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黑曲霉3.350发酵豆粕,研究其发酵液中的大豆多肽含量。运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优化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培养基浓度,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和上述3因素与大豆多肽含量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了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多肽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大豆多肽的产率。  相似文献   

2.
米曲霉发酵大豆多肽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通过米曲霉的发酵生产大豆多肽,先以水解度为指标初步探索发酵工艺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并以大豆多肽含量为指标确定摇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发酵液初始pH6.0,发酵培养温度28℃,培养基中大豆分离蛋白含量3%,摇瓶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60h~70h,得到的大豆多肽发酵液具有良好的口感。  相似文献   

3.
以山杏仁饼为原料,经脱脂后通过黑曲霉发酵制备山杏仁多肽,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对影响山杏仁多肽含量的4个主要因素,即液料比、初始pH、接种量和发酵温度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山杏仁多肽发酵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6.4,液料比12∶1,接种量10.5%,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测得山杏仁多肽含量为4.768 mg/mL,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058%.  相似文献   

4.
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是一种在食品中应用广泛的真菌。为了得到较多的米曲霉孢子,基于单因素试验选取了培养温度、培养基含水量和接种量3个因素,利用Design-Expert响应面分析法对产孢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2.66℃,培养基含水量为48.79%,接种量为3.44‰时,产孢子数预测可达到12.7437×109CFU/g,实际测得为12.1×109CFU/g,达到预测值的94.95%。  相似文献   

5.
大豆多肽液态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黑曲霉3.350发酵大豆粕,研究其发酵液中大豆多肽含量。运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影响发酵主要因素: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培养基浓度,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和上述三因素与大豆多肽含量间函数关系,确定黑曲霉发酵大豆粕产大豆多肽最佳发酵条件,为黑曲霉发酵大豆粕产大豆多肽研究提供相应工艺参数和一定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大豆多肽产率。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多肽制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茶籽加工副产物利用率低,油茶籽多肽制备得率和纯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利用中性蛋白酶对油茶籽蛋白进行水解,研究了酶解pH、酶解温度、底物浓度、加酶量和酶解时间5个单因素对油茶籽多肽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底物浓度、酶解温度和加酶量3个因素,采用综合平衡法,以酶解后油茶籽蛋白的水解度、游离氨基酸浓度和多肽浓度隶属度的综合分为指标,进行三因素二次旋转试验设计,并进行响应面分析,以优化油茶籽多肽的制备条件,优化结果底物浓度3.00%、酶解温度47.0℃、加酶量6 440 u/g底物,在该优化条件下的试验显示,油茶籽蛋白水解度19.25%、游离氨基酸浓度76.60μmol/mL、油茶籽多肽浓度61.35 mg/mL,综合分0.985,优化结果理想,说明该工艺可生产质量较好的小分子多肽,为油茶籽多肽的开发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法对牛肉干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研究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食盐添加量三个因素对发酵牛肉干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16℃,发酵时间68h,食盐添加量为1.65%。通过验证实验得到该条件下加工的发酵牛肉干感官评分为90.35,与模型预测值89.01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牛肉干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对牛肉干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研究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食盐添加量三个因素对发酵牛肉干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16℃,发酵时间68h,食盐添加量为1.65%。通过验证实验得到该条件下加工的发酵牛肉干感官评分为90.35,与模型预测值89.01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白青云  唐军涛  顾振新 《食品科学》2011,32(24):172-177
以浸润方式培养大豆,考察赤霉素(GA3)、CaCl2等10种添加物对发芽大豆多肽富集的影响,对呈显著正效应的添加物进行最适浓度优化,并探讨各组分浓度对发芽大豆多肽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GA3、CaCl2、AlCl3和MnSO4对发芽大豆多肽富集有显著正效应;Box-Behnken试验结果显示,发芽大豆中多肽含量与培养液组分浓度之间的二次多项模型显著(P<0.05),可预测发芽大豆中多肽的富集;其中GA3、CaCl2、AlCl3和MnSO4最适浓度分别是61.00μmol/L、11.20mmol/L、10.13mmol/L和12.17mmol/L,在此条件下培养的发芽大豆中多肽含量达到162.57mg/g,分别是对照和原料大豆的2.10倍和3.97倍,由此表明优化后的培养液组分能显著提高发芽大豆多肽含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株米根霉和米曲霉对调理羊肉进行发酵,结合感官评分、pH值、色差和蒸煮损失率探究菌种接种量、大豆蛋白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冷冻调理羊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试验进一步分析,以调理羊肉的感官评分和pH值为响应值,得到加工调理羊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菌种接种量1.7%,大豆蛋白添加量3.0%,发酵时间20h,发酵温度30℃,此时调理羊肉的感官评分为(30.35±0.69)分,pH值为5.46±0.05,与理论值相近。  相似文献   

