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分散型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H4)2SO4水溶液中,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原料、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为稳定剂、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A-044)为引发剂,采用水分散聚合技术,合成了环境友好型聚丙烯酰胺;并探讨了单体、稳定剂、引发剂、无机盐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水分散体系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稳定水分散体系的较佳合成条件:AM、PDMC、VA-044和(NH4)2SO4的质量分数分别是10%、2.0%、0.05%和28%,反应温度55℃。此条件时得到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7.43×106。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两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以淀粉为基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等为原料 ,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 ,采用四元聚合的方法。论述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油水体积比、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的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阳离子化度、阴离子化度等方面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 :(NH4) 2 S2 O8浓度 0 .330mmol/L ,NH2 CONH2 浓度 2 .5 0mmol/L ,单体质量分数30 % ,单体与淀粉质量比 1.5∶1,AM、DMDAAC、MAA质量比 70∶2 0∶10 ,乳化剂质量分数 8%、油水体积比 1.4∶1,引发时间 10min ,反应温度 4 5℃ ,反应时间 4h。  相似文献   

3.
丙烯酰胺-DMC的水溶液共聚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和pH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黏数和水溶性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单体质量分数45%,引发剂质量分数0.010%,pH 3.0。在上述条件下,产物的特性黏数为9.346 5 dL.g-1。用红外光谱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酸钠(AANa)的共聚物P(AM-DAC-AANa)。考察了m(DAC+AANa)∶m(AM)、引发温度、单体(AM+DAC+AA)质量分数、反应液pH值、硫脲质量分数、偶氮类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结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引发剂引发聚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在m(DAC+AANa)∶m(AM)=15∶85,引发温度20℃,单体质量分数32%,pH值6,硫脲质量分数1.0%,偶氮类引发剂质量分数0.010 0%的条件下,得到了溶解时间66min,特性黏数为13.56dL·g-1的聚合物,并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为单体,以淀粉为基材,Span-60和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邻二甲苯为连续相,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以淀粉为基材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论述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油水体积比、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及反应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化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条件为:引发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0.5%,单体质量分数30%,单体与淀粉质量比1.5 1,AM、DMDAAC摩尔比7.8 2.2,乳化剂质量分数8%、油水体积比1.5 1,引发时间10 min,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 h.所得产物为白色粉末状固体,特性粘数0.7284 L/g-1,相对分子量为2127775.1,固含量达37.4%,阳离子化度达18.95%,单体转化率为91.8%,产物的浊度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乙醇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粒径范围在1.84~4.23 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并探讨单体用量、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介质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所得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随着初始单体质量分数和引发剂质量分数的增大以及聚合温度的升高,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随着分散稳定剂PVP质量分数的增大,微球粒径变小;在相同条件下,以乙醇为分散介质比以甲醇为分散介质制得的PS微球粒径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ST-85为分散剂的超微粉氧化铝浆料体系中,分散剂、单体、引发剂、催化剂的含量和室内温度,对注凝成型法制备Al2O3陶瓷素坯固化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2O3陶瓷浆料中,固相质量分数为68.0%、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5%、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2%~0.03%、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3%~0.04%、室内温度为16~20℃时,浆料的固化时间可以控制在20~40 min内.  相似文献   

8.
以淀粉、丙烯酰胺(AM)为原料,煤油作为连续相,采用分段引发的方法,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单体转化的淀粉基絮凝剂。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淀粉比以及油水体积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和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质量分数7%,引发温度初期是50℃、后期65℃,引发剂浓度0.008mol/L,单体淀粉比1∶1,油水体积比1∶1,反应时间5h。在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达到99.74%,接枝效率99.8%,特性黏数为571.3mL/g。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淀粉为基材,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技术合成两性接枝共聚物的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解助剂用量、络合剂用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物特性粘数及溶解性的影响。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1%,m(单体)∶m(淀粉)=7∶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所得产物的接枝率为217.92%、转化率为93.74%、特性粘数为543.31 mL/g。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墨粉,墨粉为球形,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研究引发剂加入量、搅拌速度、分散剂加入量、水油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墨粉粒径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影响墨粉热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墨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为:St与BMA体积比为1∶4,水油比为1∶7,PVA质量分数为5.00%,AIBN质量分数为1.00%,反应温度为70℃,搅拌器转速为400 r/min.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步快速傅里叶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三阶色散对高速色散控制孤子传输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系统条件下数值模拟的传输演化图,表明色散控制孤子系统比普通孤子系统的传输性能更优越,且对色散控制孤子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轻个体防刺装甲质量、增加其穿着舒适性,人们尝试将具有剪切增稠作用的剪切增稠液体(STF)用于改性防护织物.理想的STF取决于流体的分散性与流变行为.本文选用市售国产纳米SiO2、聚乙二醇(PEG)及硅烷偶联剂A1120,采用球磨方法配制分散体系,通过考察球磨时间、分散剂用量等因素考察该体系的分散性和流变性.流体的分散性与流变行为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和增加分散剂含量,可有效防止纳米SiO2团聚,提高其分散性;当分散剂含量较低时,随着球磨时间延长、分散剂含量增加、分散相含量增加,纳米SiO2-聚乙二醇分散体系都具有明显的先剪切变稀后剪切增稠的效果;而当分散剂含量过大时,体系则是先剪切增稠后剪切变稀.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标量衍射理论,分析了衍射透镜的色差,得出了计算其色散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衍射透镜的色散包括两个部分,材料色谱和波色色散,二者所占的比例随孔径值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标量衍射理论,分析了衍射透镜的色差,得出了计算其色散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衍射透镜的色散包括两个部分:材料色散和波长色散,二者所占的比例随孔径值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Bose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基础上,对其关联矩阵进行列分解,给出了准循环低密度校验码的一种仿真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此种方法构造的LDPC码具有性能接近随机构造的最优LDPC码,并且编码简单,只需用反馈移位寄存器以线性的复杂度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从半导体的基础知识、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杂质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速度、半导体器件的特点、PN结等方面论述了为什么半导体器件的参数具有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在考虑纯石英材料自身色散的前提下,计算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场分布,基模有效折射率和色散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调节空气孔直径d和包层空气孔间距∧的大小,改变空气孔填充介质的折射率n,可以有效地控制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为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连续性和离散性概念,讨论了连续性和离散性的关系,阐述了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中的连续性和离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啁啾光纤光栅进行了优化设计,以实现对啁啾光脉冲的完全补偿,理论研究表明,为得到良好的补偿效果,必须选择与初始啁啾光脉冲色散量相当的高形耦合分布的啁啾光栅,实验验证,理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