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改性粉煤灰处理氨氮废水的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条件重要性依次为pH值、投加量、吸附时间、氨氮废水的浓度;当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为6g(50mL氨氮废水),初始氨氮浓度为10mg/L,pH值为3,振荡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最好为94.53%。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粉煤灰为吸附剂对含磷实验室模拟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粉煤灰的投量、吸附时间及pH值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磷10mg/L的溶液,粉煤灰用量为12g/L、吸附时间为60min、pH值约为7时,吸附效率达98%以上,粉煤灰除磷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铝污泥的利用效率,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之中,以给水厂脱水铝污泥为吸附材料对水中的磷进行吸附,考察铝污泥投加量、铝污泥颗粒粒径、体系pH、水样磷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拟合了等温吸附方程,并借助响应面分析中的BBD(Box-Behnken Design)模型确定吸附时间、pH和铝污泥投加量这3种因素对吸附反应影响的显著性及交互作用的强弱,同时利用此模型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①上述4种因素均对吸附过程有所影响,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铝污泥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487 mg/g(温度298 K)。②铝污泥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最为显著,pH和反应时间产生的交互作用最强。③当水体中磷浓度为10 mg/L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铝污泥投加量12 g/L、pH=4.5及反应时间48 h,最大去除率为92.38%。  相似文献   

4.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盐酸改性水淬渣对废水中苯胺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水淬渣粒径、振荡处理时间、水淬渣投加量、pH值对苯胺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为60 min、投加量为0.5 g、废水pH值为3的条件下,100目改性水淬渣对50 mL浓度为10 mg/L的苯胺废水具有最佳处理效果,此时去除率可达79.29%。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筛选出处理效果较佳的成型粉煤灰,同时研究了吸附时间、pH值、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比例为80:10:10,烧结温度为600C,保温时间为90 min,成型质量为1g时,所得粉煤灰的吸附效果最佳;对于处理100 mL浓度约30 mg·L-1氨氮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90 min,pH为9,投加量为10 g,去除率可达约40%.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出水总磷浓度不稳定的现象,从投加量、pH、沉降时间和原水总磷浓度4个方面考察了PAFC和PAC两种混凝剂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剂PAFC具有较好的除磷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混凝剂PAFC投加量、pH、沉降时间为自变量,总磷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响应曲面模型。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影响因子对总磷去除率影响顺序为:PAFC投加量pH沉降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PAFC的投加量为13.22mg/L,pH为8.0,沉降时间为11min。该条件下,总磷去除率达到最大为93.35%。验证性试验表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残余铝浓度,以南水北调水为原水,研究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助凝剂投加比例、pH值调节方式及pH值、沉淀时间等因素对滤后水中残余铝的影响。从除浊效果、UV254去除效果及滤后水残余铝浓度3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最佳投加量为25 mg/L、助凝剂为活化硅酸、混凝剂与助凝剂投加比例为5∶1、原水pH值为7.5、沉淀时间为30min时,浊度和UV254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同时可控制残余铝浓度远低于国标规定的浓度限值(0.2 mg/L)。  相似文献   

8.
通过控制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pH以及O3投加量等因素,考察不同类型活性炭对黄河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情况。研究发现:酸性环境有利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破碎炭在CODMn、UV254以及TOC的去除上明显优于柱状炭,其最佳吸附时间在120min左右,当活性炭的投加浓度为1.6g/L时,活性炭对TOC的吸附接近饱和,当臭氧投加量为3mg/L时,处理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利用硫酸铝和硫酸镁改性沸石来进行含磷废水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沸石改性条件为:沸石、硫酸铝、硫酸镁=8∶2∶1(质量比),400℃下焙烧4 h,改性后的沸石相对于未改性的沸石对磷的去除效果提高了20%。探讨了改性沸石投加量、吸附时间、pH、初始浓度对除磷率的影响,并对改性沸石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沸石除磷的最佳条件:吸附时间70 m in、pH为6.5、投加量4 g、初始浓度为1.5 mg/L。  相似文献   

