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国国民供应公司设计制造了两台A10—32型自动化钻机,其中一台已经完成该公司试验井的试验,该试验井系模拟4000英尺(1220米)井深的全部钻井操作。另一台将运到油田进行为时6~12个月的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2.
海洋重力测量的厄缶(Eotvos)校正取决于船的导航定位数据间的关系。要想使海洋重力测量成果达到预期的精度,除了保证海洋重力仪的固有精度外,还必须把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系统列为海洋重力测量的主要仪器设备。文中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导航定位数据求出所需的用于计算厄缶校正的各个变量和相应的均方误差,以及各个重力测点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3.
武汉地质学院重力教研室最近研制成功了一种重力仪格值常数直接标定仪.该装置适用于石英弹簧重力仪的格值常数的直接测定.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各野外重力作业队采用.该装置还能用以测定读数区间的格值变化和研究重力仪格.  相似文献   

4.
1991年,EDCON公司承担了一项由芝加哥天然气研究所提供经费的开发项目,即研制一种仪器设备,使得井中重力测量能在更小的相对深度间隔上获得更加可信的深层密度信息。在此之前,为了获得井中重力测量期间的深度,总是测量在地面下到井中的测井电缆长度。由于测井电缆一般有几千英尺长,因此把地面电缆的移动距离当作井中接在电缆末端的测井仪器的移动距离时,总存在一些误差。而两个重力读数间的相对深度间隔误差在换算后转换成了密度测量误差。这是小深度间隔测量特有的问题,这一点使我们使用BHGM(井中重力仪)进行可靠的密度测量的间隔受到限制,一般必须大于10ft(3.048m)。可是有许多含气储层,需要进行间隔小于10ft的BHGM测量来解释判断。  相似文献   

5.
1980年夏季,一种新型的拉科斯特—罗龙伯格直线重力仪(SL—1)在CSS Parizeau船上进行了野外试验。试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距弗拉特里角—Cape Flattery)不远做了一条短测线,为的是使人确信重力仪能正常工作。第二阶段做正常的生产性试验,这个期间在希卡特—斯特赖特(Hecate Straight),迪克森港口(Dixon Entrance)和夏洛特皇后湾(Queen Charlotte)边缘采集了大约8300公里的重力数据。在这两次试验期间,SL-1重力仪还配有两台标准的海洋重力仪(S-56和S-41)。一般说来,即使是取一个初步的比例数系,SL—1重力仪测得的重力值介于S—56和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区重力测井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重力测井仪是从美国拉格斯特重力仪公司引进的。重力测井是一种密度测量,其优点是探测范围大、精度高,可透过套管壁测量,不受井径、岩性、泥饼和泥浆的限制,可避开井径冲刷、坍塌带等因素的干扰。该方法在寻找老井遗漏的油气层和寻找并孔外围末钻遇的溶洞、礁体、盐丘及孔隙、裂隙带等含油气构造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1994年夏季,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五处和四川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合作,在川东、川中和J;;西地区选定四口井进行重力测并试生产,设计测量井段有厚度较大的灰岩层,也有薄层的灰岩与砂页岩互层。目的是在常规测井…  相似文献   

7.
井下重力测量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了。1950年,N.史密斯介绍了井下重力仪。1964年,美国又对这种仪器在井下进行了成功的试验。井下重力仪日益广泛地用于老油田找油找气。井下重力仪是测量地层体积密度变化的仪器。由于它的径向探测深度很大,在裸眼井中,不受泥饼、侵入带和井壁不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在套管井中,也不受套管和水泥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最近,对海洋重力测量工作提出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要求,明显地提高了。改善仪器的特性,应用专门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海洋重力测量的精度。在白海海域内,应用两套全苏地球物理研究所制造的TMH—K型重力仪进行区域测量的结果,即是一例。重力测量数据处理的主要问题是非常准确地计算仪器的零点。根据“零点”就可知道重力仪读数的所有变化是随时间变化发生的,而  相似文献   

