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流变频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科技论坛》2007,26(6):68-69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钻井工程界的重大前沿技术之一,代表了当今石油钻机和机电液一体化石油机械制造的最高水平。由于顶驱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钻井速度快、建井周期短、便于优化钻井参数、提高钻井质量,实现高难度的优快钻井、大幅度降低卡钻等钻井事故的发生等诸多优点,在深井、水平井、欠平衡井、  相似文献   

2.
国外石油钻井装备最高技术经济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尖国外石油钻井装置技术发展的今天,搞清楚国外石油钻井装置的最高技术经济指标,将会对发展我国石油钻井装备的代出差距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以及制订我国“十五”石油钻 装置技术发展规定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试图按这个想法提供一些资料,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军 《录井技术》2000,11(3):66-68
摄像监视装置用于石油钻探井场重点部位监控有助于实现安全、优化钻、提高钻井时效。该简介了SK-4S01摄像监视装置的组成、主要技术指标以及操作维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西北矿区 ,凭借雄厚的钻井实力、合理的报价、良好的信誉及跻身于玉门钻井市场技术服务的成功经验 ,继在玉门油田中标承钻Q2- 1井和Q2 - 3井之后又中标承钻Q2 - 6井。该井是玉门油田青西构造上的 1口开发井 ,设计钻井井深为 4 70 0m ,要求钻井周期为 5.8月 /台。川西北矿区已抽调钻机直赴玉门承钻 ,目前正在抓紧时间进行设备配套及搬迁工作 ,力争早日开钻。川西北矿区在钻井市场连续中标@吴月先  相似文献   

5.
石油钻机自动送钻监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放的智能网络化自动送钻监控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石油钻机自动送钻监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指出了现有钻井监控装置存在的不足,在提高钻井效率和降低钻井成本的技术要求的推动下,钻井监控技术在自动送钻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规模化、开放化和统一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石油钻井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信息采集、石油开采、自动化钻井技术和多功能开采平台等,最终达到完全智能化的石油开采流程。本文对未来智能化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包括智能化的开采工具、智能供电装置、智能数据通讯、智能控制平台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World Oil》杂志1989~1991年各期公布的世界石油产量、钻井口数等数据,剖识了近期世界石油钻采工业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认为:石油总产量在缓慢回升,钻井口数在增多,钻井效率在提高,海上钻井活动仍然方兴未艾,水平钻是当前钻井的热门,机械提升采油装置仍然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8.
交流变频顶音隅区动钻井装置是用以取代常规石油钻井转盘地面驱动装置的新型石油钻井装备,代表了当今石油钻机和机电液一体化石油专用设备制造的最高水平,是加快油气勘探步伐、提高采收率、降低钻井作业成本的重要手段。北石顶驱一次可钻进28m长一个立根,上卸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二;同时在起钻时若遇阻遇卡可迅速接上钻具,一边旋转,一边循环泥浆;进行倒划眼和下钻划眼,  相似文献   

9.
正为提高钻井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和钻井作业安全风险,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研制了DREAM50钻井管柱自动化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钻修井过程中管柱输送与运移、钻进作业与起下钻自动化,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与管柱的直接接触,降低操作安全风险。采用钻井管柱自动化处理系统不会改变现有钻井工艺流程,若出现无法快速排除的故障,可转换成人工钻井作业。该系统不但适用于在役钻机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吴小亮  赵天增 《石化技术》2022,(10):178-181
海洋石油钻井作业当中,钻修井机械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海洋石油开发难度较大,且技术要求较高,海洋石油又是石油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海洋石油的开采效果,必须加强钻修井机械设备的研究和优化。对此,本文分析了海洋石油钻井作业中钻修井机械设备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及优化方向,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优化发展海洋石油钻井作业中钻修井机械设备的有效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钻井提速是各大石油钻井公司研究的重要方向,油气钻井工程实践表明,提高井底钻头喷嘴射流压力可以大幅提高钻井速度。在分析现有井下增压的基础上,研制了井下螺杆增压装置。该装置以螺杆泵作为动力,通过新型换向机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增压泵的往复运动,成功实现了井底增压;钻头超高压喷嘴射流压力达到80~100MPa,有效地实现了超高压射流钻井,达到了提高钻速、降低钻井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钻井气体监测仪系统是石油钻(修)井行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生产监测设备,能准确地监测钻(修)井过程中从井筒中返出的H2S、可燃气等有毒易爆炸气体的质量浓度。当气体质量浓度超过设定值时产生报警,便于司钻和钻(修)井监督部及时采取措施。介绍了钻井气体监测仪系统的原理、组成、技术参数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石油科技论坛》2010,29(4):66-66
车装钻修机是开采石油的专用修井设备,它是将绞车、井架、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有关辅助设备安装在专用越野底盘车上,可与钻台一起使用的特殊组合装置,具有起下和旋转功能,可以完成浅钻井作业和扩孔、修补套管、老井再钻、侧钻大修等作业;  相似文献   

