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陆相湖盆中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具有方向性,明确物源方向有助于确定砂体的最佳解剖方向,从而揭示砂体内部结构特征.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综合利用重矿物组合法、砂岩分析法和砂体形态分析法,明确了单期砂体的物源方向及分布规律,选择最佳解剖方向,描述了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2.
地层的沉积旋回特征在地球物理资料中有一定的响应,通过频谱分析的方法能将这些特征有效地显示出来。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手段来识别不同沉积旋回,进而识别准层序旋回。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76块沙四段上亚段的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频谱分析方法划分出Cu—Fu,Cu—Cu和Fu—Fu型3种准层序模式并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频谱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准层序划分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三角洲前缘韵律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红兵 《特种油气藏》2006,13(2):58-60,63
注水开发后期胜坨油田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复杂。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特征、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受注采、储层沉积特征等因素影响,三角洲前缘储层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坝主体的上部以及坝侧缘、远砂坝沉积的韵律层。在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细分韵律井网调整及配套挖潜措施完善潜力韵律层注采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开发后期三角洲前缘反韵律厚油层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胜坨油田砂体沉积类型与储层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杨家福 《石油学报》1988,9(2):43-56
胜坨油田处于一个丰富的含油气区,它具有多种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储油砂体,由于它们的沉积类型不同,导致储层特征及开发特点均反映出差异性.本文就胜坨油田沙二段不同沉积时期形成的几种主要砂体类型与储层特点及其开发效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 砂层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进行超短期、短期、中期三级基准面旋回研究,认为该层段可划分为一个下降半中期旋回和8个短期旋回。在此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岩心观察、取心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确认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为气候炎热、蒸发强烈、湖面波动大的小型闭塞盆地内发育的湖退式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决口扇、远砂坝及滑塌砂体7种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基准面旋回对同类微相在不同旋回阶段河流相储层物性差异的影响,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沉积动力学原理,结合各项统计学数据和岩心化验资料,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砂层组河流相储层物性差异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基准面旋回对河流相储层在不同旋回阶段储层物性差异的控制机理及分布特征,并建立了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河流相储层孔渗测井解释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级次基准面升降引起可容纳空间与物源供给条件的改变,导致不同旋回阶段河流相储层沉积环境出现差异,是影响不同基准面旋回阶段河流相储层物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基准面旋回影响下的相控孔渗测井解释模型使研究区目的层河流相储层物性测井解释精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及其周缘地区发育的永安镇三角洲沉积,依据地震层序划分原理,结合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展布规律,并对层序控砂模式进行了探讨。将永安镇三角洲目的层位沙三段中、下亚段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沙三段中亚段内部划分出3 个四级层序(MSC1—MSC3)、8个五级层序(Z1—Z8),沙三段下亚段内部划分出2个四级层序(MSC4—MSC5)、2个五级层序(X1—X2)。在MSC5—MSC3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沉积规模较小;在MSC2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大量供给、强烈进积,并可推进到胜坨断层下降盘;在MSC1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持续供给,强度较大,但受到东营三角洲影响,逐渐向北发生迁移。对永安镇三角洲平面和剖面沉积体系演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各级旋回内部沉积趋势发生迁移,永安镇三角洲具有层序控砂的自相似性特点,三角洲进积砂体主要发育于各级旋回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且下降半旋回含砂率高于上升半旋回。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丽 《石油实验地质》2006,28(6):544-548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测井—地震数据联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东营凹陷永安镇下第三系沙三段—沙二下亚段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了4个三级层序,9个四级层序。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永安镇三角洲存在多个物源方向,不同时期主要物源方向不相同,但最主要的物源来自东部的青坨子凸起。通过重点分析永安镇三角洲的2个主要发育旋回LSC4和LSC3,有效地解剖永安镇三角洲的空间展布特征和物源方向,建立起沉积体系格架,并分析指出这2期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5砂层组为对象,系统研究了三角洲前缘反韵律沉积的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将夹层分为54种组合,分析了不同组合对油水运移形成的四种遮挡类型。应用多种矿场资料分析了该类储层特高含水期的七种纵向剩余油分布模式,制定了相应的挖潜对策,在胜坨油田调整挖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古生物、重矿物和粒度分析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等理论,对胜坨油田二区东营组三段沉积微相进行划分。该区主要发育河流相和扇三角洲相。河流相为辫状河流,可分为分流河道、河道侧缘和心滩等微相;扇三角洲相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河口砂坝等微相。通过各微相的特征分析,认为以水下分流河道储集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惠民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由3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个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构成。沙三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浊积扇、浊积水道、滑塌浊积岩以及湖泊相6种沉积相类型。以基准面升降半旋回为单元,上述6种沉积相在平面上可以组合成5种沉积体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以中期基准面旋回C3为例分析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胜一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胜坨油田的西部,沙二段上部油层主要属低弯度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基于基准面旋回理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把胜一区沙二段上部1~3砂层组划分为一个中期旋回层序,5个短期和14~16个超短期旋回层序。在层序格架的控制下,建立了超短期、短期和中期旋回层序结构的叠加样式;按岩性、岩相组合特征及沉积演化序列,超短期旋回层序、短期旋回层序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中期旋回层序结构为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  相似文献   

13.
