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洞水流边界条件复杂,研究在事故工况下事故闸门动水闭门可靠性以及闭门速度对事故闸门闭门持住力的影响十分必要。以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进水口事故闸门为研究对象,按重力相似准则建立比尺为1∶22的水力相似模型,通过模型试验,对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进水口事故闸门在不同闭门速度工况动水闭门过程中门体水力荷载及通气孔风速进行了研究。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闭门速度在1.126~2.835 m/min范围内时,事故闸门均能依靠门顶形成的水柱动水关闭,闭门速度对事故闸门动水闭门过程中的门体水力荷载及通气孔的风速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抽水蓄能电站进水口事故闸门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水力学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试了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下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的流速分布、各通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水头损失及入流漩涡等水力参数,并对库盆流态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及引水隧洞的体型布置是基本合理的,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初步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抽水蓄能机组水泵工况抽水断电的数学模型,结合白莲河电站特殊的上库—前池边界条件,研究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低扬程下水泵工况抽水断电的水力过渡过程,探讨上库(前池)水位变化和导叶关闭规律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上库采用侧式进出水口,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试了发电和抽水2种工况下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的流速分布、各通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水头损失及入流漩涡等水力参数,并对库盆流态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及引水隧洞的体型布置是基本合理的,可供其他类似相关工程初步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进出水口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库采用侧式进出水口,一期尾水隧洞与进出水口采用同轴线布置,二期尾水隧洞在平面上布置有一弯道。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下库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进行研究,测试包括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下进出水口流速分布、各通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水头损失及入流漩涡等水力参数,通过多方案比较,解决了下库出水口流速分布不均和出流偏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三峡电站进水口体形,试验研究采用了与传统大进水口不同的小进水口体形方式,并将进水口的喇叭口段布置成对称状。这不仅使进水口流态满足了设计要求,水力损失小于大进口,而且改善了坝体的受力状况。该形式对其他电站进水口设计具有参考价值。同时采用加大流量法和提高库水位进行进水口段的水力损失试验,对提高试验精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三峡电站进水口体形试验研究中,采用了对称喇叭型小进水口取代传统大进水口,其流态满足设计要求,水力损失小于大进口,而且改善了坝体的受力状况.在水力损失试验中,采用加大流量和提高库水位的办法来提高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8.
抽水蓄能电站进水口的吸气漩涡对水利水电工程有很大的危害,例如:使得泄流能力减小、水力机械效率降低,产生振动和噪音。进水口漩涡可以通过改善进水口水流边界条件,修建专门的建筑物如消涡梁等方式予与消除。文中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力学试验,探讨了三种消涡梁的消涡效果。对单层消涡梁,提出了消涡梁布置与旋涡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与常规水电站进水口不同。它必须具备双向水流的功能和良好的水力特性。抽水蓄能电站的进(出)水口在进流时要防止吸气旋涡产生,在出流时要使水流充分扩散,并使两种工况的水头损失最小。为了设计出水力特性良好的进(出)水口,必须进行水力模型试验。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及我们进行的模型试验,探讨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在原常规电站基础上扩建响洪甸抽水蓄能工程的情况。该工程输水系统上库进水口采用水下岩塞爆破形成 ,岩塞位于水下超过 3 0m深处 ,厚度 8m ,底部直径 9m ,于 1999年 8月 1日爆破成功。这是水下岩塞爆破首次用于抽水蓄能电站 ,并在爆破中采用了电磁雷管、梯形集碴坑、缓冲气垫等新技术。水下摄像及声纳测量说明 ,进水口形状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水下建筑完好无损 ,石碴全部堆积在集碴坑内。  相似文献   

