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乳液接枝ABS-AS树脂掺合工艺技术 乳液接枝ABS-AS树脂掺合工艺技术,包括间歇或连续的乳液法接枝聚合生产ABS粉料(树脂),间歇悬浮法聚合或连续本体法聚合生产AS珠粒料(树脂),接枝ABS粉料与AS珠粒料按不同比例掺合,加入添加剂,可生产不同品种牌号、不  相似文献   

2.
石化信息     
ABS树脂生产工艺的经济性美国化学系统公司在最近的PERP报告中,分析了目前最有代表性的三种ABS树脂生产工艺的经济性,指出乳液接技乳液SAN掺合工艺成本最高,乳液接技本体聚合工艺成本次之,本体工艺成本最低。需要指出的是,该分析以本体工艺的极限能力为基础, 指定的产品为15%胶含量的ABS树脂。为了生产抗冲性更好的高胶ABS产品,本体法ABS生产者必外购高胶量的接枝浓缩物,或自己生产这种浓缩物,用于与本体ABS共混。胶含量在20%-30%的高抗冲性ABS产品,用本体工艺生产与用乳液接技本体SAN掺合工艺生产的成本相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ABS树脂主要生产技术,包括乳液接枝-本体丙烯腈/苯乙烯树脂(SAN)掺混法和连续本体接枝聚合法,总结了国内ABS树脂生产企业的生产现状、国内ABS树脂的供需情况和消费结构,提出了ABS树脂行业的发展方向,指出了进一步提升ABS专用料的性能、不断开发高性能的ABS新牌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工艺生产ABS树脂。文中研究了影响ABS树脂的拉伸强度的诸多因素。结果表明,乳液接枝主干胶乳、接枝聚合共聚物的粒径大小、链转移剂(TDDM)用量、接枝率、胶含量以及不同拉伸强度SAN的选择等因素对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ABS树脂的生产技术及国内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小明 《高桥石化》2005,20(6):48-52
介绍ABS树脂的两种主要生产工艺乳液接枝一本体SAN掺混法和连续本体法,叙述近年来ABS树脂生产工艺技术的进展,分析了国内外ABS树脂的生产消费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我国ABS树脂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液接枝-本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掺混工艺可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从乳液聚合制备大粒径聚丁二烯乳液,橡胶相质量分数的控制,乳液接枝聚合条件,共混技术等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世界ABS树脂主要生产商、生产技术和产品牌号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在ABS树脂通用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需要对聚丁二烯乳液、ABS接枝粉料、SAN共聚物等制备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ABS树脂,增加产品附加值;具有增韧、耐热、低挥发性、高流动性、高光泽度、高抗静电等特殊功能的ABS树脂将逐步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7.
秦凯 《炼油与化工》2014,(1):6-9,60
文中应用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制备出高流动高抗冲ABS树脂,分析了高流动高抗冲ABS树脂与通用级ABS树脂的差别,讨论了高流动高抗冲ABS生产中特种SAN制备数据,PB胶乳生产数据,接枝胶乳生产数据,以及SAN与ABS粉料掺混配方,为高流动高抗冲ABS树脂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1988年10月13~14日,齐鲁石化公司与日本合成橡胶公司及东洋工程公司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ABS、SAN生产技术交流。日本合成橡胶公司以乳液接枝与本体AS掺混法生产ABS,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生产方法。其生产过程包括丁二烯聚合单元、丁二烯回收单元、ABS聚合单元和掺合单元,其生产品种较全,有超高抗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ABS树脂的合成工艺。通过对比确认接枝掺混法工艺优点在于产品性能稳定。乳液接枝本体法工艺之优点在于节能、投资费用低。本体法工艺虽工艺简单,但产品性能差。  相似文献   

10.
<正> 日本东丽公司开发成功的ABS·AS树脂连续嵌段共聚新技术获得日本化学工学协会1983年度技术奖。 ABS树脂过去主要采用乳液聚合法生产,但能耗高,废水量大。东丽公司的新工艺特点是:先将聚丁二烯胶乳、苯乙烯、丙烯腈、乳化剂进行乳液接枝聚合,使之生成高橡胶态ABS胶乳,再用AS单体(丙烯腈和苯乙烯单体)将ABS胶乳抽提出来,并分离其中水分,再加入单体、链增长剂进行连续嵌段共聚,得  相似文献   

