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万婷  李立杨 《规划师》2015,(1):90-93
随着住房体制的改革,单位社区已沦落为城市中的"灰色区",传统单位社区原有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活力逐渐消失,进行单位社区复兴改造迫在眉睫。文章以哈尔滨电气集团社区为例,基于邻里交往理论,提出了单位社区复兴改造的"N+1"共享模式,并进一步演绎出功能集中式、功能互补式、绿化纽带式和活动关联式4种模式,为不同现状的社区提供复兴改造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4)
企业社区责任包括三个维度:企业必须承担的社区责任、企业应该承担的社区责任、企业选择承担的社区责任。企业社区责任的需求主要受到社区受企业影响的程度、社区容忍度、社区反应程度、社区自治水平、社区居民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社区责任不同维度产生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要随着市场化的改革,单位大院逐渐让位于现代化共建共享社区,虽然单位社区逐渐解体,但其保留的全社会职能和社区服务能力仍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该文通过解读当下完整社区的工作目标,以后单位社区既有资产的完整性为依托,梳理社区内物质、环境、文化、人力四类资产特征,以完整社区的规划理念承接原单位社区“全功能性”特质,从激活存量物质资产、重组大院环境资产、识别单位文化资产、赋权动员人力资产四个方面提出后单位社区的资产更新方法。以成都市新桂东社区为例,针对社区内现有资产补充完善完整社区的建设要求,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更新规划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后单位社区的转型发展提供更新路径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文化基本单元。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参与"、"互动"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不同学科对比研究法和社区居民深度访谈法,以厦门市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两类典型社区为例,探讨社区认同感培育策略。本地人口社区核心在于提升公共设施与空间的需求供给,通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构筑互动平台。外来人口社区因人群异质性与流动性特征,核心在于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均等化设施服务,构筑社企共建互动平台,积极发挥企业在组织活动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温暖的社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四家社区组织,构成了现阶段社区管理的有效体系和机制。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社区管理日趋自治化、社会化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残留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基于问卷调查的第一手数据,本文从微观层面研究与中国城市单位居民迁居相伴的残留现象,定量分析影响居民残留的各种因素.在中国住房福利分配制度结束后,单位社区居民开始面临着多样化的住房市场选择;但在迁居日益活跃的同时,仍然存在众多"残留"在单位社区中的居民.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进住单位社区居住时间衡量的残留水平受到性别、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和家庭规模等个体因素,以及单位相关因素如单位性质和住房产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解读转型期重塑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力量时,除了对迁出者及其推动郊区化的机制予以关注,也应重视残留在单位社区的居民对于内城社区转型和再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寻符合社会原则的适宜性社区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社区空间的社会性,指出目前社区规划仅关注地域社区的培育与社会整合的宏观目标存在矛盾,提出了建立社区精神与社会规划相统一的社区规划理念和实现混合社区的"同质社区异质化"的解决途径,并探索了适宜的混合社区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新建住区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交往较少,关系淡漠等现象,提出创造积极的现代社区精神,在人生观、动态观和综合观的指导下,通过提供共享空间、组织社区活动、提供社区服务、鼓励公共参与等四个方面来树立社区精神,并针对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中社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各自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9.
乔聪聪 《建筑与文化》2016,(12):195-196
文章以包头市昆都仑区友谊19社区为例,深入研究其公共空间特质、现状与问题,并据此建立相应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满足社区居民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营造温馨的城市社区家园,真正实现从"城市精神,社区文化"到人们的"安居与生活品质的精致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的关系究竟是"同质相容"还是"异质互补",这一问题至今未有明确结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国内122个社区1 571份居民调查问卷数据,探究社区异质性、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凝聚力之间的关联机制,剖析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在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区社会结构异质性、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以及社区文化异质性均有助于促进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仅与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正相关。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有利于提升社区凝聚力,相比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提升社区凝聚力方面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互助     
《城市环境设计》2014,(8):94-94
从航拍照片来看,受灾情况似乎并不严重.但是实际到达当地的话,就会发现大多数房屋一楼的墙壁完全被海啸所毁.汽车翻车并被冲进了屋内.渔船的巨大船首已经堵在了宅前.我们慢慢沿着鹿岛御儿神社的半岛步行,有一辆小汽车停在路边,一位年轻的女士坐在副驾驶席上.在她旁边站着的女士看到我们后过来攀谈.她说自己家中一篇狼藉,并要带我们去看看.到了之后发现果然,家中散落着瓦砾、被褥、床垫和榻榻米、破烂的家具、食器,混杂着污泥,无处立脚.我们站在满是泥巴的被褥上听着这位女士的讲述.  相似文献   

12.
从门禁社区到中国式节约型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门禁社区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在社会、城市和街区三个层面上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由门禁社区向节约型社区转变的六项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13.
首先溯源中外的社区概念,解析在时间内涵上的重要差异;再阐述社区作为时空统一体的时间与空间意义;接着剖析了社区结构演化、社区老龄化、社区日常空间、历史记忆与场所精神等社会、人口与文化问题在时间维度上的实质;进而论述社区规划的时间维度,提出社区规划中要运用时空观,将时间维度纳入社区规划,着重于建构时间—空间—行动者的关系框架、社区的更新改造规划和社区的时间多维化。时间维度上的深入探讨,将带来国内社区与社区规划的重新概念化,并为现时的社区规划实践提供重要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14.
高栋  李蕾 《时代建筑》2009,(2):30-35
当传统的社区配套已无法应对错综复杂的市场与消费需求时,社区商业当以何种姿态与理念参与到城市社区整体环境营造中,进而促进城市、社区、市场与商业的共同繁荣,是文章分析的重点。文章立定区位理论,对都市型与近郊型两粪社区商业进行分析综述。并通过案例解析,提出了社区商业价值实现的途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社区感情,社区发展与邻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研究为理解社区感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理性。与此同时,70年代以来,社区发展和邻里保护在实践中都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今天,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16.
土楼公舍     
2008年10月,都市实践组团赴美国纽约参加十月三日在库伯-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开幕的"个展·土楼--中国的低收入住宅"展览的开幕式[1].此次土楼主题展览是库伯-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2003年启动的个展系列中的第五个展览.  相似文献   

17.
周茵  杜庄 《住宅科技》2005,(7):39-42
文章以社区商业街的内涵为起点,分析社区商业街兴起的原因背景及发展现状,列举了中国社区商业建设的可借鉴模式,并对社区商业街的规划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中元  华晨 《规划师》2001,17(6):99-101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社区宽带网络建设。作者着重探讨了城市社区宽带网络的建设如何改变着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而且又如何影响着城市社区的性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Vantone社区     
Vantone社区将是北京第一个零碳社区项目.设计将从阳光中产生足够的能量,以满足年度总热量和电力的需求,但考虑到用电高峰期的负荷,仍旧将其与市政电网相连接.房屋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隔声效果,最大程度地引入自然光以减少采暖、制冷和人工照明消耗的能量.通过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可提供整个夏季和11、1 2月份的家用所需的热水,其余的热水供应则在冬季由地源热泵提供.  相似文献   

20.
Vantone社区     
Vantone社区将是北京第一个零碳社区项目。设计将从阳光中产生足够的能量,以满足年度总热量和电力的需求,但考虑到用电高峰期的负荷,仍旧将其与市政电网相连接。房屋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隔声效果,最大程度地引入自然光以减少采暖、制冷和人工照明消耗的能量。通过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可提供整个夏季和11、12月份的家用所需的热水,其余的热水供应则在冬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