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环糊精与罗丹明B及番红花红T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罗丹明B及番红花红T为客体的包合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谱研究了β-环糊精与染料的包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分别形成了1:1的包合物,客体分子进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当β-环糊精加入到一定浓度的客体溶液中时,罗丹明B体系的荧光强度和共振瑞利散射强度减弱,而番红花红T体系的荧光强度和共振瑞利散射强度增强.还通过荧光光谱法及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分别测定了15、25和35 ℃ 3个不同温度时染料与β-环糊精包合体系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包合物的形成主要取决于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的分子结构及两者作用力的大小,β-环糊精空腔大小与客体分子或其某些基团的大小越接近,越容易包合,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就越大.包合物的表观热力学常数显示,在上述包合体系反应的推动力是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促进法制备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SOA)为客体的超分子包合物,通过多种谱学方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探讨了β-环糊精(β-CD)与SOA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二者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考察了温度对其包结平衡常数的影响,计算得到热力学常数并深入讨论了包结过程的驱动力及...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β-环糊精与苄基甲基酮主、客体分子的包合反应.通过红外、热重-差热、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与组成.包合物明显改变了主、客体的晶相、光谱及热学性质.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苄基甲基酮形成了包合比(主、客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包合物,苄基甲基酮的苄基及甲基分别嵌入了两个β-环糊精的空腔.  相似文献   

4.
石东坡 《广州化工》2009,37(6):75-77
作为反应催化剂或包结物载体是β-环糊精(简称β-CD)最重要用途之一,而β-环糊精与客体形成配合物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其性能的最主要因素。采用Chemoffice中^1H—NMR模块对β-环糊精与苯甲砜“主-客”体配合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Chemoffice中^1HNMR模块可判断β-环糊精“主-客”体包结物相互作用,建立准确、合适的β-环糊精“主-客”体配合物是影响判断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β-环糊精衍生物增溶药物分子能显著提高药物的理化性质,可解决药物制作中遇到的诸多困难,为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手段。荧光光谱能够表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能够在较大范围内检测药物分子的浓度。测定了普拉洛芬(PRA)在甲基-β-环糊精(Me-beta-CD)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及相溶解度图,结果表明甲基-β-环糊精与普拉洛芬形成1∶1包络物,包络物属于AL型。包络平衡常数为2.0665l/mol,且在45mmol/L的甲基-β-环糊精溶液中,普拉洛芬的溶解度增加42倍,达到2.22mg/mL。同时计算机模拟表明,普拉洛芬的芳环端是由大口倾斜进入Me-beta-CD的空腔,包络作用以范德华力为主,分子间没有明显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纪红兵  方岩雄 《精细化工》2012,29(7):678-682
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喷雾干燥法制备β-环糊精/香兰素微胶囊进行研究,以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装载量为指标优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ρ(β-环糊精)=79.5 g/L,n(香兰素)∶n(β-环糊精)=0.8∶1.0,V(无水乙醇)∶V(水)=1∶10,进风温度130℃,进风速度3.9 m/s,物料流量15 mL/min,得到产品包埋率和装载量分别是69.1%和10.6%。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香兰素与β-环糊精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热重-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微胶囊的形成提高了香兰素的热稳定性。粒度分析显示,在50 d存放期间,β-环糊精的平均粒径变化值为0.14~1.2μm,而产品的平均粒径变化值为0.011~0.22μm,后者比前者小,进一步印证了香兰素与β-环糊精形成了超分子微胶囊。  相似文献   

7.
以β-环糊精与苯甲酸乙酯、苯甲醚和间甲酚在水相中通过范德华力发生包合反应形成了主客体超分子络合物,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对络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分子模拟计算,证实了发生包合反应的可行性.通过核磁共振分析,给出了客体分子在β-环糊精空腔的可能构象.  相似文献   

8.
符鑫淼  廖正福  张健 《广东化工》2013,(8):27-29,58
文章利用荧光光谱的方法分析了β-环糊精在不同环境的水溶液中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β-环糊精荧光主要是β-环糊精分子六元环结构中醚键(C-O-C)的氧未共享电子发生n→σ*跃迁后所发射的荧光;β-环糊精包合不同金属离子后,其疏水内腔得到不同程度地扩张;OH-与环糊精分子外部的羟基反应,破坏β-环糊精的环共轭结构。研究结果可为β-环糊精-水分子包合物的微观结构和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并为β-环糊精接枝共聚反应的特点及机理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了头孢拉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头孢拉定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主、客体分子之比为1:1。高效液相色谱实验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使头孢拉定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为原来的5.3倍。  相似文献   