11.
综合叙述了接枝ABS粉料和AS珠粒料树脂掺混生产ABS树脂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一步法大粒经的聚丁二烯胶乳为接枝主干,采用过氧化氢异丙苯和过硫酸钾复合引发体系的乳液接枝共聚技术路线,制得了物理机械性能及电镀层剥离强度合格的电镀型ABS树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ABS接枝液与α-甲基笨乙烯-丙烯腈(α-MS-AN)共聚物进行乳液共混改性的研究。提出了制备综合性能较佳的耐热ABS树脂的配方。用DSC法、PGC法和透时电镜分别研究上述两组份的相容性及所制得树脂的组成及其相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α-MS-AN共聚物可改进ABS的耐热性和刚性,有利于该树脂进一步降低价格,扩大应用。此外,对ABS接枝物中的橡胶粒径、含胶量等对树脂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终止剂对聚丁二烯胶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兰州石化公司5万t/a ABS树脂装置生产实际,研究了终止剂用量对聚丁二烯胶乳稳定性,乳液接枝合成ABS粉料,以及熔融掺混生产ABS树脂成品工艺性能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工业试生产结果表明,将终止剂用量由1.0质量份(以100质量份聚丁二烯计)左右提高到2.0份左右,可使聚丁二烯胶乳的机械稳定性显著提高;接枝丙烯腈和苯乙烯单体合成ABS粉料时,接枝度由78.3%提高至83.5%,凝胶生成量由每批200kg降低为20kg,ABS树脂成品的物耗因此而下降了12kg/t;与SAN树脂掺混,可使301型ABS树脂成品的抗冲击强度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板材级ABS树脂属于挤出级ABS树脂产品.国内用量很大,主要作为冰箱内衬用材料。作为冰箱用板材,要求产品具有较高耐化学性、优良的加工性能、低温韧性好、气味小、外观好等性能,因此板材级ABS树脂生产技术含量较高。本文采用乳液接枝一本体SAN掺混法制备板材级ABS树脂,利用小试及中试的试验技术数据进行工业放大试验.对工业生产中的工艺过程控制、工艺参数.产品质量进行研究和摸索,为板材级ABS树脂的工业化批量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液聚合—本体SAN掺混法生产ABS树脂的工艺是以水为介质,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工业废水。针对乳液法ABS生产中凝聚工艺用水量大的情况,采用凝聚水回收系统对水质进行处理后循环用于凝聚生产,达到节水的目的。将处理后的水与去离子水进行了对比,分别考察凝聚水循环使用对凝聚效率、聚合物粒子尺寸、硬度以及ABS树脂产品机械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凝聚水循环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17.
ABS树脂生产工艺有本体法、混合共凝聚法和共掺混法三种。后者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综合性能较好,但其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聚丁二烯粒径和接枝乳胶的接枝度。  相似文献   

18.
连续本体法ABS树脂聚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主要本体聚合丙烯睛一丁二烯一苯乙烯(ABS)树脂生产工艺,总结了本体聚合工艺中的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连续本体法ABS树脂合成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谈敦礼  张庆国 《石油化工》2005,34(Z1):647-649
基于传统塑料改性方法,采用ABS接枝粉直接或间接地改性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氯乙烯(PVC)合金及ABS/聚碳酸酯(PC)合金的性能,突出了ABS接枝粉作为一种有效的改性剂,其使用上的方便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ABS树脂通常是指聚丁二烯橡胶与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其中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该产品采用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工艺生产,具有刚性好,冲击强度高,耐热、耐低温、耐化学药品性,机械强度和电器性能优良,易于加工,表面光泽,容易着色等特点,还可进行喷涂、电镀、焊接和黏接等二次加工。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文教用品、生活用品和工业零件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