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复合型铅黏弹性阻尼器是综合利用多种耗能机制的新型阻尼器,针对其在结构中的模拟及减震性能的把握是实际设计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结合某4层框架减震实例,通过对设置复合型铅黏弹性阻尼器减震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考察了阻尼器在减震结构中的耗能表现及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型铅黏弹性阻尼器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可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能减缓或避免主体结构构件的塑性破坏,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实现结构"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  相似文献   

2.
复合型铅黏弹性阻尼器是综合利用多种耗能机制的新型阻尼器,针对其在结构中的模拟及减震性能的把握是实际设计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结合某4层框架减震实例,通过对设置复合型铅黏弹性阻尼器减震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考察了阻尼器在减震结构中的耗能表现及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型铅黏弹性阻尼器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可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能减缓或避免主体结构构件的塑性破坏,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实现结构"强柱弱梁"的屈服机制。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装有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对某1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减震设计。采用ETABS和Perform-3D软件分别对原结构和装有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安装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能显著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保护框架节点,达到小震下减小层间位移角和"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医院高层住院楼采用非线性黏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包括阻尼器的布置和地震波的选取。对该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采用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并采用SAP2000软件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黏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结构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胡庆生  常军  刘卓 《建筑结构》2020,50(6):99-102
以高烈度区某框架结构教学楼为背景,采用铅黏弹性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设计。应用PERFORM 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大震下减震结构与原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等指标,评价梁柱的性能状态以及减震设备的耗能情况。结果表明,应用铅黏弹性阻尼器可以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控制结构的塑性变形,从而保证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安全。此外,通过计算常规黏弹性阻尼器在平面外受力情况,证明其容易导致阻尼器面外受损而影响阻尼器耗能性能,因此提出了一种特殊构造措施以防止阻尼器在平面外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293.2m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立了PERFORM-3D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比了原结构和混合减震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和结构性能水准,分析了消能构件的滞回耗能特性。结果表明:所建的有限元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混合减震控制结构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均1/100,满足规范要求;防屈曲支撑(BRB)和黏滞阻尼器(FVD)均充分发挥了耗能特性;肘节式安装形式黏滞阻尼器具有放大黏滞阻尼器输出位移的特性;罕遇地震作用下,大量梁发生弯曲屈服,剪力墙和框架柱均处于弹性状态。  相似文献   

7.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超高层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介绍连梁式金属阻尼器消能减震技术在通州绿地中心超限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的应用。在本工程中,连梁阻尼器在小震下就开始耗能为主体结构提供附加阻尼,本文通过计算分析给出小中震下的附加阻尼比,从而为结构优化及计算提供依据;采用PERFORM-3D软件进行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连梁阻尼器在大震下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子结构满足规范要求,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位于Ⅳ类土上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某中学框架结构,采用结构减震控制理论,选取非线性黏滞流体阻尼器耗能装置对结构进行减震优化控制,并对安装阻尼器后结构局部构件进行加固。首先基于ETABS软件建立三维弹性模型,对7条地震波输入下减震前后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经过优化设计与比选确定黏滞流体阻尼器的参数与个数。同时建立三维弹塑性分析模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从力、变形和能量三大指标方面对减震前后的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优化方法方便快捷,选取的非线性黏滞流体阻尼器减震方案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起到了良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9.
减震技术因其概念明确、减震效果明显,获得广泛应用。高烈度区框架-剪力墙结构医院的消能减震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相关的研究还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工程实例扩充。文中以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医院为工程实例,利用ETABS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非减震结构与减震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粘滞型阻尼器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及楼层剪力;地震发生时,阻尼器滞回环形状饱满,耗能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齐宗林 《山西建筑》2022,(9):9-13,29
某中学教学楼因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抗震性能不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要求,采用在原有结构中设置墙式铅剪切型阻尼器的加固方法提高其抗震性能.运用SAP2000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确定了消能减震加固方案,然后对该减震结构在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下的减震效果进行了验证,也介绍了阻尼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相似文献   

