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汽油机可变涡流进气管对缸内涡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阀片式可变涡流进气管,采用嵌入该结构的1.4 L汽油机三维模型,分析了汽油机可变涡流进气管对进气流通特性和缸内涡流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对缸内涡流运动强度进行调节,能够使进气终了涡流比最大达到1.8;随着涡流强度增大,流量系数减小,满足了发动机不同工况对于流量系数和涡流运动的要求.经过稳流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改进进气系统,提高充量系数是改善汽油机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措施。利用Boost软件建立循环模拟计算模型,研究进气管长度和直径对发动机充气效率以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利用循环模模拟技术设计可变长度进气管的工作流程。对某四缸汽油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可变长度进气管结构,比原机有更高的充量系数,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3.
改进进气系统,提高充量系数是改善汽油机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措施。利用Boost软件建立循环模拟计算模型,研究进气管长度和直径对发动机充气效率以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利用循环模模拟技术设计可变长度进气管的工作流程。对某四缸汽油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可变长度进气管结构,比原机有更高的充量系数,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研究了所研制的四气门汽油机可变斜轴涡流系统对进气道流通特性和涡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任意的斜轴涡流控制阀轴线与曲轴轴线夹角情况下,进气道的流通系数随着阀片开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阀片开度为0°时进气道的流通系数最大为0.82,流通系数调节范围为0.13~0.82;当斜轴涡流控制阀轴线与曲轴轴线夹角为30°,阀片开度为45°时,进气终了涡流比达到最大值为0.11,进气终了涡流比的变化范围为0.01~0.11。  相似文献   

5.
涡流特性对汽油机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所研制的四气门汽油机可变斜轴涡流系统,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研究了该系统产生的涡流特性,并在发动机试验台上利用CB-466燃烧分析仪研究了涡流特性对缸内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转速时,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随涡流比的增加逐渐减小,涡流比为0.43时的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最小,与涡流比为0.26时的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相比减小了8.2%.中等转速时,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随涡流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涡流比达到0.39时,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最大,与涡流比为0.26时的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相比增加了20.5%.低负荷时,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随涡流比的增加变化较为显著,但随着负荷的增加,变化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一种四气门汽油机可变斜轴涡流系统,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研究了该系统对进气道流通特性和斜轴涡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任意可变斜轴涡流控制阀轴线与曲轴轴线夹角情况下,流通系数和无因次斜轴涡流比随着阀片开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斜轴涡流控制阀轴线与曲轴轴线夹角、阀片开度为0°时,流通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82,流通系数调节范围为0.13~0.82。当斜轴涡流控制阀轴线与曲轴轴线夹角为30°、阀片开度为0°时,斜轴涡流强度达到最大值为0.54,斜轴涡流比调节范围为0~0.54。当斜轴涡流控制阀轴线与曲轴轴线夹角为30°、阀片开度为0°时,斜轴涡流倾角达到最大值为86.8°,斜轴涡流倾角调节范围为0°~86.8°。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带可变涡流进气道的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可变涡流GDI发动机在2 000 r/min全负荷工况下,涡流调节阀开启和关闭不同状态的进气以及混合气形成过程。得到了进气流动变化、湍动能的发展等重要信息,评价了缸内滚流对混合气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涡流阀开启和关闭可以改变进气门周围进气流动速度分布,进而调节缸内滚流强度,进气流动对缸内燃油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低转速时,涡流阀关闭使缸内滚流强度明显提高,是相同气门升程涡流调节阀开启时的4~6倍;通过关闭涡流阀产生的大滚流强度加快了缸内燃油雾化速度,有助于在点火时刻缸内形成浓度均匀一致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8.
可变涡流进气系统及其在直喷式汽油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阀片式变涡流控制系统。在螺旋气道中安装一适当形状的阀片,可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调节涡流比。在充气效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本涡流控制系统可使涡流比在0.35~1.68之间变化。通过在稳流吹风试验台上的大量试验,对阀片形状,包括阀片外形和逆流弯角进行了优化。将本系统应用在汽油机直接喷射分层燃烧系统中,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尤其是低负荷下的排放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试验表明,当涡流比在1.0~1.5之间变化时,所研究的直接喷式汽油机在低负荷工况下CO、HC和NOx的排放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描述四冲程汽油机准维循环模拟的发展及其在内燃机设计中的应用,并应用准维循环模拟模型对CUB100四冲程汽油机作运行参数分析,主要分析压缩比,点火正时对CUB100汽油机气缸压力,燃气温度等性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汽油机循环模拟以建立汽油机一个完整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它可用来研究流动、传热和燃烧等过程的细节及发动机整机性能。本模拟把运行模式、运行工况、气道状态、传热、湍流参数及发动机设计等参数作为输入,输出不同曲轴转角下的气缸压力、温度、传热率和通过进、排气门的工质质量流量、流速及燃烧阶段卷吸燃烧质量百分数。循环结束后,给出积分结果,如容积效率、热效率、指示压力、平均有效压力、热损失、平均排气温度及油  相似文献   

