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BPAC-UF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嗅味物质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根据组合工艺要求和单因素预试验的结果,确定炭池曝气强度、污泥回流间隔、炭池PAC更新率和膜池曝气方式这4个试验因素,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共设计9组工况进行试验,并将嗅昧物质(二甲基三硫醚、2-甲基异茨醇、β-紫罗兰酮)及氨氮的去除率,跨膜压差的增长速率作为评价工艺运行效果和膜污染程度的指标。试验所得的最优工艺条件:炭池曝气强度为30 L/h,污泥回流间隔为0.5 h,PAC更新率为15%,膜池曝气方式为连续曝气。  相似文献   

2.
生物接触氧化池悬浮填料流动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云  杜小磊  宋凯  刘宏宇  王捷  王二坡 《化工学报》2018,69(7):3242-3248
采用FLUENT多相流模型对生物接触氧化池悬浮生物填料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改变氧化池长宽比及调整曝气强度分布对改善填料分布状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通过添加隔墙将曝气池分成4个区后,分区内形成较明显涡流流场,改善了悬浮填料的空间分布均匀性;通过对分区内曝气强度分布进行优化,悬浮填料在氧化池内的混合状态得到进一步改善,氧化池末端和边壁不再发生填料团聚现象。因此,合理设计反应池的长宽比及优化曝气强度分布对悬浮生物填料能否在氧化池内混合均匀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FLUENT多相流模型对生物接触氧化池悬浮生物填料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改变氧化池长宽比及调整曝气强度分布对改善填料分布状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通过添加隔墙将曝气池分成4个区后,分区内形成较明显涡流流场,改善了悬浮填料的空间分布均匀性;通过对分区内曝气强度分布进行优化,悬浮填料在氧化池内的混合状态得到进一步改善,氧化池末端和边壁不再发生填料团聚现象。因此,合理设计反应池的长宽比及优化曝气强度分布对悬浮生物填料能否在氧化池内混合均匀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但MBR中膜污染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从MBR系统运行条件入手,通过实验方式定性分析了曝气强度强弱、抽停时间占比与膜污染的关系。实验得出对应工况下,最佳曝气强度为0.4 m3/(m2·h)和最佳抽停时间比4:1。最后,将优化的运行条件应用于工程实际,经过3个月的正常运行,该MBR系统膜污染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某车辆厂洗车废水的试验研究,找出一个能满足恢复膜污染的最小曝气量。通过调节曝气量,考察各运行工况下,曝气强度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求出不同曝气强度条件下的膜通量。结合理论计算,分析曝气量和抽停时间比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运行条件对MBR污水处理效率和膜污染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实验手段对曝气强度和抽停时间比例进行优化调节,考察了其对MBR污水处理效率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强度为0.6 m~3/h时,COD和氨氮可以被稳定去除,最大去除效率均达到95%以上,膜污染也明显减缓;抽吸9 min,停止3 min既可以保证处理量也可以达到较理想的处理效率,膜污染进程也被减缓。因此,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为曝气强度为0.6 m~3/h,抽停时间比例为9 min:3 min。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曝气池内加装曝气能量聚集器,将反应池分隔成不同反应区,包括好氧区、膜区、缺氧-厌氧区,构建了新型一体化A2/O-MBR。通过测试不同曝气强度下普通曝气池与一体化A2/O-MBR内流体流速分布,比较2者的曝气能效。结果表明,新型一体化A2/O-MBR的曝气体积流量(3.5 m3/h)为普通曝气池(7.5 m3/h)的0.45倍时,膜区流体流速是普通曝气池的1.5倍;同时,曝气体积流量从3.5 m3/h增至7.5 m3/h,膜区内的流体流速提高有限,使新型一体化A2/O-MBR可选在低曝气强度下运行成为可能,可降低反应器曝气能耗50%以上;曝气能量聚集器可集中普通曝气池的曝气能量用于提高膜区流速和一体化A2/O-MBR反应器的曝气能效。  相似文献   

8.
实验设计了省却复杂出水装置的一体化空气提升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用于处理低C/N农村生活污水的中试,考察了不同曝气强度、曝气时间以及沉淀时间对反应器净化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结果表明,综合脱氮除磷以及能耗方面考虑,SBR运行的优化工况为:调控曝气量使DO的质量浓度稳定在3mg/L左右,曝气3 h,沉淀1.5 h,可保证去除效果,且能耗较低,经反应器处理后出水COD、NH4+-N、TN、TP水质指标均可满足GB 18918-2002的二级要求,装置运行半年剩余污泥产量少,储泥池设计可满足1 a排1次泥的要求,维护管理方便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为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一种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利用FCASM3-Hydro耦合模型分别模拟研究了氧传递系数(K_(La))、污泥停留时间(SRT)、缺氧池与好氧池HRT比对杭州某厌氧-好氧法(A/O)污水处理厂营养物质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量大小是影响A/O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低曝气量(<2g·m~(-3))水平下,氨氮去除率将随着好氧池内曝气量的增加而提高;好氧池内曝气量过低(<0.3 g·m~(-3))或过高(>2 g·m~(-3)),都不利于磷酸盐的去除.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得到了该A/O污水处理厂的最佳运行工况为:K_(La)=250D~(-1)、SRT=10d,缺氧池与好氧池HRT比为1:8.  相似文献   

