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中学时,我是一个很纠结的学生,因为我与许多老师的关系特别僵. 语文老师讨厌我. 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看小说.有一次语文老师发现了我看小说,就批评我,还要收走我的小说.我硬扯着小说不松手,说:"小说也是语文,看小说也算是学语文."语文老师收不成我的小说,又遭我抢白,便极为生气,不再理会我,把我当成语文课上的"异类".我则把语文老师当成不讲理的人,同样不理会他.  相似文献   

2.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从整体上来分析人的话,高智者有2%,弱智者有3%,而95%都在正常范畴内,先天的智力差别并不大,所谓的"差生"是一个人为的歧视性概念,因此,"后进生"变成了他们的另一个称呼.那么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工作者,对于应该怎样对待"后进生",即所谓的"差生",我觉得要看情况而定.这些学生大致上可分为两种,有特殊爱好、特长,然而却成绩不好的学生是一种;另一种是比较懒散、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我认为无论是转化前一种学生还是转化后一种学生,我们都应给差生多点"偏爱".  相似文献   

3.
在刚接手二年级一个班的体育课时,我让学生连续报数,当轮到一个女孩子时,声音稍有停顿,后面的同学就隔过她继续报数,我很奇怪,想等同学们都报完后问问这是怎么回事.可还没等我开口,其他同学就都嚷开了:"老师她叫小莉,从来不说话,"我当时只是冲她笑了一下,想看她在后续活动中的表现,结果她总是在一边观看,却不愿参加.我很奇怪,小莉文静、漂亮,却总是羞涩地低着头,当发现我看她时,她马上略带微笑地低下头.下课时我主动找她谈话,可她却笑着低下了头.其他女孩子跟我左一句右一句地聊了起来,我发现她对我们的谈话也有些好奇,时不时地也会偷偷看一下,然后马上又低下头.看到这一举动我隐约地感觉到她想参与我们的谈话,只是不知如何与我们接触.  相似文献   

4.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这样说:"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该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丁作中,有意识地进行了观察,对于课堂中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归类,并就如何应对学生的错误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基本尺度.但一提到作文,尤其是议论文,许多同学往往会皱眉头.面对作文题,往往是无话可说.我认为原因在于写作的"源头"没有拓宽,既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因为"只有"博览",才有"源"可取,才能在写作时引进"活水";只有"读万卷书",写作时才能"行万里路",才能"下笔如有神".所以,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给教师们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新手段.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应该让数学课"活"起来,即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让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口常生活.根据以上观点,我在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实践,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案教学"已渐成教学教改的主流.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学案教学的优势非常突出.但教学中如果能尝试运用几种比较重要的心理效应,将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学案教学势在必行 传统教学中,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你们就不能给我好好写作业!""你能不能给我快点!"这是一些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学案教学"即以学生为本,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  相似文献   

8.
这堂课是初一新生上的第一节口风琴课,为了上好这节起始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 上课的时间快到了,我把背景音乐打开,等着学生来上课.按照以往的惯例,学生上课前都得在教室外面排好队才进来,这节课要上课的班级课堂纪律不错,基本不用我操心.可没过一会儿,我就听到了刺耳的声音,我赶紧跑到外面一看,只见两男生坐在地上,胡乱地相互比吹,看谁声音大,周围的同学因受不了如此"噪音",有捂着耳朵的,有跟着一起尖叫的,有大声呵斥的,也有围在他俩身边看热闹的……看到这一幕,我脑子飞快地转动起来,面对这突发状况,我该怎么处理?经过思考,我决定改变我的教学计划,让这节课从"乱"开始.  相似文献   

9.
记得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文中文字很优美.在指导朗读时,我努力引导着学生读出荷花婀娜多姿的高贵美美.可是任凭我怎么努力,学生就是读不到我想要的那种味道.于是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把一幅荷花图展现在学生眼前,再次让他们悟读.呦,学生的朗读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且他们越读越有劲.这次教学的成功,让我领略了图画在语文课堂上的超凡魅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本来干瘪抽象的文字,通过"影"和"像",就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每一个汉字的神奇.此后,我就经常留意语文课堂中出现的能教会孩子更多的图画.除了多媒体课件中的资料图和课本中的插图,还有教师上课时的板书图、教学学生学习生字书写时四肢做出相应形状的人体图和学生初读课文后为课文添补的插图.它们的出现都为语文课堂的生动趣味性浓浓地添上了一笔.  相似文献   

