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军 《涂料工业》2000,30(12):8-10
以带羟基的功能引发剂合成了固体分高达85%的羟基丙烯酸树脂。合成时只需控制反应温度、引发剂加量两个参数,大大简化了高固体分树脂的合成工艺。讨论了引发剂加量、反应温度、溶剂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以该方法制备的高固体分树脂配制的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以丙烯酸(AA)为原料,二烯丙基异山梨醇(DAI)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溶剂中合成速溶性丙烯酸树脂,同时讨论反应过程中单体浓度、引发剂添加量和交联剂添加量对速溶性丙烯酸树脂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速溶性丙烯酸树脂合成的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3.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丙烯酸烷基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本文讨论了单体结构、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双组分高固体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改性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工艺,通过对引发剂、链转移剂、反应温度及叔碳酸缩水时油酯等因素的讨论,合成了新型的羟基丙烯酸树脂。以其为基料配制了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并讨论了该磁漆的配方设计和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5.
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树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叔碳酸缩水甘油酸改性合成高固体分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工艺,通过对引发剂,合成温度,链转移剂,玻璃化温度及叔碳酸缩水甘油酯的接入方式的讨论,成功地合成了新型的高固体羟基丙烯酸树脂,并讨论了由它所配制的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高固含量水性丙烯酸树脂并由其制得水性丙烯酸氨基烤漆,考察了引发剂用量、自制羟基丙烯酸单体用量、酸值以及玻璃化温度对树脂相对分子质量、亲水性以及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为3%,自制含羟基丙烯酸单体用量为20%,酸值60 mg KOH/g,玻璃化温度为-15℃时,树脂的亲水性、漆膜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海燕  代加林 《广州化工》2012,40(11):117-119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的吸水树脂,并探讨了单体浓度、单体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吸水树脂吸水量的影响,最大吸水率为799.3 g/g。  相似文献   

8.
以造纸黑液、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木质素接枝共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对树脂进行了初步表征,测定了树脂的吸水性能;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NAM:NAA=0.2,AA中和度为60%,引发剂用量为0.1%,聚合温度为70℃,此时树脂对去离子水的吸水倍率为730g·g-1。  相似文献   

9.
目的:药用高粘度丙烯酸树脂Ⅱ的合成与表征。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制备药用高粘度丙烯酸树脂;通过考察了溶剂浓度、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对目标产物粘度和收率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合成的目标产物通过多种表征,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合成药用丙烯酸树脂Ⅱ粘度在20~50 mPa·S,收率达到89%。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改性高质量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工艺,讨论了引发剂、链转移剂、反应温度及叔碳酸缩水甘油酯等因素及所合成的新型羟基丙烯酸树脂与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树脂(HMMM)的交联型丙烯酸汽车罩光清漆的性能,该涂料具有优良的耐酸性,较高的施工固体份及出色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宝华  张剑秋等 《上海化工》2001,26(24):16-17,21
试验以丙烯酸为单体,氢氧化钠为中和试剂,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并加入不同量的自制丙烯酸酯,在一定的温度下得到不同吸水能力的高吸水性树脂,发现一定比例的自制丙烯酸酯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能力和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聚合,引发剂和单体采用混合均匀滴加的方式,合成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酯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对合成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采用二叔戊基过氧化物(DTAP)作为引发剂,用量为3.5%时,合成的树脂分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分布窄,黏度也小。反应温度140℃,链转移剂巯基乙醇用量为2.5%,用m/m=4:1为混合溶剂,合成树脂性能较好。二甲苯乙酸丁酯  相似文献   

13.
周亚  郭永超  赵彦生 《广东化工》2011,38(9):19-20,29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具有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原料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为50℃,淀粉、丙烯酰胺、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丙烯酸用量的15%、40%、2.4%和0.03%的条件下,所制备的耐盐型高吸水...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种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用其配制的热固性金属罩光漆在120℃下,30 min即可完全固化,具有附着力强、硬度高、光泽好以及耐盐水性优异等特点;试验中发现,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对热固性树脂的黏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亚  郭永超  赵彦生 《辽宁化工》2011,40(11):1121-1123,1126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淀粉、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为50℃,淀粉、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丙烯酸用量的10%、0.7%和0.03%的条件下,所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蒸馏水和生理盐水能力最高可达786 g/g和79 g/g。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丙烯酸羟丙酯(HPA)为单体,以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固体分低黏度的羟基丙烯酸树脂。通过研究引发剂用量、E-10P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树脂固含量和黏度等性能的影响,确立了合成羟基丙烯酸树脂的最佳配方:引发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用量为2%,E-10P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150℃左右。在上述配方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树脂为无色透明液体,固体分高达75%,黏度仅为1 350 mPa·s。  相似文献   

17.
万欢  张旭玲  曾繁涤 《粘接》2010,31(3):51-54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丙烯酸为接枝单体,按自由基接枝聚合机理制得稳定的环氧树脂乳液。考查了环氧树脂分子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用量、温度、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粘接性能测试,考查了不同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乳液粘接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上接枝了强亲水性基团-COOH,乳液稳定性较好,粘接力较高。  相似文献   

18.
AC/XG-g-PAA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AC/XG-g-PAA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凹凸棒黏土用量、交联剂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复合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仪(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分子与黄原胶发生接枝共聚,凹凸棒黏土与接枝共聚物发生了有机-无机复合,制备的AC/XG-g-PAA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和抗盐性能,提高了高温保水性能,接枝率达137.2%,接枝效率达83.6%,最高吸水倍率达896g/g,吸盐水倍率达126.3g/g。  相似文献   

19.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防腐涂料系统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水性丙烯酸树脂,以此为基础制备了水性丙烯酸酯面漆,讨论了单体、乳化剂、引发剂、聚合温度等条件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制备了与面漆配套的水性环氧底漆并对整个涂层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该涂料系统可用作汽车、船舶内部的防腐涂料。  相似文献   

20.
淀粉-丙烯酸/聚丙烯酰胺复合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淀粉用环氧氯丙烷进行预交联,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生成淀粉-丙烯酸共聚物;再与聚丙烯酰胺聚合,制备淀粉-丙烯酸/聚丙烯酰胺复合高吸水树脂。考察了淀粉用量、引发剂及交联剂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用量取2.5 g,复合引发剂取0.02 mmol,交联剂取0.1%时,吸水倍率最大;吸水速率20 min内达到吸水溶胀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