10.
以某MBR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在现状运行的基础上,改变其好氧池的停留时间和膜池混合液回流量,并同步监测各方案的污染物沿程变化,对各方案的运行效果和能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膜池混合液回流量,可将其强曝气产生的DO回收用于好氧池生化需求,并能达到与鼓风曝气相同的供氧功效。在相同的COD和NH_3-N去除效率下,利用膜池混合液中的DO可降低37.2%的电耗。  相似文献   

11.
浸膜式活性污泥法是将膜堆浸没于污水池中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方法,即将膜堆直接放置在生物反应池中,在膜堆的下面进行曝气,利用曝气池内污水的流动和生物反应,采用吸附过滤式,获得安全的高质的二级处理水。  相似文献   

12.
聂锦旭  肖贤明 《洁净煤技术》2005,11(4):65-67,64
介绍了用纳滤膜处理含悬浮物矿井水的工艺流程.考察了纳滤膜不同操作特性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及组合工艺对矿井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在过滤周期为30min采用反曝气方式冲洗,能够有鼓减少膜污染,恢复膜通量。该工艺对矿井水的处理效果明显,出水稳定,出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用户对配煤煤质特性指标和燃烧特性指标的要求,笔者确立了非线性动力配煤优化模型,并详细研究了几种常用的寻优算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优化动力配煤数学模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穷举法准确但效率太低,而混合离散变量优化设计(MDOD)法只能局部优化并易陷入局优解;遗传算法鲁棒性强,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性能;模拟退火算法简单、通用,具有很好的局部搜索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一种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  相似文献   

14.
MBR处理制药废水膜污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3组不同膜组件的MBR对制药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的操作条件对膜污染的影响,比较不同的膜组件在该制药废水处理效果上的差别。通过试验得出间歇-反冲洗运行、水温为25℃、曝气量为6.0 m3/h时有利于减缓膜污染。通过污泥负荷的比较试验可知,CODCr的去除主要受生物系统操作条件影响,膜组件对出水水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超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临界通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滤膜在临界通量以下过滤可不产生膜污染或产生极轻的膜污染,针对超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的临界通量的影响因素,系统考察曝气、过滤方式和混凝沉淀预处理等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松花江水临界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强度达到10 m3/(m2·h),连续曝气可将超滤膜的临界通量提高5 L/(m2·h),曝气强度达到40 m3/(m2·...  相似文献   

16.
以悬浮态TiO2为催化剂,在紫外光下对炼化污水回用装置反渗透浓水进行光催化处理,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pH值、光照强度、TiO2投加量、H2O2投加量、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2 h,pH为4,500 W高压汞灯,TiO2投加量为0.6 g/L,H2O2投加量为0.8 ml/L,曝气量为0.75 L/min的条件下,反渗透浓水COD的去除率可达93.63%,脱色率可达98.15%。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污水处理厂Carrousel氧化沟运行情况,从一种新的角度———氧的传递出发,建立氧的传递反应模型,通过清水充氧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小试装置中,投加悬浮生物填料及改变曝气方式后系统氧的传递效果。结果表明,填料投配率为30%时,系统的氧的传递系数KL,α最大;且将系统原倒伞曝气改为倒伞+微孔的联合曝气方式后,氧的传递效果大大增加。最终确定系统优化工况为:填料投配率30%,HRT=10 h,污泥龄为25 d,采用联合曝气(倒伞转速为58.5 r/min,微孔曝气体积流量为80 L/h),夜间间歇曝气。  相似文献   

18.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7):1813-1825
Abstract

The objective was to quantify the importance of operational conditions, aer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ing on membrane fouling intensity. The suspension filterability was also analysed by using frontal filtration and a cake filtration model. Results pointed out the moderated role of aeration to reduce compound accumulation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It did not appear as a determining criterion to prevent membrane fouling. In contrast, the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ing appeared as a determining criterion to increase critical flux.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200 l/m2/h/bar membrane permeability could be maintained transmembrane pressure (TMP) when filtering stored rainwater. This permeability value was 2–3 times higher than the values obtained without conditioning. 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low turbidity of such stored rainwater and because of the high selectivity of the membrane, the coagulation step, a very low amount of 10 mg/l FeCl3, was sufficient to intensify the filtration step. This conditioning interest appeared less significant when filtering salted water in immersed membrane systems, but a 20 mg/l FeCl3 addition appeared sufficient to double the value of critical flux. Nevertheless filtration in frontal mode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ing in reducing the cake deposit hydraulic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应与分离相耦合的途径,用19通道陶瓷膜元件构建了5L气升式膜反应器,并就其用于钢铁酸洗液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5~2.5 m~3/h曝气量范围内,稳定膜通量能维持在60L/(m~2·h)以上,且提高曝气量有利于提高循环液体流速.在稳定操作条件下,料液中氢氧化铁悬浮物浓度、温度(1~45℃)和膜两侧压差(0.025~0.1MPa)均与膜通量呈线性关系.当处理Fe~(2+)质量浓度为400ms/L的酸洗废液时,在溶氧度>70%、压差0.1 MPa、18~25℃、pH为6-9、HRT=2h条件下,出水浊度<2 NTU,pH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