9.
武汉地质学院重力教研室研制成了可直接装配于各种石英弹簧重力仪上(对原仪器不需进行任何改装)的重力仪高精度恒温器.它可以用来减少气温对重力仪的影响和格值随温度的变化等.由于采用了调宽电子线路,恒温器的恒温精度≤0.01℃.  相似文献   

10.
前言 研制水下重力仪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海上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开展重力测量。当仪器下放到水底时常会发生碰撞,仪器拉出水面时也可能碰到船舷,在海底仪器偶而也会被拖曳,以及其它难以预料的情况都要求水下重力仪必须坚固耐用。有较强的抗碰撞能力。水下重力测量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由水波动引起的振动干扰,尤其是在浅于15m的泥质水底测量时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1991年3月在Lake Ontario进行了航空重力测量,以确定用小型勘探飞机进行快速、经济的重力测量的可行性。在装有双发动机的Piper Navajo飞机上,装有LaCoste和Romberg线性动态重力仪,(该仪器配有PC顶盖数字控制器)和Trimble 4000 GPS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流花11-1油田解析试井结果与地质和动态特征吻合程度差的问题,综合考虑地质模型、生产历史、重力毛管力、相对渗透率曲线,运用多层裂缝性底水油藏的水平井数值试井解释方法,形成裂缝性底水油藏水平井双重介质复合数值试井技术。在整体压力恢复测试资料中筛选出40口井用于压力恢复数据,进行双重介质复合数值试井解释,该方法既考虑了底水能量,又考虑了多层之间渗透率的差异。解释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结合了现有地质认识,油田压力恢复试井曲线主要存在线性流、双线性流和双孔渗流3种流动特征,针对不同类型井建议该井生产压差放小或者采取稳油控水方式对该井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3.
丛式井和救险井井眼轨迹相互位置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井眼轨迹计算是丛式井和救险井必需要进行的工作之一。丛式井要求井眼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井眼相碰;救险井则要求两井连通井段间距尽可能小,最好相碰。本文介绍在丛式井和救险井井眼轨迹上任意测点的井距计算方法,以算出该测点与周围邻井在水平面上及法平面上的井距;通过误差分析计算该测点在一定概率下的空间分布情况,求出其误差椭圆(球),并与邻井同一深度误差椭圆(球)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相对位置;通过安全圆柱法对正钻井规定一个以井口为中心有一定半径的弯曲圆柱安全范围。本文方法可在任意测点计算邻井侵入这个安全圆柱的情况。随着计算点的增多,连续每个测点的侵入点,形成各个邻井对正钻井的侵入线。以上三项计算可为丛式井中的井眼防碰和救险并与喷井的连通提供可靠的设计及施工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世界第一口多光纤传感器智能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挪威NorskHydroASA公司于2 0 0 2年 8月第一次在单井中安装了工业用多光纤压力温度计 ,与此同时还安装了一条分布式温度传感 (DTS)光纤和一个地面操纵的智能完井流量控制仪。该系统安装于北海挪威海域Oseberg st (东 )油田E 11C井。作业公司表明必须全面掌握油层的压力状态。为实现油田注水方案的最优化管理 ,必须在准确掌握油藏长期压力状态的基础上进行油井作业。该智能井系统由多个光纤温度和压力计及一条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纤构成。所有的光纤传感器都由Weatherford公司制造 ,这些传感器与WellDynamics公司制造的地面操纵的智能完井流量控制仪配套使用。该系统安装后 ,井下传感器组已经为日常生产管理提供了大量数据 ,而且使油田寿命期内的战略油藏管理成为可能。E -11C井中的温度和压力计连续不断地提供两个产层的温度和压力数据 ,分布式温度传感光纤则测量整个井筒的温度。用一条 in的光缆把数据传送到地面。本文介绍了安装该系统的适用技术和优势以及所采用的完井方法。  相似文献   