14.
钻完井工程历经百年发展,经历了概念-经验-科学-自动化钻井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钻完井工艺原理、方法为指导,以装备、工具、软件为手段的钻完井工程技术体系。当前,全球碳中和愿景的实施,将大幅度减少对油气能源的需求与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油服企业碳足迹控制和安全环保保障压力增大,工程技术服务效益空间被压缩,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石油钻井转型势在必然。石油钻井的数字化、智能化是顺应新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调研了油气钻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钻井工程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从智能钻完井技术的3个层面实现传统工程技术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将智能地面装备、智能井下工具依托智能软件作为交互系统协同运行,完成一个闭环钻井优化过程,形成钻完井数字化转型协同生态,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幅度提升钻完井作业效率和保障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摄像监视装置用于石油钻探井场重点部位监控有助于实现安全、优化钻井,提高钻井时效。该文简介了SK-4S01摄像监视装置的组成、主要技术指标以及操作维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石油钻井工人为了快打井多出油、气,争分夺秒地战斗在钻台上。随着深井、硬地层钻井和海洋钻井的迅速增加,使起下钻工作量特别大。如四川钻一口3200米深的井,要用200只左右三牙轮钻头,需要经历数百次起下钻,目前使用的普通吊钳,上卸扣所消耗的体力大、工效低、不安全。因此,用机械化的动力大钳代替人工打大钳、拉猫头、上  相似文献   

17.
粒子冲击钻井技术是一种用于解决石油天然气深井硬地层钻井钻速慢和成本高的问题。该技术利用钻井液的水力能量携带的圆形钢粒以极高的速度冲击破碎岩石,钻井液所携带的钢粒会对钻具产生冲蚀磨损,尤其是在管径变化和管道弯曲处,钢粒对管壁的冲蚀磨损会导致钻具安全性降低,保障粒子冲击钻井安全作业是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分析了影响钻具冲蚀磨损的因素,结合粒子钻井现场实际,研制出一种用于地面模拟粒子冲击钻井中钻具冲蚀磨损的实验装置,根据粒子冲击钻井实验提出,对较易磨损的弯接头、冲 管、滤芯三通、鹅颈管等部件要进行镀镍防磨、耐磨处理。以确保粒子冲击钻井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2001年4~5月份的钻井作业中,秦皇岛32-6钻井项目组连续创下中国海洋石油2项钻井单项记录。 1)北方钻井公司渤海5号钻井装置在秦皇岛32-6C平台用311.1 mm M1951SG(BEST公司生产)PDC钻头,成功地连续钻完5口井,总进尺9 162.70 m,打破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单只PDC钻头最高进尺  相似文献   

19.
浅述我国石油钻井装备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卿 《石油机械》2001,29(C00):75-78
我国石油钻井装备已经走出国门,初步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行列,电驱动钻机,丛式井钻机,斜井钻机和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等国产钻井装备,都基本上满足了高压喷射钻井,定向钻井,丛式钻井和水平钻吉等先进钻井工艺的需要,石油钻井用钻头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装备配件和配套产品可靠性差,寿命短,功率低,以及先进技术推广进程慢等因素,制约着钻井装备的发展和钻井水平的提高,为顺应钻井装备的向大型化,橇装儿,机电液一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加强电驱动钻机,顶驱装置,钻井泵和井下增压器等装备的研究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20.
孙鹏程  杜坤 《钻采工艺》2009,32(6):116-1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到石油天然气钻井行业中来,如空气钻、氮气钻等成熟的新工艺已经在钻井技术中得到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大大的节约了钻井成本。毛坝8井为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在使用完空气钻、氮气钻后。进行了充气钻试验,这是充气钻井技术在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毛坝场构造首次试用,但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