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干酵母发酵对馒头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富集馒头中的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干酵母发酵馒头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馒头样品中主要挥发性物质都为醇类、酯类、醛类、酮类、苯环类和酰胺类,其总体风味大致相同,但不同酵母发酵的馒头中挥发性物质在组成及数量上又存在一定差异.TIC峰面积总和排序为MSYZAQAL;样品YZ、MS和AL中醇类的含量约60%,AQ中醇类的含量为17.27%,但AQ中酯类含量为38.18%,远远高于其他3个样品;酰基化合物的种类少,但含量相对较高,在YZ、AQ、MS、AL中的含量分别为17.73%、25.12%、14.66%和8.40%.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植物中提取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并分别对提取得到的组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7-13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分析不同出粉率面粉和混合发酵剂所制馒头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出粉率为40%、60%、100%的面粉中,干酵母馒头分别有27、32、48种挥发性物质,混合发酵剂馒头分别有34、41、52种挥发性物质.烃类、醇类、醛类、酯类是馒头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且随着出粉率和发酵剂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差异.其中在出粉率为100%的混合发酵剂馒头中发现十二烷基乙烯基醚,在出粉率为100%的两种馒头中发现酸类物质.6种馒头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得出,不同出粉率面粉、不同发酵剂影响所制馒头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自然发酵泡卷心菜风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相玲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2):72-7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对未发酵和自然发酵泡卷心菜汁中的有机酸、游离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爆裂玉米在膨化之后呈现特殊的芳香气味,将其应用于酵母馒头中可提升风味.采用微波膨化爆裂玉米,将其粉碎后添加到小麦粉中制备复配粉,探究爆玉米花粉对复配粉糊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馒头品质等的影响,并测定最佳复配粉配方的馒头与对照组(小麦粉)馒头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随着爆玉米花粉添加量的增加,面糊的热稳定性和抗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植物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常见富集方法,包括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真空减压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顶空萃取法(动态顶空萃取法、静态顶空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描述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给油脂风味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研究米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对发酵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试验共检测到风味化合物99种,主要包括醛10种、酯32种、酮12种、醇16种、烃11种、酸13种、酚1种和杂环4种。其中,对照组中检测出73种,米酒乳杆菌处理组检测到75种。在两种处理中,对照组中酯类含量最高,米酒乳杆菌处理中酯类和醇类含量较高,其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高于对照。表明米酒乳杆菌对香肠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些物质对发酵香肠风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猪脂氧化产物过氧化值(POV)、茴香胺值(p-AV)和酸值(AV)为理化指标,分别考察通气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氧化反应控制因素对氧化产物的指标影响,并对猪脂控制氧化条件下的挥发性风味产物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猪脂调控氧化主要影响因素.氧化过程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和酸类,内酯类或酯类含量变化幅度不大,且不呈规律性.猪脂调控氧化反应温度为130~140℃,反应时间为3~4 h时,不仅获得较高的POV、p-AV数值,可能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如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及2-戊基呋喃也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9.
Geotrichum penicillatum生产酯类风味物质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enicillatum是一株能生产水果香味的微生物,酯类是其香味的主体。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G.penicillatum产酯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摇瓶实验研究,确定了培养最佳组成,用此培养基发酵,乙酸乙酯产量提高了9.6%;还得到了摇瓶条件下预测酯产量与菌体生长量的两个多项式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同时蒸馏提取(SDE)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制备样品,利用GC—MS分离,鉴定了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了两种样品制备方法的优劣,鉴定了金华火腿中143种挥发性风味组分,并分析了风味成分的生成途径.在SDE的结果中,最丰富的是醛类化合物,出峰面积相对比例为48%,其次是酸类23.45%,酮类8.52%;在SPME结果中,出峰面积相对比例较高的是醇、酸和醛类化合物,分别为26.8%、25.84%和19.839/6.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是由于处理过程的不同造成的,SDE中有2h的高温蒸煮过程,因而其结果可以表征熟火腿的香气成分;而SPME则直接吸附萃取香气成分,未使香气成分发生变化,因而可以表征生火腿的香气成分,两种方法在研究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1.
