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纤有两个重要性质 ,即损耗和色散。损耗关系到通信系统传输距离的长短和中继站间隔距离的选择 ,是首要的特性。损耗的波谱曲线关系到光波波长的选择。而色散会使输入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展宽 ,产生码间干扰 ,增加误码率 ,从而限制通信容量。因此 ,研究光纤的色散 ,合理设计光纤的剖面结构 ,改善其传输特性 ,制造优质的、色散小的光纤 ,对增加通信系统的容量 ,加大传输距离 ,发展新型光纤通信技术都是极为重要的。为了研究如何减小色散 ,需要了解色散的概念、来源、表示方法及色散对通信系统传输信号的影响 ,以便在设计、生产及实际应用中采取…  相似文献   

2.
用于高速光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色散是限制光信号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目前高速光通信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色散补偿光纤、啁啾光栅、高阶模色散补偿器以及VIPA等四种色散补偿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现在不同的色散补偿技术正逐步成熟并走向应用,基于系统的需要,色散补偿器件在向宽带、可调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用化的光通信系统在光时分复用(OTDM)和DWDM技术的推动下,其容量正有条不紊的向Tbit/s级发展。但是限制光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由衰耗限制转变到色散限制、非线性限制。将来可能非线性的矛盾会更突出。文章分析了色散的产生,色散的种类,以及克服光通信系统的色散限制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4.
动态色散补偿系统中色散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光纤色散是限制光信号传输质量和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动态色散补偿是高速光通信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色散监测技术是动态色散补偿系统的关键.系统地总结了色散监测技术的研究情况及其进展.对几种动态色散监测技术的机制、特点及其实现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孙健  顾畹仪 《电信科学》1997,13(2):25-27
光纤通信系统正向高速和长距离方向发展,色散是限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中对几种色散补偿方案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色散补偿现象对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网通长途传输网工程,提出了解决色散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国内长途传输光缆系统在扩容过程中,因光信号色散而影响传输质量的现象,结合实际工程建设,分析了光信号色散的危害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子色散补偿(EDC)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光纤色散补偿技术正在逐步进入实用化阶段.文章介绍和分析了EDC的一般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对10 Gbit/s光传输系统的测试,和对测试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在10 Gbit/s光传输系统中EDC的补偿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于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干涉法,在可见光波段测量了一种全内反射型微结构光纤的群速度色散和色散参数值,其中在450nm处,色散参数D为-416.987ps-2·nm-1·km-1,并用多极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光传输系统中色散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光纤色散的产生及其对传输系统影响的介绍,引出了色散补偿技术.在多种色散补偿方法中,侧重探讨了应用比较普遍的色散补偿光纤(DCF)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工程,具体阐述了光纤色散补偿模块大小在工程中如何计算、如何配备、如何放置等,获得了一些对实际色散补偿系统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接近于零色散的色散平坦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基于标量近似理论利用有效折射率方法对低空气填充率的光子晶体光纤 (PCF)的色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通过调节光纤包层的空气穴节距或空气穴大小可以有效地调节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 ,可以实现光子晶体光纤零色散波长向短波方向 (小于石英材料的零色散波长 1 2 7μm)移动 ,甚至在光通信波段出现两个零色散波长 ;可以设计在光通信波段接近于零色散的色散平坦光子晶体光纤 ,其色散系数D的绝对值在 1 2~ 1 7μm波长范围小于 2 0 ps·km-1·nm-1,其色散斜率D′的绝对值小于 0 0 2 ps·km-1·nm-2 。  相似文献   

12.
13.
光纤中色散问题已成为发展下一代高速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的主要障碍。介绍了色散的概、描述方法;详细讨论了高速光纤通信中的群速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问题,以及当前广泛应用的各种色散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   

14.
色散管理孤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规色散管理孤子系统(DMS)、密集色散管理孤子系统(DDMS)、色散渐减光纤(DDF)孤子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对三种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它们的适用范围给出了一个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一种用于高速DWDM系统的色散补偿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特别是单信道速率为10Gb/s以上的系统中,色散补偿是提高信噪比(SNR)、改善系统性能的必要手段。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通道40Gb/s、80个通道的高速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色散补偿方案,即采用全拉曼放大,将色散补偿光纤进行合理的配置,达到色散补偿的目的。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案可实现在普通单模光纤中跨距500km的传输。  相似文献   

16.
利用OptiSystem软件,对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三阶色散(TOD)导致的脉冲失真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光脉冲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系统传输2000 km,不同的速率、占空比、脉冲形状和光纤类型对三阶色散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高斯脉冲和超高斯脉冲经过2000 km传输后的品质因数,发现高斯脉冲的品质因数优于超高斯脉冲的品质因数。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当同时考虑群速度色散(GVD)和三阶色散的时候,标准单模光纤(SSMF)和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CFBG)组成的高速光纤传输系统性能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的色散问题及其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光纤通信系统单信道速度升级到40Gbit/s及以上时,色度色散(CD)和偏振模色散(PMD)已经成为严重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从补偿的必要性、关键技术、主要方法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分别对CD和PMD及其补偿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OTN网络建设时,当传输距离较长时,传输信号会受到光纤色散的影响,从而降低有效性,需要采用色散补偿技术,克服或降低光纤色散的影响.重点研究基于色散补偿光纤(DCF)和色散补偿模块(DCM)的补偿技术,从理论分析出发,根据本网区的实际数据,获得了一些与理论分析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高速光通信系统中色散管理孤子的发展、演变、以及相对于传统孤子的优势,并结合系统仿真揭示了色散管理孤子对于未来通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光纤传输系统中均衡色散补偿的三种主要技术:预Chirp效应脉冲压缩、光栅偶脉冲压缩和Fabry-Perot环型腔脉冲压缩的原理,并对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国际上关干均衡色散补偿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