11.
方正金融中心主塔楼结构高度为230.800m,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是存在多个不规则项的超限高层建筑。外框架由圆钢管混凝土柱与实腹钢梁组成,核心筒采用钢板组合剪力墙。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主体结构进行了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结构弹性与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具备较好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找出了结构潜在的抗震薄弱部位,并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为类似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做出评价,在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我国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研究成果,利用三维非线性分析程序CANNY建立地震反应分析模型,确定地震波样本选择方法,引入相对谱值调整系数,对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预测,由此给出了适合于我国规范的结构抗震安全评价方法。利用此方法对一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结构进行了分析,对算例的抗震安全性能指标和位移特性做出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可以用于单体结构的抗震安全评价中,当进行某类结构的抗震安全评价时尚需考虑分析模型和结构设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华敏帝豪大厦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敏帝豪大厦采用了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分别采用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系统地介绍了该工程结构体系的特点、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和方法、整体弹性计算结果、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着重阐述了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带暗支撑及型钢的核心筒剪力墙、外围钢管混凝土和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管混凝土斜撑转换、加强桁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程柯  桂国强 《山西建筑》2012,38(28):28-29
应用MIDAS BUILDING结构软件对一个高层框筒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给出了结构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各部位、构件的塑性发展情况,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并对工程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海航办公楼主楼为超限高层复杂连体结构,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介绍了该结构的主要特点和结构分析的有关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抗震性能目标、多道抗震防线、连接体楼板应力、连体结构动力特性等内容。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并采取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具备较好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能够达到小震弹性、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许楚平 《重庆建筑》2016,(10):23-26
该文详细分析了江苏银行宿迁分行结构隔震设计的全过程。首先进行了结构隔震必要性的分析,其次采用ETABS程序对隔震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评价。最后作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7.
结构抗震性能向功能可恢复、损伤元可更换提升是工程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指出地震作用后结构功能的可恢复性主要依赖于结构变形的可恢复性,提出变形可恢复的结构体系可以由主结构和损伤元构成,应从预期地震作用下使结构损伤集中于特定构件(损伤元)的要求出发,重新认识分散耗能的机理、作用和抗震设计方法。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功能可恢复、损伤元可更换结构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阐述了可更换损伤元结构体系的本质特征,包括体系的损伤机制、残余位移、恢复力机制、变形相容条件和设计原则,归纳了损伤元的耗能机制、变形模式、构造形式。指出需进一步研发新型损伤元,构建损伤可控制、变形可恢复的结构体系,完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层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局部集中损伤破坏易导致整体倒塌的问题,及超静定次数消耗集中且不充分的结构地震失效本质,确定了高层结构耗能构件分批次充分消耗超静定次数的多阶段塑性发展路径,提出了高层结构塑性发展充分、失效方向可控、失效路径延长的渐进地震失效模式。同时,考虑结构多阶段塑性发展过程中地震作用的往复特性、高阶振型影响和非线性内力重分布特点,建立基于多阶段振型组合的标准地震作用,给出了多阶段塑性发展的抗震性能量化需求,建立了基于渐进地震失效模式的高层结构抗罕遇地震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高层结构渐进地震失效全过程的复杂设计简化为有限塑性阶段的分段抗罕遇地震设计,解决了高层结构难于抗罕遇地震量化设计的难题。为验证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对一幢10层高层结构进行了抗罕遇地震设计,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验证了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能够实现结构渐进地震失效模式以及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并对比分析了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与按现行规范方法设计的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2g作用下耗能提高了57%,在非线性静力推覆作用下非线性抗力(基底剪力)最大值提高了15.59%。  相似文献   

19.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是多筒体大跨悬挑复杂空间组合结构,计算模型杆件数量庞大。在模型建立与分析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分析结构的受力形式及状态,采用先分块建模,然后合并模型进行结构设计。根据荷载规范,对结构相应部位施加荷载并进行荷载组合,建立荷载模型。采用反应谱方法和动力时程方法对结构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小震作用下,可以采用反应谱方法结果进行设计,在中震、大震作用时,采用反应谱和动力时程方法结果进行性能化指标验算。对整体结构和重点部位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层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局部集中损伤破坏易导致整体倒塌的问题,及超静定次数消耗集中且不充分的结构地震失效本质,确定了高层结构耗能构件分批次充分消耗超静定次数的多阶段塑性发展路径,提出了高层结构塑性发展充分、失效方向可控、失效路径延长的渐进地震失效模式。同时,考虑结构多阶段塑性发展过程中地震作用的往复特性、高阶振型影响和非线性内力重分布特点,建立基于多阶段振型组合的标准地震作用,给出了多阶段塑性发展的抗震性能量化需求,建立了基于渐进地震失效模式的高层结构抗罕遇地震设计方法。该方法将高层结构渐进地震失效全过程的复杂设计简化为有限塑性阶段的分段抗罕遇地震设计,解决了高层结构难于抗罕遇地震量化设计的难题。为验证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对一幢10层高层结构进行了抗罕遇地震设计,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验证了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能够实现结构渐进地震失效模式以及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并对比分析了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与按现行规范方法设计的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按所提方法设计的结构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2g作用下耗能提高了57%,在非线性静力推覆作用下非线性抗力(基底剪力)最大值提高了15.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