10.
环糊精由七个吡喃葡萄糖单位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所构成的环状分子,其可分为α-环糊精,γ环糊精和β-环糊精。环糊精的分子构型较为特殊,其内腔疏水,而外腔亲水,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根据空腔大小,利用疏水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等进行分子识别,环糊精能作为“宿主”包络不同“客体”化合物,形成结构特殊的包络物,因此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种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1.
《粘接》2016,(8)
分别利用β-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和2,6-二甲基-β-环糊精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分子双酚A进行包合,采用Hildebrand-Benesi方程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环糊精包合双酚A过程的结合常数;同时利用范特霍夫方程获得4种环糊精与双酚A结合的熵变和焓变数据,根据不同环糊精分子与双酚A分子结合的热力学信息,明确了环糊精与双酚A的分子识别机制。结果表明:当常温(20℃)时,包结常数大小顺序为β-环糊精γ-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2,6-二甲基-β-环糊精,在双酚A与环糊精的包合过程中,空间位阻效应是主要影响因素,尺寸匹配为次要影响因素;在不同环糊精与双酚A的包合过程中,其熵变ΔS0,其焓变ΔH0,升温不利于包和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检测手段,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对葛根素客体的分子识别能力。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和葛根素可在水中形成1∶1的主客体络合物,络合常数为1.85×102 L/mol;羟丙基-β-环糊精的加入显著增强了葛根素的荧光强度,金属离子与葛根素竞争结合羟丙基-β-环糊精会造成包合物的荧光猝灭,Fe3+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键合常数达1.02×104 L/mol。  相似文献   

13.
从3方面综述了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与生物活性分子的相互作用。亲油性的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可与β-环糊精形成1:1,1:2或2:1型包合物,而亲水性的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不能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这些包合物的形成影响了表面活性剂的cmc和在界面的吸附。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能够与牛血清蛋白、β-酪蛋白、溶菌酶等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蛋白质的分子构型以及在油/水界面的吸附状态。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与DNA的相互作用主要来源于静电吸引和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敖雷  邢飞  宋方洲 《广东化工》2013,(14):90-91
对环糊精的羟基进行选择性衍生化,可以调节环糊精分子与客体分子的络合特性。文章综述了各类基于环糊精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的组装单体,通过自组装可以形成不同拓扑结构的超分子聚合物组装体。  相似文献   

15.
翁文  刘丽芸  傅静  姚碧霞 《应用化工》2009,38(8):1098-1099,1111
研究了β-环糊精与维生素A醋酸酯的包结,探讨了客体添加速度、溶剂、温度等对包结物产率的影响。25℃下,往1 g的β-环糊精水溶液(60 mL)中滴加0.289 0 g的维生素A醋酸酯乙醇溶液(6 mL),滴加时间70 min,搅拌10 h,包结率可达78.0%。利用分子模拟软件模拟了β-环糊精与维生素A醋酸酯的包结。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β-环糊精分别与蒽酮、丙烯酸丁酯和三乙胺在水相中通过范德华力发生包合反应形成了主客体超分子络合物,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对络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分子模拟计算,证实了发生包合反应的可行性。通过核磁共振分析给出了客体分子在环糊精空腔的可能构像。  相似文献   

17.
张战  陆晓清 《广州化工》2001,29(3):14-15
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卟啉锌配合物 (主体 )对氨基酸酯 (客体 )的分子识别。这种锌卟啉可以与氨基酸酯形成 1∶1和 1∶2的两种加合物。客体分子与主体分子的配位作用、客体分子与主体分子上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排斥作用以及主 -客体之间的色散力作用是主体分子能识别客体分子的三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b-环糊精(β-CD)、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4-乙烯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以氟比洛芬为模板分子,以环氧氯丙烷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对氟比洛芬与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和MI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3种MIPs对氟比洛芬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β-CD, HP-β-CD和4-VP与氟比洛芬之间以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通过交联、聚合形成聚合物,以HP-β-CD作功能单体所得聚合物印迹效果最佳,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印迹因子和特异性吸附率分别为1.79和38.92%,分子印迹机制是β-CD的锥筒包结作用和羟丙基的亲和作用形成印迹空穴.  相似文献   

19.
β-环糊精是超分子领域重要的主体化合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和手性分离。系统介绍了各种β-环糊精衍生化产物,包括商品化的β-环糊精类试剂和新型衍生化β-环糊精产物,讨论了β-环糊精类试剂商品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吸收光谱、荧光猝灭法、圆二色谱法及芘荧光探针法,探讨了环糊精(CDs)对腐植酸(HA)与以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PAHS)相互作用的影响。β-CD与HA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β-CD能够包络HA的芳环部分;荧光猝灭法和圆二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HA能够与被β-(2D空腔包络的芘分子发生相互作用,CDs和HA之间存在与芘相互作用的竞争;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四种不同CDs存在下HA和芘的结合常数,并用芘为荧光探针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Ds浓度较低时,HA对芘的作用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