10.
采用废弃花生壳对质量浓度为20 mg/L的Cr(Ⅵ)模拟水样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用粒径为1.6~2.5 mm花生壳作吸附剂,用量为5.0 g,介质pH值为1.0,流量为3 mL/min,吸附后水样中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08%,Cr(Ⅵ)质量浓度为0.184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标准。对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Thomas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花生壳饱和吸附容量为9.4 mg/g。从动态吸附穿透曲线中可见,219 min时达到吸附穿透点,1312 min时达到吸附衰竭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以及动力学分析表明用配体的引入对体系进行改进,提高了基于粉煤灰的多相类Fenton体系对模拟制革废水的去除效果,同时得到EDTA-粉煤灰/H2O2体系降解模拟制革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在室温下,反应pH值为10,初始COD值为110.8 mg/L,过氧化氢浓度为200.4 mg/L,EDTA的浓度为250 mmol/L,粉煤灰投加量为10 g/L的情况下,COD和色度的去除率都在95%以上,粉煤灰在多次使用后,COD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2.
含锌重金属废水藻类吸附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小球藻为吸附剂,研究藻类吸附剂对重金属废水中Zn2+的吸附过程,分析吸附时间、温度、pH值、Zn2+起始浓度以及预处理过程等因素对小球藻吸附Zn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能提高小球藻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特征,对废水的pH值适应范围广。对于ρ(Zn2+)=100 mg/L的重金属废水经小球藻一次处理,去除率达到98%。小球藻吸附处理废水中Zn2+的较佳工艺条件为pH值6.5、温度25℃、吸附时间60 min、小球藻用量2 g/L。  相似文献   

13.
以NaOH为碱性激发剂,粉煤灰与偏高岭土为前驱体材料进行研究,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无机聚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强度为指标确定最佳水固比、 NaOH浓度、粉煤灰掺量、蒸养时间和温度。并研究了不同配比试样的抗压强度、流动性能,通过XRD分析其反应产物。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无机聚合物的强度,同时在进行水热合成之前进行室温下的预养护有利于强度的提高。最优工艺参数为:粉煤灰掺量50%, NaOH溶液为10 mol/L,60℃热固化4 h后脱模,经室温养护24 h,在100℃蒸养24 h可制得地强度高达45.5 MPa聚合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区城市污水碳量严重偏低、碳氮磷比例失调,其同步脱氮除磷一直是个难题,为此以SBR法进行反硝化除磷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缺氧段硝酸盐负荷决定反硝化吸磷效果,在硝酸盐足量情况下,缺氧除磷率达到99.4%.通过对ORP与pH的在线监测发现,ORP无法作为缺氧吸磷过程的控制参数,pH可以指示缺氧吸磷情况.以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研究发现,15 mg/L以下的亚硝酸盐氮可以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作用,当亚硝酸盐氮浓度达到23.8 mg/L时,反硝化吸磷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厌氧初始pH在6~8变化时,厌氧释磷量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pH变化只影响厌氧释磷量,不影响释磷速率.缺氧初始pH降到6时,反硝化吸磷效果变差,缺氧段pH偏碱性条件下,反硝化除磷仍能够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在我国废水处理领域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粉煤灰处理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指出利用粉煤灰作为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剂或混凝剂,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并以印染、造纸、焦化、含重金属、含氟、含磷等废水处理为例,对粉煤灰在我国废水处理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pH值、温度、曝气时间、茵投入量(体积比)、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碳氮比、冲击负荷等影响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对项目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如下:在高效菌处理氨氮废水时,为了得到较好的去除效果,pH值应控制在7.0到8.O之间;温度应控制在25℃到35℃之间;曝气时间应保持在5h到6h之间;茵投入量(体积比)应保持在0.004到0.006之间;溶解氧浓度应保持在2mg/L到3mg/L之间:水力停留时间为16h.高效茵对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对甘蔗渣进行了吸附去除印染废水中的中性红模拟实验研究。考察了甘蔗粉用量、pH、吸附时间、中性红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及吸附规律。结果表明,甘蔗粉用量、pH、吸附时间和中性红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甘蔗粉吸附水中中性红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吸附条件为:甘蔗粉用量0.6g/100mL,pH6.0~7.0,吸附时间60min,初始浓度100mg/L,温度30℃。在该条件下,中性红的去除率达91%以上。甘蔗粉对中性红的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Temkin等温吸附方程和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进行很好的描述,主要表现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