等。最后指出流化床污染物排放必须实现对NO、N2O和SO2联合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两相流动对流化床燃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环床锅炉沿床高的烟气浓度及燃烧份额分布测试结果证明,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的重要差异表现为密相区燃烧行为的根本不同,由于床料平均粒径较低,循环床密相区的流动不同于鼓泡床,导致气固两相之间的传质阻力增加,从而影响燃烧反应,密相区的燃烧行为表现为欠氧。循环床锅炉沿床高乃至分离器都有燃烧反应发生,建立了考虑气固相间传质阻力的流化床密相区燃烧模型,并与实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测试数据比较,计算结果与测试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气化/燃烧双反应器的冷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所搭建的生物质气化/燃烧双反应器冷态试验台,研究了生物质气化效果的影响因素.双反应器中气化炉内径为211 mm,高为1.7m,为移动床形式;燃烧炉内径为100mm,高为5m,为循环流化床形式.2个反应器由气动返料装置进行连接,通过炉内的灰循环实现耦合.在此试验台上进行了物料循环量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循环量与燃烧炉一次风速、下返料风速的关系,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气化炉循环灰所携带的热量和物料在气化炉内的停留时间,为热态试验台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石油焦循环流化床燃烧是石油化工企业解决石油焦出路的主要途径。文章介绍了石油焦的燃烧特性和国内外纯浇石油焦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石油焦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应重点研究的热力参数和关键技术,为石油焦循环流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W. Nowak  W. Muska a 《Energy》2001,26(12):1109-1120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he binar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in the process of clean and ecological coal combustion. The operating range of a stable fluidized bed, as a function of gas velocity changes and the flow rate of fine particles, is determined for all possible conditions. Experiments concerning the combus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processes in multi-solid fluidized bed (MSFB) an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FB) systems give evidence that the residence time of burnt particles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f MSFB is much extended. This is directly reflected in better combustion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ose for fine particles, as well as in the process of desulfurizati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binar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over typical circulating systems make it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s of clean and ecological coal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