11.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具有双向过流的特点,进/出水口自身体型参数对其水力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但连接的输水隧洞布置型式也同样会影响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若输水隧洞布置不恰当,将可能导致进/出水口出现不利的水力特性。利用RSM紊流模型,以某侧式进/出水口为研究对象,在进/出水口体型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出流工况不同隧洞坡角对进/出水口内部流态、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水头损失系数及流量分配等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隧洞坡角等于扩散段垂向扩散角时,进/出水口内部流态较好,反向流速区的沿程范围、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及水头损失系数均最小。因此,当进/出水口扩散段垂向扩散角不大且各隧洞坡角均满足地形、地质条件的情况下,隧洞坡角等于扩散段垂向扩散角时,可获得较优的水力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得到某大型混流泵站进出水流道最优设计方案, 基于 CFX 软件, 对进出水流道内水流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以泵站进出水流道初步设计方案为基础, 对流道型线进行优化研究: 通过调整进水流道断面参数, 得出进水流道优化方案; 通过改变虹吸式出水流道上升角与下降角, 得到水力损失最小的出水流道型式。最终结果表明: 当进水流道流速和流道长度、断面面积和流道长度的关系曲线光滑无突变时, 流道内无不良流态, 符合优化设计要求; 当出水流道上升角为22°下降角为 29°时, 泵站出水流道流速分布较为均匀、水力损失最小。由此得出所选泵站最优设计方案。所得结果对大中型泵站的流道优化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侧式进/出水口紊动强度变化规律,构建了RSM紊流模型用于侧式进/出水口流向、横向及垂向三方向上紊动强度研究,分析了进/出水口三方向上紊动强度分布沿程变化,重点关注了拦污栅处紊动强度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边、中孔三向紊动强度各断面轮廓基本一致,横向与垂向的紊动强度均小于流向紊动强度。在沿程分布规律上,壁面附近紊动强度在扩散段有减小的趋势,孔口中间紊动强度逐渐增大,水流经过扩散段以后有回转趋势。水头损失与紊动强度呈正相关,紊动产生的水头损失先增大后减小,壁面产生的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孔口高度、隧洞坡角、雷诺数对进/出水口三向紊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雷诺数、孔口高度、隧洞坡角基本不影响紊动强度场的断面分布及沿程变化规律,但会影响拦污栅断面处三向最大紊动强度值及其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14.
拟拆除重建的新洲电排站老站位于南昌市名胜风景区, 该站场地布置紧张, 对水泵机组噪音和可靠性要求高。 经比选确定选用立式潜水泵装置, 采用簸箕形进水流道和井筒式出水流道, 水泵与潜水电机直联。为提高该站泵装 置水力性能, 应用基于 CFD 的方法对该站簸箕形进水流道和井筒式出水流道内水流流动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优 化水力设计研究, 结果表明: 经过水力优化的簸箕形进水流道出口断面的水流入泵流速分布均匀度和平均角度分别 为 96 1 6%和 88 1 7 b, 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在设计流量时的水头损失分别为 01145 m 和 0 1 385 m, 可满足潜水泵装置 高效运行的要求。采用泵装置模型试验方法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立式潜水泵装置最优工况的泵 装置效率达到 65%。  相似文献   

15.
由斜式进水流道模型水力特性试验得到了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和出口流场的分布 ,分析了进水流道出口流场对水泵及其装置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6.
双向进水流道水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模型的相似准则及其主要作用力 ,考虑工况相似要求 ,提出泵站进出水池和流道内分别按不同的相似准则进行设计的方法 .结合彭越浦泵站水工模型试验 ,对双向流道进口前漩涡及流道内的涡带、喇叭口附近流速分布、水泵起动及稳定运行过程中流道内的脉动压力和进出水流道的水头损失等水力特性进行全面的观测和分析 ,提出在流道内设置垂直隔板及导流锥加隔板两种消涡的工程措施 .  相似文献   

17.
以某上水库无调整段侧式进/出水口为研究对象,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探究了扩散段长度对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从水力学的角度给出了扩散段长度建议值。结果表明:扩散段长度对侧式进/出水口水流运动存在显著影响,扩散段不宜过长或过短;对于进/出水口沿程流速分布,只有在抽水工况下扩散段长度才会对其产生影响,发电工况下基本不存在影响;对于水头损失、各孔口流量配比等其他水力指标,扩散段长度在双向过流时均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扩散段长度的增加,各水力指标均先变好再变差;对于无调整段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当扩散段长度为隧洞直径的5.7~6.0倍时,各水力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当扩散段长度为隧洞直径的5.8倍时,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得到较大改善,且具有较好的水流流态。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ischarge distribution in an intersection of four channels, similar to a city crossroad. The channels and the intersection are all horizontal. Flow enters through two of the channels, and leaves through the other two. The flow is subcritical everywhere, and flow depths are controlled by vertical weirs at the exits of the outlet channels. The main variables that are measured are the flow rates in the four channels. When the weir heights in the outlet channels are the same, the ratio of flow rates in the outlet channels depends only on the ratio of flow rates in the inlet channels; if the outlet conditions are different,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the total flow rate also become important. The flow has also been simulated numerically using a solution of the 1-D Saint Venant equations, with a simple model to predict flow distribution in the intersection. A comparis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s that this model works well for the limited range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studied here. However, further work is needed on a wider range of conditions, closer to real conditions, before the model can be considered vali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H/D值对肘形进水流道水力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泵叶轮中心线到进水流道底板的距离H与水泵叶轮直径D之比值(H/D),是进水流道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直接影响到泵站工程土建投资和水泵装置性能。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非结构化网格,数值模拟了大型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内部流场,并以水泵进口水流条件为目标函数,分析了不同H/D值对其水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H/D值对肘形进水流道出口水流轴向流速分布均匀度影响较小,但随着H/D值的减小,流道的水力损失迅速增加,出口水流偏流角迅速增大,对水泵的进水条件产生不利影响,是制约H/D值进一步减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将CFD技术应用于白沙滩泵站工程进、出水流道的优化设计.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紊流模型,依据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优化泵站进、出水流道的几何参数,改善了流道内流速分布情况,提高了泵站装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