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众所周知,转塔自动车床横向进给刀架上配置有一套盘形凸轮(平板凸轮)。盘形凸轮(见附图)上具有轴孔和销孔。凸轮的位置是用零圆弧位置确定的,零圆弧半径R等于横刀架杠杆的臂长。盘形凸轮通常采用圆盘形坯料制造,这样不但金属材料的利用率不高,而且制造凸轮的劳动量很大。如将盘形凸轮采用长方形坯料加工,上述情况可大大改善(见附图中虚线位置),它既能使金属材料节省近2/3,又能使制造凸轮的劳动量减少一半。但应指出,采用此法加工盘形凸轮时,零圆弧应位于凸轮工作部分的中间,这是从数控机床铣凸轮的控制程序方面考虑而定的,同时零圆弧的新位置也考虑到自动机床 相似文献
2.
3.
4.
手工编程和计算机辅助编程都不适合凸轮的数控加工编程,采用宏程序编程可以简单、高效地完成凸轮加工。 相似文献
5.
加工渐开线凸轮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基本思想l·1建立迭代公式编制渐开线凸轮轮廓曲线的数控加工程序时,需要根据渐开线上各点的展角计算出对应的向径,但是渐开线函数0—tga—口是个超越函数,无法求出其反函数,直接求解十分困难。常规的加工数据是通过反查渐开线函数表得到的,其过程既麻烦,计算精度又不高。因此我们采用渐开线的基圆半径门作为初始值,以上/为增量,推导出一种新的反向迭代方法,过程如下。渐开线的极坐标方程为式中r。——渐开线上k点的向径r。——基圆半径ah——渐开线上k点的压力角民——渐开线上k点的展角由(1)、(2)两式可以得出渐开线上任一… 相似文献
6.
7.
凸轮的加工方法有很多。若用传统的专机加工,加工方法、加工过程的校正、计算较繁琐,而且机床的通用性差,加工精度和效率低。在圆弧曲线拟合非圆曲线原理的基础上,将凸轮轮廓曲线离散成多段圆弧,可实现凸轮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针对凸轮参数多样性的问题,开发出凸轮G代码生成系统,该方法方便、灵活,可实现所有不同类型的盘形凸轮的加工。 相似文献
8.
<正> 一、盘形凸轮机构的分类及数学模型对盘形凸轮机构进行分类,并建立各类凸轮的的矢量图,根据平面矢量数学,可求解凸轮轮廓任意点的矢量,算得凸轮轮廊曲线、压力角、曲率半径等参数。 相似文献
9.
一、盘形凸轮机构的分类及数学模型对盘形凸轮机构进行分类,并建立各类凸轮的的矢量图,根据平面矢量数学,可求解凸轮轮廊任意点的矢量,算得凸轮轮廊曲线、压力角、曲率半径等参数。 (一)直动类 1.滚子型图1为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及其矢量图。凸轮以等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经时间t,转过θ角,凸轮轮廊矢径P_4转至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采用创成法加工小升程凸轮,可以消除传统的方法所产生的升量与降量交接处的接刀痕,使得升降圆滑,运动平稳。而且粗糙度好,利用普通立铣床就能加工。 相似文献
15.
我厂根据用户要求,最近设计了一台圆柱凸轮数控铣床。该铣床仅通过一对交换齿轮,获得各种圆柱凸轮表面上相应的脉冲当量,从而使目前常用的平面曲线软件直接拿来用于圆柱凸轮制造。设计思想巧妙,结构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6.
在盘形凸轮型面的仿形加工中,刀具直径的实际数值必须符合设计靠模时计算出的刀具直径理论值,否则将产生凸轮型面的制造误差。本文将分析刀具误差对凸轮型面制造误差的影响和误差值的计算方法,以及提高凸轮型面加工精度的措施。盘形凸轮仿形加工按其运动原理,可以分为直动式仿形加工和摆动式仿形加工。一、仿形加工外凸轮型面的爿造误差直动式仿形加工外凸轮型面制造误差的计算方法,根据凸轮型面曲线表示方法的不同,有二种(1)公法线法:它是通过对凸轮型面曲线的法线的一系列运算,最后计算出其制造误差值。其特点是计算精确度高,但计算公式较繁复,计算工作量大。一般要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进行误差的计算。(2)近似公式法: 相似文献
17.
一、加工原理图1所示为凸轮磨床M8325的结构原理图。它是利用滚子摆杆凸轮副的运动原理来进行仿形加工的,故称为摆动式仿形加工。工件和靠模同轴安装在一个能绕O-3轴摆动的摆架上。主轴O通过机床传动而使其作旋转运动。砂轮和滚子分别装在定轴O_1和O_2上。磨削过程中,受靠模形状的控制,在压簧的推力作用下,轴O绕O_3支点摆动,使靠模的型面紧紧依靠在滚子上。于是砂轮就在工件上磨出所需的凸轮型面来。 相似文献
18.
宋长林 《机械工人(冷加工)》1985,(12)
盘形平板凸轮,是我厂产品XQ6135铣床主传动变速操纵机构的关键零件。其曲线槽的宽度、形状、相对位置等要求都比较高。为此,我们设计制造铣削夹具。结构和工作原理整个夹具利用嵌块1定位,并用T型槽螺钉紧固于X8126万能工具铣床的竖直工作台上。工件以内孔和键槽定位,安装 相似文献
19.
20.
凸轮机构在工作时,如果把曲柄与凸轮接触的一臂称输入臂,曲柄的另一臂称输出臂的话,在常规设计中,凸轮的曲线是以输出臂的运动轨迹要求为依据而设计的。而在使用时,凸轮驱动的是输入臂,由于两臂在运动时轨迹不完全一致,所以就产生了误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