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宏钢  王岩  曾莉 《轧钢》2013,30(1):25-28
采用规则溶液亚点阵模型建立了Fe-Nb-Ti-Al-C-N系统,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X80管线钢中碳氮化物析出热力学行为。经实验验证,用此模型来预测管线钢中析出物的热力学析出行为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应力松弛法研究了变形量对含Nb-Mo钢中碳氮化物析出开始时间Ps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量越大,Ps越小;变形量为10%和15%时,最快析出温度均在875℃左右;Ps分别为6.6 s和6.2 s。预应变较小时Ps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透射电镜(TEM)对不同温度下的析出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形奥氏体中的碳氮化物主要沿晶界和位错析出,温度较低时有少量在晶内析出。  相似文献   

3.
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采用应力松弛法,研究了一种微合金非调质油井管用钢在600~ 950℃内含钒碳氮化物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结果表明:该实验钢的PTT(析出-温度-时间)曲线具有双“C”特征,碳氮化物析出孕育期最短的温度分别约为850℃和650℃.析出相形貌主要为球形.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可以对不同元素的原子逐个进行分析,并给出纳米空间中不同元素原子的三维分布图形,分辨率接近原子尺度的优越性能,对含铌轿车横梁钢中的碳氮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铌微合金化钢中存在尺寸为几个纳米大小的铌碳氮化物析出物,析出物呈薄片状,同时,铌碳氮化物在铁索体中析出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5.
松弛法研究微合金钢碳氮化物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Gleeble上采用应力松弛方法,研究了一种NbTiV微合金化钢奥氏尖变诱导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实验钢的沉淀析出PTT曲线最典型的“C”曲线形状,沉淀发生具有一个最快析出温度,大致900-920℃,奥氏体预变形加速沉淀析出过程的进行,使PTT曲线向左上方偏移,奥氏体中的沉淀相形貌有球形和方形两种,其中方形沉淀相是均热过程中的未熔质点,以TiN为主,球形深沉是应变诱导析出相。  相似文献   

6.
Nb-Ti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行为及微合金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Nb、Ti的微合金钢进行模拟卷曲和连续退火处理,采用金相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深入研究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在铁素体相中的析出行为及退火后钢的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合金碳氮化物会在600~700℃时从铁素体中大量析出,析出物呈方形,大小为几十到一百纳米不等,为复杂的(Nb,Ti)(C,N)复合物;经过800℃左右的连续退火处理后析出物数量减少,体积变小;钢在800℃左右的连续退火处理后的组织为铁素体和团絮状的渗碳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屈服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以微合金元素的析出热力学和析出动力学为基础,针对Fe-Nb-V-Ti-Al-C-N合金系,定量计算了热连轧过程中(Nb,V,Ti)(C,N)和AlN在奥氏体中的析出行为,并进一步分析了热轧制温度对析出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钢种成分和工艺条件,在加热过程中(Nb,V,Ti)(C,N)就已经析出,在粗轧阶段,(Nb,V,Ti)(C,N)析出粒子平均半径逐渐减小,在精轧阶段,(Nb,V,Ti)(C,N)基本达到平衡析出量,终轧后析出粒子平均半径保持在23 nm左右。轧制时的热变形增大了形核率,促进了析出,使析出粒子的平均半径减小。随加热和轧制温度的降低,(Nb,V,Ti)(C,N)的析出量有所增加,粒子平均半径减小。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钢中主要添加微合金元素Nb和Ti在钢坯加热过程中的回溶过程。阐明了钢板在轧制各阶段析出相的类型、晶体结构、分布规律,特别是应变诱导析出与再结晶的关系,同时,分析了时效硬化行为。讨论了微合金元素的选择及节约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规则溶液亚点阵模型为基础,针对Fe-Nb-V-Ti-Mo-C-N合金系,基于多元复合析出相的固溶析出理论建立了复合碳氮化物在含钼低合金钢奥氏体中的析出热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温阶段的析出相主要是TiN,而在低温阶段,析出相以富V复合碳化物为主;Mo元素几乎不从奥氏体中析出,Mo能够提高微合金元素(Nb、V、Ti)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积,降低微合金元素和间隙元素的活度,大大延迟其析出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Gleep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采用应力松驰法确定了一种贝氏体型SBL非调质钢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沉淀分析行为,并讨论形变量、温度等参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纳米晶Ti(CN)基金属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纳米晶Ti(CN)基金属陶瓷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较粗Ti(CN)基金属陶瓷相比,纳米Ti(CN)基金属陶瓷表现更加均匀的球形结构;由于细化的结构和强化的粘结相,纳米结构金属陶瓷具有不同的韧化机理,其断裂韧性要比微米金属陶瓷提高50%。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分析电子显微镜研究了09MnVTiN钢在加热过程中V-Ti复合碳氮化物的形态和内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由1050℃提高到1400℃,V-Ti复合碳氮化物由原先富钒的椭圆形颗粒逐步转变为富Ti的正方形颗粒;颗粒中心区域和表层区域的Ti含量分别由热轧状态下的15和6%逐步提高到1400℃下的84和94%。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良的柠檬酸前驱体法制备纳米Sr_(1-x)Ca_xTiO_3(x=0.1, 0.2, 0.3, 0.4)粉体.借助于TG/DSC、XRD、TEM等表征手段对所得粉体的物相、形貌、颗粒尺寸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研究表明,经900 ℃煅烧7 h制备出的Sr_(1-x)Ca_xTiO_3粉体平均粒度为50 nm,结晶度高、形貌规整均一,并且无其它杂相.  相似文献   