11.
按照可调进气涡流进气道的设计原则设计了1132Z柴油机新的气道组合,该气道组合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调节直气道内的挡板高度可以调节缸内涡流比;分析了气道内的流场分布,总结出柴油机进气涡流可调的机理,最后的发动机台架试验表明,在最大扭矩点调节涡流比可以使油耗降低7.1 g/(kW.h),波许烟度降低0.2 Rb。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计算仿真的方法模拟某高速柴油机缸内的工作过程,分析柴油机缸内及进排气道内的流场、缸内燃烧过程以及有害排放物的生成。计算过程中采用部分或完全关闭一个进气道的方法改变缸内涡流状况,分析不同气道关闭方案下缸内涡流的强度,及其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柴油机完整工作循环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可获得缸内瞬态流场参数,当转速低于2400r·min-1时,完全关闭一个进气道可以在对动力性和经济性影响很小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缸内涡流强度,减少碳烟的峰值生成量;部分关闭一个进气道,可以在对动力性、经济性几乎不影响的情况下减少NOx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3.
在螺旋进气道内喷气的柴油机可变涡流进气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了一种在螺旋进气道内喷射空气的柴油机可变涡流进气系统——喷气式可变涡流进气系统。对该系统的稳流气道试验表明,喷嘴在特定位置上向气道内喷射空气,可以增强或者降低气缸内涡流强度。通过稳流气道试验,确定了最大程度改变缸内涡流强度的最佳喷嘴安装位置及空气喷射方向,选择了喷嘴尺寸及空气喷射压力,并测定了不同喷射压力下,气缸内涡流比与模拟发动机转速的关系。对该系统做了单缸柴油机试验,结果表明,喷气式可变涡流进气系统基本不影响充气系数,但通过该系统对气缸内涡流强度的调节,有效地改变了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刘霏霏  姜水生  夏兴兰 《内燃机》2008,(1):23-25,28
根据进气管中的脉动效应可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这一原理,应用AVL BOOST软件,在原TJ376QE汽油机的基础上,对发动机进气歧管长度进行了分两段可调的优化设计,并通过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从而确定了可变进气歧管的长度和两个歧管的切换转速.  相似文献   

15.
电控汽油机进气管长度连续可变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设计、计算,研制了一种进气管长度连续可变系统,使得赛车发动机在不同的工作转速均有较高的扭矩。  相似文献   

16.
双进气道柴油机可调进气涡流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分别对两种由直气道和螺旋气道组合的双进气道柴油机的进气涡流调节特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组合方式下的双进气道的可调进气涡流特性存在很大差异.利用三维进气流动仿真技术,对两种气道组合的双进气道进气涡流调节特性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所得的涡流比和流量系数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对两种组合方式下进气涡流调节前后的流场变化及差异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得到了双进气道柴油机可调进气涡流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