以总峰面积和峰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以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PDMS)为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SPME)对馒头挥发物质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样品用量为2 g(15 mL样品瓶),萃取温度为60℃,吸附时间为60 m in,解析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50℃和4 m in时,提取到的挥发物质数量较多,主要挥发物质的萃取效果较好.馒头的挥发物质主要有醇类64.88%、羰基化合物4.29%、苯类3.81%、酯类2.75%、酰基化合物18.11%、杂环类6.14%. 相似文献
12.
微波处理豆浆对馒头面团发酵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处理豆浆,研究了豆浆中蛋白质变性、还原糖含量以及豆浆馒头面团发酵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豆浆中蛋白质的表面游离巯基含量先迅速升高后降低,还原糖含量先略上升而后下降,发酵面团产气量先迅速增加后减小,膨胀高度和pH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固体斜面培养和液体摇瓶培养,对收集到的、现可大规模种植的5株灰树花菌株的固体斜面菌丝生长特性以及液态发酵产多糖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以产多糖性能为指标对液态发酵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固体斜面培养中,菌株Gf-5和Gf-1表现出了较快的菌丝长速和较好的菌丝长势,其他菌株表现一般;但在液体摇瓶培养时,菌株Gf-3的菌球直径最小、菌丝生物量最高,其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及总多糖产量分别可达11.07 mg/100 mL、28.68mg/100 mL、39.75 mg/100 mL,均高于其他供试菌株,说明菌株Gf-3液态发酵的产多糖性能最好,较适合用于液态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滤纸药膜法研究了多杀菌素原药、阿维菌素精粉、蛇床子素粉剂对玉米象、谷蠹和锯谷盗的毒力,并与甲基嘧啶硫磷进行了毒力比较.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原药、阿维菌素精粉、蛇床子素粉剂和甲基嘧啶硫磷水乳剂对玉米象的LD50值分别为125.092μg/cm2、1 801.386μg/cm2、0.051μg/cm2和0.274μg/cm2,对谷蠹的LD50值分别为9.565μg/cm2、14.549μg/cm2、0.041μg/cm2和0.706μg/cm2,对锯谷盗的LD50值分别为24.557μg/cm2、55.501μg/cm2、0.050μg/cm2和0.185μg/cm2;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对3种害虫的毒力相当,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对3种害虫的毒力均小于甲基嘧啶硫磷,蛇床子素粉剂对3种害虫的毒力均高于甲基嘧啶硫磷至少3倍,且对谷蠹的毒力是甲基嘧啶硫磷的17倍多.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吸附萃取搅拌棒对肉味香精呈香组分进行提取,利用热脱附仪进样,结合气相色谱嗅觉计联用(GC/O)、气质联用(GC/MS)双重定性方式,令组分富集率更高,且检测结果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出香精的香气组成;为高级香精的调配及仿香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实验仪器采用在色谱柱出口安装"石英三通"进行1∶1分流,样品被同时引入质谱和嗅觉计,避免了单一定性方法存在的不足.其中,两种方法共同检出的物质31种,仅GC/O检出的物质24种,仅GC/MS检出的物质26种. 相似文献
16.
康宁木霉与米根霉混合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康宁木霉QF-02和米根霉NRRL395液态混合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康宁木霉先接种培养48 h后再接种米根霉产酶效果最佳,在此接种方式下获得的优化培养温度为28℃,起始pH为5.0.混合菌在发酵罐中的产酶趋势与康宁木霉纯培养类似,最大酶活都出现在120 h,但混合培养物中FPA、B-葡萄糖苷酶活和木聚糖酶活比纯培养分别提高14.8%、45.4%和4.3%.米根霉的加入使混合培养物中还原糖浓度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康宁木霉纯培养中还原糖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康宁木霉和米根霉混合发酵产酶的微生态原理应归于二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为确定有效的秸秆发酵原料预处理工艺,本文研究了秸秆的粉碎、膨化、蒸汽处理、NaOH、CaO、H_2SO_4、氨水等物理和化学预处理法,并比较以上各种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发酵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