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药化工》2007,(5):45-46
目前,中国农科院对酵母β-葡聚糖的系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确定了相关核心技术和工艺流程,整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反应精馏工艺是近年来倍受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但反应精馏工艺流程的选择目前仍然靠人们的经验和实验探索.本文通过对传统化工工艺流程的理论分析,阐明了传统工艺流程与反应精馏工艺流程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了一种反应精馏工艺流程的构成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坦桑尼亚某大鳞片石墨矿进行选择性磨浮试验研究,在确定最佳粗选条件和粗精矿再磨细度的基础上,对比传统选矿工艺流程和优化工艺流程,采用新的优化工艺流程达到了保护石墨大鳞片又提高石墨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目的,最终获得固定碳含量为96.28%,回收率为90.69%的石墨精矿,相比传统工艺流程分别提高了9.63%和3.4%。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菁染料-β-环糊精化合物(Dye-β-CD),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探讨了以Dye-β-CD作为带有荧光探针的主体化合物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Dye-β-CD能够在pH=7.2的缓冲溶液介质中对Cu^2+进行定量识别,根据Benesi-Hildebrand方程确定Dye-β-CD与硫酸铜包结比为1,其包合常数为5.47×10^4L/mol,表明Dye-β-CD是一种优良的带有荧光探针的主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用自制的Mg-β和Fe—β沸石催化剂催化马来酸酐与甲醇酯化反应合成马来酸二甲酯。首先研究了煅烧温度对两种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确定其最佳煅烧温度分别为550℃(Mg-β)和350℃(-Fe—β)。在此基础上,用这两种催化剂研究了酯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马来酸二甲酯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05~110%、Mg-β沸石催化剂用量为0-3%或Fe—β沸石催化剂用量为0.5%。在此条件下,12h内二酯得率趋于稳定,最高达到93.74%(Mg—β沸石催化剂)和91.91%(Fe—β沸石催化剂)和H—β沸石分子筛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6.
李华  孟昭庆  李振江 《工业水处理》2005,25(1):64-65,74
针对94^#装置R350二沉池排水进行污水回用中试研究,中试装置规模为4t/h。根据水质特点、回用目的以及制水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考虑,设计了一种工艺流程,并在中试过程中对该工艺流程不断改进,使其更加合理.取得了预期的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β晶型成核剂对PP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β晶型聚丙烯(β-PP),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与偏光显微镜表征了球晶形态,研究了其非等温结晶行为,并用Jeziorny法、莫志深法和Kissinger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添加β晶型成核剂后,PP由α晶型向β晶型转变,起始结晶温度明显提高,总结晶时间缩短,结晶活化能降低。β-PP的Avrami指数在1.69~1.89,小于PP,表明β晶型成核剂的加入改变了PP的成核机理及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纬光 《塑料》2014,(4):69-71,64
研究了1种由稀土金属镧化合物和环糊精笼型这一特殊结构构成的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稀土成核剂(β-CD-MAH-La)对聚丙烯(i PP)结晶性能的影响。WAXD结果表明:β-CD-MAH-La能诱导i PP生成β晶型,当质量分数为0.8%时,β晶相对质量分数可达0.84;DSC曲线表明:β-CD-MAH-La在147℃出现β晶型熔融峰,改性i PP的结晶温度较空白i PP有明显地提高,表明添加了稀土β成核剂可诱导i PP中α晶向β晶转变,表明其具有高效的β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惠琴  周建峰  肖鸿卿 《化学世界》2007,48(3):155-156,174
研究了β-萘酚与溴乙烷在聚乙二醇存在下的反应.考查了β-萘酚与溴乙烷的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β-萘乙醚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β-萘酚与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1.7 h,β-萘乙醚的产率达95.4%.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三因素六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1-对-盖烯-8-硫醇的包合作用。筛选出1-对-夢烯-8-硫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35℃下搅拌3.5h,1-夢烯-8-硫醇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11时。所得包合物的产率和包合率较好。分别为91.35%和61.22%。  相似文献   