14.
低碳微量铌钢形变过程中动态相变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模拟变形实验研究了低碳微量铌钢形变中的动态相变以及形变后冷却中的相变行为,透射电镜观察了Nb(CN)的析出及对铁素体晶粒截径和体积转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Nb钢动态相变中铁素体形核位置依次为原奥氏体晶界、铁素体,奥氏体的相界前沿直至奥氏体晶内,随着细小的应变诱导Nb(CN)析出在基体上弥散分布,铁素体的转变量大幅增加并且其相变长大趋势得到有效抑制,使得铁素体的长大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受到限制,是一个以形核为主的过程,相变完成后铁素体晶粒截径约为2舯;而形变后冷却相变工艺中铁素体的形核位置主要为奥氏体晶界以及形变带,而大量弥散分布的Nb(CN)析出对细化铁素体晶粒的作用并不明显,是一个形核长大的过程,最终得到的铁素体晶粒截径约为7μm。  相似文献   

15.
CalculationonRelationofEnergyBandgaptoCompositionandTemperatureforGa_xIn_(1-x)As_(1-y)Sb_yTianYuan,ZhangBaolin,JinYixin,ZhouT...  相似文献   

16.
以TBP为萃取剂, 用新型的柱状萃取装置对水相中加入与Au(I)等摩尔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低浓度氰化金溶液进行了萃取研究, 考察了水相中添加CTAB、有机相TBP的体积、盐析剂NaCl浓度等对TBP萃取Au(I) 性能的影响以及载金有机相中金的反萃取. 结果表明: 在水相中添加CTAB后, TBP对低浓度金的萃取性能大幅度提高; 50.L含金浓度约为10.mg/L的氰化金溶液经3级萃取试验后, 金的萃取率大于95%, 萃余相浓度小于0.5×10-6. 用硫氰化钾对含金浓度约为3.g/L的载金有机相进行了反萃取研究, 当KSCN浓度大于3.mol/L时, 对金的反萃率大于93%.  相似文献   

17.
颜练武 《硬质合金》2013,(5):249-255
V8C7有序-无序相变是一类重要的相变。本文通过利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研究其相变过程,并计算V8C7、VC0.875衍射消光规律。研究结果表明:V8C7在1200-1300℃之间发生有序一无序相变,相变的温度点为1242℃,(110)、(111)、(210)、(211)、(320)、(421)、(432)晶面产生的衍射超结构线消失。通过对δ-VC1-x和V8C7结构振幅的计算,得到δ-VC1-x衍射消光规律:当h、k、l全为奇数时衍射强度减弱;当h、k、l全为偶数时衍射强度加强;h、k、l为两偶一奇或两奇一偶时完全消光。V8C7衍射消光规律:由于空位有序分布,产生超结构线的晶面为(110)、(111)、(210)、(211)、(320)、(421)、(432)。  相似文献   

18.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铬酸锶镧纳米粉体,并用纳米粉体制成了烧结体。利用XRD、TEM及SEM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粉末样品的物相组成、形貌及烧结体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锶掺杂量的增加,La1-xSrxCrO3(x=0~0.4)粉料的粒径逐渐变小。随煅烧温度的增高,粒径逐渐增大,其最佳合成温度为800℃。粘结剂加入量及成型压力对烧结体的气孔大小和分布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以TiC0.7N0.3-10% WC-4% Mo2C-3% TaC-2.4% Cr3C2-10% Ni-10% Co和TiC-10%TiN-10%WC-4%Mo2C-3%TaC-2.4%Cr3C2-10%Ni-10%Co 2种Ti(C,N)基金属陶瓷为研究对象,采用Tafel曲线与Nyquist图谱研究2种金属陶瓷在pH=1的H2SO4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的腐蚀表面.结果表明,与单组元原料相比,以固溶体为原料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在强酸、强碱性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均明显降低,耐腐蚀性显著提高;Ti(C,N)基金属陶瓷在碱性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优于其在酸性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Ti(C,N)基金属陶瓷的腐蚀机理是:与腐蚀溶液接触时,合金中粘结相优先发生腐蚀,产生活性溶解,硬质相骨架裸露在合金表面,硬质相发生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20.
稀土空位锰氧化物(La(1-x-y)Yy)2/3Ca1/3MnO3的结构和输运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1-x)2/3Cai/3MnO3(V-LCMO)和(La(0.7-x)Y0.3)2/3Cai/3MnO3)(V-LYCMO)(x=0,0.02,0.04,0.08,0.10)系列La空位锰氧化物样品.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所有的样品均为单相,具有正交对称性(Pnma).La(1-x)2/3Cai/3MnO3系统和(La(0.7-x)Y0.3)2/3Cai/3MnO3系统的晶格参数以及Mn-O键长和Mn-O-Mn键角随La空位浓度不同而改变,说明在室温系统中存在Jahn-Teller效应.对于V-LYCMO系统,其晶格参数、Mn-O键长和Mn-O-Mn键角都比V-LCMO相应的值更小,这可能与离子半径小的Y3 部分替代La3 导致更大的晶格畸变有关.V-LCMO系统随着空位浓度的增大,绝缘体-金属的转变温度TMI几乎不变.在x=0.04时MR值在温度TMI处达到最大值,约为220%(8T).而对V-LYCMO系统,其转变温度TMI约为50 K,在温度40~50 K左右最大的磁电阻值超过106%.认为很大的磁电阻效应与用离子半径小的Y部分替代离子半径大的La有关,它会破坏双交换作用,从而导致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