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对于科学有效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研究和应用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包括多目标优化模型、目标规划模型(GP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逐步宽容约束法(GECM)为基础,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涉及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宏观计划等方面约束条件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逐步宽容约束法协调了各区域、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合理配置;同时,指出未来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总体变化不大。通过该方法对现有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土地利用技术水平,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与空间资源,促进花都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倪琳  周勇  刘义  余维 《资源与产业》2008,10(4):50-53
本文运用绿当量这一概念,通过建立模型,并应用绿当量对潜江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现状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增强土地系统功能,使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地区、各产业、各部门合理分配和集约利用,从而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具体矿区的农业土地利用为对象,采用线性规划优化模型的方法,研究该矿区土地利用与农业结构的定量关系,同时探讨矿区经济发展中农业土地利用最优结构模型建立的方法,为合理开发利用矿区土地资源、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定量综合“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省方山县为例,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根据方山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获得规划目标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农、林、草面积比例由基准年(2005年)的7.2:31.6:1调整为规划年(2010年)的6.3:32:1,农村居民用地有所减少,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既有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符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长沙市2002-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hannon熵函数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规律及其成因,初步探讨应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长沙市如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江苏省如皋市1998—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分析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的计算结果,该市土地利用总体上呈现耕地、园地、未利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减小和居民点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的趋势;通过建立的如皋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得到其2010年和2020年两个规划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这可为如皋市“十一五”土地规划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若羌绿洲从1996年到2008年的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利用SPSS软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揭示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与人文因子的定量关系,从中筛选出影响土地类型和结构变动的主导人文驱动因子,建立主要土地变化驱动模型。同时,运用非线型回归模型对2015年、2020年和2025年若羌绿洲8种用地类型面积进行预测,试图揭示该县土地利用未来走向,并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湛兰  周勇  徐艳 《资源与产业》2008,10(2):93-97
本文以1998-2004年荆州市土地利用详细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作了定量分析,并研究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荆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逐年提高,而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因此,今后荆州市的发展一定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省方山县为例,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根据方山县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获得规划目标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农、林、草面积比例由基准年(2005年)的7.2∶31.6∶1调整为规划年(2010年)的6.3∶32∶1,农村居民用地有所减少,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既有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符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大吴镇煤炭资源经过了100多年的开发和利用,给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矿山的开采活动也给当地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以徐州市大吴镇采煤塌陷地为例,通过分析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现状,依据确定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结合采煤塌陷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塌陷地用地结构进行优化,确定最终的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演变是城市用地结构转换的主要原因和促进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力,而城市用地结构的转换又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物质基础,二者互相促进。分析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用地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培祥 《资源与产业》2010,12(2):140-144
产业结构演变是城市用地结构转换的主要原因和促进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力,而城市用地结构的转换又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物质基础,二者互相促进。分析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用地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现行土地利用规划模式缺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灵活性,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均遭遇不同困境。研究结合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土地资源禀赋特点及其供需矛盾,以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为抓手,从区域之间与区域内部两个层面,系统构建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协调互补的规划模式:一方面从协调区域之间土地供需关系入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区域协调互补的指标调剂机制;另一方面,从各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入手,加大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力度,以产业升级带动用地结构优化,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该模式可在整个国土空间上实现资源更有效率的配置,推动发展方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地区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城镇化及工业化的推进,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问题近年来一直为社会各方所关注。本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定量分析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现状特点及其原因,为本区域土地资源管理及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吴镇煤炭资源经过了100多年的开发和利用,给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矿山的开采活动也给当地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以徐州市大吴镇采煤塌陷地为例,通过分析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现状,依据确定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结合采煤塌陷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塌陷地用地结构进行优化,确定最终的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重庆市南岸区1996—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点和引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分析显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政策等因素是南岸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提出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广州市白云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有关规划控制指标,运用弹性规划的理论,建立灰色线性数学模型求解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最后,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益相互协调的情况下,通过综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并在实施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