15.
裂缝脉体的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对于研究油气保存条件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为了揭示中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差异性,选取该区3口代表不同构造条件和含气性的井(YY1井、YD4井、ZD1井)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基于裂缝脉体包裹体和方解石脉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资料开展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寒武系裂缝脉体包裹体主要有液烃包裹体、甲烷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盐水包裹体4种类型,(液烃+甲烷)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比值与油包裹体丰度一样对油气成藏与保存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YY1井以高演化液烃和甲烷包裹体为主,ZD1井以气液两相和盐水包裹体为主,YD4井介于二者之间,构造条件越复杂古流体中烃类的占比越低,水的比例越高;②Δ~(13)C (δ~(13)C_(围岩)-δ~(13)C_(方解石))值、Δ~(18)O(δ~(18)O_(围岩)-δ~(18)O_(方解石))值的变化范围与保存条件具有相关性,ZD1井的变化范围明显大于YY1井,高度封闭的页岩段Δ~(13)C值、Δ~(18)O值趋近于0,页岩内部跨层流体、外部流体侵入都会导致Δ~(13)C值、Δ~(18)O值变化;③包裹体及方解石脉碳/氧同位素指示YY1井裂缝导致页岩气向上散失,YD4井、ZD1井裂缝导致页岩气向下散失两种不同逸散类型;④初步建立了中扬子地区基于包裹体和方解石脉碳/氧同位素的寒武系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指标。结论认为,中扬子地区寒武系页岩气保存条件由黄陵隆起向江南—雪峰隆起整体逐渐变差,黄陵隆起周缘的寒武系页岩是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对现有辐射加热开采油页岩方法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原位开页采油页岩的三维井网装置。装置整体由反应釜体和转动倾斜机构组成,反应釜体置于转动倾斜机构之上。反应釜体由外及内依次包括箱壁、保温层、强微波吸收介质层和模拟井网以及温度压力测点等构成。充分考虑重力作用下的地层倾角情况,模拟了真实地层,而且可以灵活地调整模拟井位置和个数组成不同井网布局。由此模型所得实验数据更具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生产经营     
中国石油加拿大油砂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当地时间9月30日,中油国投(加拿大)公司成功开钻麦凯河油砂项目第一口SAGD井,标志着中国石油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式进入开发阶段。这是中国石油海外项目首次采用SAGD技术(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进行油砂开发,也是首次采用斜直井钻机进行表层施工。麦凯河油砂项目位于加拿大阿尔伯达省西北部阿萨巴斯卡地区,油藏埋藏深度为160米至200米。SAGD水平井由水平段垂直间距  相似文献   

18.
作业公司通常不在斜井和水平井中实施裸眼砾石充填完井作业,主要是因为担心重力会对砾石在防砂筛管周围的充填产生不利影响。然而,目前作业公司的这一看法正在改变。技术的改进、专用筛管的使用及许多成功的施工和记录,都增加了作业公司对该技术在大斜度井中实现长效防砂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符溪 《物探装备》2004,14(2):126-129
KSS31海洋重力仪具有实时重力处理功能.工作人员在现场即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质量监控。不过,其前提是导航系统必须按KSS3l格式要求实时地为重力仪提供定位、水深、航速、航向等资料。目前的导航系统一般都不能按KSS31格式要求提供有关数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用VC 语言开发了KSS31型海洋重力仪与Hipack导航系统适配的接口应用程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程序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通用性好,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流花11-1油田解析试井结果与地质和动态特征吻合程度差的问题,综合考虑地质模型、生产历史、重力毛管力、相对渗透率曲线,运用多层裂缝性底水油藏的水平井数值试井解释方法,形成裂缝性底水油藏水平井双重介质复合数值试井技术。在整体压力恢复测试资料中筛选出40口井用于压力恢复数据,进行双重介质复合数值试井解释,该方法既考虑了底水能量,又考虑了多层之间渗透率的差异。结合现有地质认识,该数值模型解释结果表明,油田压力恢复试井曲线主要存在线性流、双线性流和双孔渗流3种流动特征。针对不同类型井建议减小生产压差或者采取稳油控水方式进行改造,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