11.
以啤酒酵母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在自溶时间、温度、pH值及助溶剂等因素中确定对酵母自溶影响最为关键的因素,然后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则,选取对酵母抽提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自溶时间、自溶温度和pH值进行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啤酒酵母抽提的最佳工艺条件:在NaCl添加量为3%的条件下,自溶时间18.5h、自溶温度56.8℃和pH6.03,在此条件下酵母抽提液中氨基氮含量可达0.44g/100mL。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甚至消除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产品的免疫反应性,此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对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降解大豆致敏原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对影响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降解大豆致敏原的几个因素(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料水比)进行了单因素研究,确定了对结果有较大影响的料水比、发酵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这三个因素。其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了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即当料水比为1:1.21(g/mL)、发酵温度29.8℃、pH为6.63时,得到理论最低致敏原降解率为99.15%。最后,经验证实验,最佳条件下实际平均致敏原降解率为99.02%。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0.13%,说明该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蛋白酶高产菌株,经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用地衣芽孢杆菌来发酵生产大豆多肽,通过对发酵液中大豆蛋白起始浓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发酵温度、摇瓶转速、发酵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以多肽得率为指标初步探索了发酵工艺条件,并以大豆多肽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法制备大豆多肽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蛋白起始浓度为3%,初始pH值为6.5,发酵培养温度34.0℃,摇瓶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为18h~21h的条件下,发酵大豆蛋白所得多肽的含量可达19.2mg/mL,多肽得率达到70%,且所得到的大豆多肽发酵液具有良好的口感。  相似文献   

14.
以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j产抗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麦麸,并初步考察了麦芽糖、麦麸、无机盐、生长因子及表面活性剂的最适添加量.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抗菌物质活力的显著因素:无水硫酸镁、氯化钙和吐温-80.最后通过中心复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产抗菌物质的的最优发酵培养基组分为麦芽糖30.00g/L、麦麸7.50g/L、酵母膏1.00g/L、磷酸氢二钾1.00g/L、无水硫酸镁0.2982g/L、吐温-80 0.24mL/L、微量元素液2.00mL/L、氯化钾0.50g/L.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优化后的发酵液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27.26±0.41)mm,比未经优化测得的抑菌圈直径提高了83%.  相似文献   

15.
采用黑曲霉AS3.350发酵豆粕,研究其所产的蛋白酶的活力。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培养基浓度等,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和上述3因素与蛋白酶活力间的函数关系,确定了黑曲霉发酵豆粕产蛋白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黑曲霉发酵豆粕产大豆肽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大豆肽的产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蔗糖、豆粕粉、玉米粉作为基础培养基,对产果糖基转移酶的米曲霉诱变融合菌株RⅢ-7进行发酵实验,通过Plackett-Burman优化实验,得到影响其发酵的3个显著因素,分别为蔗糖浓度、豆粕粉浓度、转速;再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CD)响应面设计进一步优化米曲霉产果糖基转移酶的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蔗糖、豆粕粉和转速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其中豆粕粉浓度与转速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蔗糖浓度为5.95%、豆粕粉浓度为1.60%、转速为165 r/min。经验证,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米曲霉产果糖基转移酶酶活力达到870.21 U/g,与预测值895.68 U/g接近,误差为0.028%。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鱼鳞脱钙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最优的提取条件、提高鱼鳞的脱钙率,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液料比、浸酸时间、盐酸浓度对鱼鳞脱钙率的影响,建立了各因子与鱼鳞脱钙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最后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液料比57.67,盐酸浓度3.81%,浸酸时间32.33h.此条件下鱼鳞脱钙率87.62%.  相似文献   

18.
酵母细胞自溶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啤酒酵母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在自溶时间、温度、pH值、助溶剂及外加酶等因素中确定对酵母自溶影响关键的因素,然后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则,选取对酵母自溶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即自溶温度、pH值和加酶量进行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啤酒酵母自溶的最佳条件为每100g酵母泥中添加NaCl 3g、β-葡聚糖酶0.3g,控制自溶温度55.7℃、pH5.9,经过18h自溶后,酵母自溶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达0.592g/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