11.
用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热力学,研究了RHEP-HTMAB、RHEP-SDS、RHEP-AEOn3种水溶液的混合体系中表面吸附层及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βs及吸附层和胶束的组成。结果表明:(1)3种混合体系βm、βs值分别为:-11.21,-11.22;-8.24,-10.96;-5.5,-2.08。(2)随着烷基(R)碳链增长,βm值变小,但|βs|值出现极大值。(3)表面压越高,βs值越大。并对这些结果做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β-细辛醚和丁香酚酯对芒果炭疽菌抗药性菌株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zJR)、敏感菌株C.gloeosporioides(ZJ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vaowysporumf.sp.cubertse)的撺制作用。发现β-细辛醚和丁香酚对三种病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一细辛醚和丁香酚酯在1.00mg/mL浓度下对芒果炭痘病(抗药性和敏感)菌抑菌率均为100%;在0.50mg/mL浓度下β-细辛醚对芒果炭疽病抗药性菌株、敏感菌株抑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2%、86.7%和57.97%。丁香酚酯在0.50mg/mL对芒果炭疽病抗药性菌株、敏感菌株抑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6.20%、44.70%和61.93%。  相似文献   

13.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头孢拉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头孢拉定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主、客体分子之比为1:1。高效液相色谱实验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使头孢拉定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为原来的5.3倍。  相似文献   

14.
K系维生素中间体β-甲基萘醌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一种新颖且环境友好的β-甲基萘醌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冰醋酸为溶剂,OP-10为乳化剂,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氧化p-甲基萘制取β-甲基萘醌。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β-甲基萘与冰醋酸摩尔比等因素对β-甲基萘醌转化率和收率的影响。从而得到较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n(β-甲基萘):n(冰醋酸)为1:16;n(β-甲基萘):n(H2O2)为1:11;OP-10用量0.05ml/g(β-MN)。在此条件下,β-甲基萘醌的转化率可达96%,收率可达52%。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石英砂除杂的选矿试验研究情况,通过对各种除杂设备的试验研究,得出了湿式和干式两种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并讨论两种流程的优缺点,指出干式磁选生产工艺生产流较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需增加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6.
用共沸精馏隔壁塔生产无水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1种单塔共沸精馏生产无水乙醇的新工艺流程,即采用隔壁塔替代常规共沸精馏流程中的脱水塔及提浓塔.应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新工艺流程及常规共沸精馏流程进行了模拟,并对2种工艺流程作了对比,结果显示新工艺流程可以节省能耗28.2%,并能降低设备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  相似文献   

17.
β-巯基乙醇(β-M)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燃料和农药的重要中间体。研究了常压条件下β-M的合成工艺,采用环氧乙烷和硫化氢直接合成法,考察了反应物的配比、反应温度、空速、催化剂用量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β-M的适宜反应条件是环氧乙烷:硫化氢=1.4~1.6:1,反应温度30℃,空速55~70m3/m3·hr,催化剂用量为20mL。同时开发了一种巯基乙醇的精馏工艺,精馏后产品纯度可达99.99%,其纯度符合市场要求,且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8.
王元有  张杰  丁邦东 《广东化工》2010,37(3):106-108
苯并眯唑是一种很重要的杂环化合物。文章用邻苯二胺与间苯二二甲酸反应成功的制备了苯并睬唑的一种衍生物(1,3-双(2-苯并咪唑基)苯,标记为BBM)。利用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对BB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制备了其与环糊精的固态包合物,也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此外,用紫外吸收对BBM和β-环糊精(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CD与BBM形成包合物的摩尔比是2:1,在25℃,pH为7.4的条件下,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计算出包合物的解离常数‰=315×10^-3mol·L^-1。  相似文献   

19.
以MgSiN2为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法在1750~1900℃制备了高热导β-Si3N4陶瓷,研究了烧结助剂成分、保温时间、烧结温度和添加晶种对热导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光热偏转热导测试仪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延长保温时间、提高烧结温度和添加一定量的β-Si3N4晶种3种途径可有效提高β-Si3N4陶瓷的热导率。添加1%(质量分数)β-Si3N4棒状颗粒作为晶种,1900℃烧结4h制备的β-Si3N4陶瓷的热导率最高,达158W/(m·K)。  相似文献   

20.
选用环境友好的碳酸二乙酯为原料,研究了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绿色合成新工艺。β-环糊精和碳酸二乙酯在无水碳酸钾的作用下经酯交换反应生成了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研究了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四个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法进行试验设计,建立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合成工艺模型。通过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得到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最佳合成工艺:10 gβ-环糊精溶于80 mLDMF中,反应温度126℃,催化剂用量(相对于β-环糊精的质量百分数)为12%,n(DEC):n(β-CD)=20.2:1,反应时间8.5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此条件下,乙氧羰基化β-环糊精的收率达到9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结果并利用半制备色谱分离获得纯产物,对其进行了FT-IR,MS,1H-NMR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