10.
当学校把一年级"菜单式自主选择课"的任务交给我时,我想到了中国的国粹--水墨画.现在美术教材中要到三年级才开始让学生接触水墨画,而且每学期不超过两节课,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何不开设水墨画教学呢?每周学一次,如果坚持下来,六年的时间学生会有很大收获,也是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传承.我把课的名称定为"趣味水墨".  相似文献   

11.
有段时期,人们对文革中的内参片很感兴趣,尤其在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公映之后,影片中那段主人公溜到军区大院.偷看内参片<罗马之战>里哥德女王洗澡,不料却被放映员用手将放映机镜头挡掉的戏,尤引起人们的好奇.于是,关于这神秘的"内参片"流传着各种说法,其中谬传甚多.也常有人来问我当年为"内参片"配音的事,搞不清为何会有"内参片".  相似文献   

12.
二0一0年的八月,是一个无雨的季节,我的心却是雨濛濛的、阴沉沉的. 以前的我对这"三尺讲台"充满了憧憬,充满了希冀,现在的我站在这"三尺讲台"上,迷惑着,彷徨着,思索着……  相似文献   

13.
学生们刚刚接触到"游戏与心理"课程时,兴趣点几乎都在"游戏"二字上,一进入教室就问我今天做什么游戏,好玩不好玩,游戏用具可不可以带回家等问题.呵呵,真是让我应接不暇又有苦难言.  相似文献   

14.
有一日看到一则笑话说:"爸爸可能是假的,但妈妈一定是真的."在谈笑之余,让我回想到多年前曾遇到一位学生的"假妈妈". 那一年,我们班的学生小李生病了,请假外出打针,下晚自习后还没回来,当我正准备与其家长联系时,她妈妈打来电话给孩子请假,说孩子感冒发烧很厉害,晚上在她姐姐家住,不到学校了,请老师放心.  相似文献   

15.
早读课前,学生丹丹到办公室找我,她说刚刚在班上捡到了钱,说着便将捡到的钱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我低头一看,是两张五十元的.我心想:这好办,我去班里一问不就明白了.于是,我表扬了丹丹并让她先回教室,可是丹丹迟疑了一会儿,欲言又止.我奇怪了,问她:"还有事吗?"她告诉我刚捡到钱时,她已经在班上问过了."难道没人认领?"我更奇怪了."不是."她摇摇头,"是两个人都丢了一百块,而且都说是两个五十的,我一时没办法所以才上交的.  相似文献   

16.
"换书"风波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捐书活动中,我班同学积极响应,捐书踊跃且所捐书籍质量很高.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也随之出现了. "孙老师,咱们班好多同学都让我来跟您商量一下,能不能在把书交到学校之前,先让同学们在班里互换一下?"午休时,班长在办公室找到我. "换书?为什么换?怎么换?"我感到很惊讶,学生们居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好多同学捐的书都特好,有些同学看到了,想自己留下来,再从家里拿别的书补上."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小学生学习古诗文时面临着语言、时空、情感等方面的障碍,可以通过背景渗透、"调补连想"、再现意境、引发共鸣"四部曲"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古诗文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往往苦口婆心地劝导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甚至一些中小学校园内标语牌上也醒目地印着这句话. 不知道这句话出于封建社会的何人之口,但确实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至理名言. "人上人"是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当官作老爷的人. 要想成为"人上人",除依靠血缘关系、为封建王朝建立功勋、拍马贿赂得势的人以外,主要是走科举制之路,学而优则仕.老百姓无论如何"吃得苦中苦",也难"方为人上人"的.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真实的例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根据老师的要求,很自信地在学生中指点"智力超常的学生",被点的孩子眼睛一亮.一年后,老师跟心理学家说,"真是不可思议,原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学生,经你一点,个个都变了,请问你是怎么判断的?"专家微笑着说:"没有任何诀窍,随便指指而已.  相似文献   

20.
培养小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然而,"唱读"却无情的扼杀了这种美,我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唱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