在储集层预测中如何有效运用地球物理技术,是储集层预测中所面临的难题。在对苏丹M盆地P油田退积型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层预测中,总结出结合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综合预测储集层的研究思路。首先根据已钻井的岩心和录井资料,划分典型井取心段沉积微相,确定研究区目的层沉积环境;然后,以取心段沉积相特征为依据,结合相应的测井信息,将研究区所有井目的层划分为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三角洲亚相;最后,运用沉积相研究结果,结合高精度井震标定技术,确定主力储集层段地震反射特征,划分地震相,同时运用地震反演技术研究不同砂体的展布特征及其发育期次,并寻找不同砂体的物源方向,对储集层进行综合预测。图6参11  相似文献   

14.
乌尔逊凹陷南部层序地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张成  魏魁生 《石油学报》2005,26(2):47-52
乌尔逊凹陷沉积过程与构造演化对应,具有阶段性。层序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凹陷南部白垩系发育2个一级层序(TSq1和TSq2)、5个二级层序(Ⅰ—Ⅴ)和12个三级层序(Sq1—Sq12)。层序界面特征明显,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类型丰富。凹陷沉积演化经历了2个旋回,分别从T4时期和T04时期开始,其中后者为不完整旋回。总的构造格局决定了凹陷形态与沉积物在可容纳空间内的分布,这是油气成藏的先决条件;地层充填沉积,沉积体系叠置匹配,为成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二级层序Ⅱ和Ⅲ中各层序的密集段是烃源岩的主要分布区,尤以其中的Sq4和Sq5的暗色泥岩为最佳;这2个二级层序内的低位扇、低位楔,高位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以及湖底浊积扇体系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腹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砂岩含量的变化及钻井、测井特征、地震反射等标志,总结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相标志。指出,三工河组沉积时期砂体沉积微相的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北东和北西方向物源体系的控制;由于不同沉积时期基准面与A/S比值的动态变化、物源体系特征及古地貌形态等的差异,导致了研究区东、西部沉积相类型及演化特征的差异;垂向上,沉积作用经历了由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一曲流河三角洲一湖相的变化,其中三工河组中、晚期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和水下分支水道砂体是最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受沉积相影响控制作用不明晰的情况,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探讨了沉积相对致密砂岩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蓬莱镇组可以划分为2个长期、4个中期及29个短期旋回;蓬莱镇组沉积体主要受来自北西部的龙门山短轴物源控制为主,东部长轴物源次之;从龙门山前至成都凹陷区依次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等沉积体系,东部主要为一套河流相沉积体系;蓬莱镇组含气砂体主要分布在西部三角洲平原、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和东部的河道边滩和心滩砂体中,呈不连续条带状分布;有利的含气圈闭主要受砂体叠置关系与构造或斜坡背景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纪以来沉积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西段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沉积序列、岩心特征、薄片特征、测 井资料及录井资料的分析,结合野外露头考察,对该区的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和 新近系发育以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且沉积体系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 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为主;古近系的岩性变化较大,主要为砾岩,具有正旋回特征,说明古近纪时期 为一水进过程;新近系地层发育以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不等厚为主的交互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频繁。通 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古近纪以后的柴北缘由于降水量(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了湖盆周缘粗碎屑 岩和细碎屑岩不等厚交互沉积,即在盆地边缘有泥岩发育,并且在靠近盆地的沉积中心也有中-细砂岩 的发育,这种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的交互沉积层容易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 成。沉积模式研究清楚地展示了柴北缘地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演化规律,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 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区青一+青二段砂体较为发育,为了研究其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综合岩心、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确定了研究区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该区青一+青二段发育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根据该旋回内部发育的转换面,进一步将其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特征明显,中期基准面旋回一般具有对称性特征,上升与下降半旋回均比较发育;长期基准面旋回具有不对称性特征,以发育上升半旋回为主,构成"上升不对称"型旋回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砂体的展布受基准面变化的控制较明显,斜坡坡折带上部为三角洲前缘发育区,下部的凹陷区主要为半深湖泥质与滑塌浊积扇体发育区;下降半旋回部分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升半旋回部分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体。该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区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