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详细介绍柳州党校体育馆大跨度折板屋盖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根据柳州党校组团的建筑风格,将体育馆屋盖设计成折板屋盖,并在屋盖受拉区张拉预应力,以控制裂缝。在结构分析时,考虑不同计算模型的简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该屋盖结构设计与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完美实现了经济与建筑美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折板结构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推广应用了折迭式预应力V形折板屋盖,迄今已建成的V形折板屋盖建筑面积已达500万m~2。折板结构在墙板、基础、水池、挡土墙及大悬挑等工程上的应用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本文主要对十多年来折板结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施工安装等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扼要介绍了大跨度预应力V形折板屋盖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预应力V形折板(简称折板)这种新型建筑构件得到了推广应用,最大使用跨度已达24米。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天津、北京地区,使折板屋盖经受了地震的检验,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一、折板屋盖的抗震情况 (一)烈度9~10度地区情况地震烈度10度左右地区,有1972年  相似文献   

5.
本扼要介绍了大跨度预应力V形折板屋盖在我国的发展和工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预应力V形折板结构在大面积屋盖施工中张拉、运输和吊装的机具设备等。  相似文献   

7.
北京房山蓝球训练馆,建筑平面为36mX30m,经方案比较,采用比钢结构经济的30m跨度预应力V形折板屋盖,为目前国内最大跨度,波宽3m,板倾角46.5”,板厚65mm,天高1580mm。该折板除在预制构件中配置高强钢筋,施加预应力外,在下折缝设置两束无粘结预应力筋,待二次浇灌混凝土后,再施加后张预应力。这是一次先张和后和预应力相结合的成功尝试。这种折板屋盖属首次在工程中应用。施工前进行了结构性能检验,抗裂和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为V形折板屋盖向更大跨度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这次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V形折板屋盖上的应用也是…  相似文献   

8.
周华 《特种结构》1995,12(2):49-52
V形预应力混凝土折板是一种重量轻、刚度大、节省材料的屋盖体系。最近新研制的V形折板跨度已达30m,在这种折板中首次采用了先、后张结合的方案,施工简便,提高了刚度和抗裂性,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 V形折板屋盖是许多平板组成折叠式的空间结构。其特点是屋架、屋面板和防水层合一,构成板架统一体。我国在采用钢筋混凝土折板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折板作为工业厂房和其他建筑物屋盖已为普遍。它具有结构重量轻、刚度大、造型美观、抗震性能好,便于安装及比较先进的经济技术指标等优点。钢丝网水泥V形折板具有更薄、更轻、施工更为简便的特点。我厂热加工广房原采用轻钢石棉瓦屋盖体系,由于铸钢件热加工有害气体的浸蚀造成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阜新市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屋盖结构中推广使用了一些跨度由10.50~23米的预应力V形折板(以下简称折板)。近来我们又在阜新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海州电影院工程中采用了24米跨度折板,并在施工中推行折板平拖运输和墙顶移位新工艺,从而  相似文献   

11.
王劲 《建筑师》2011,(5):66-72
北宋苏舜卿所建沧浪亭.为苏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其名取诸《孟子》及《楚辞》所载之沧浪歌.为古典园林中直接以沧浪典故命名造景之先声。 借苏舜卿之文坛声望.沧浪亭一跃成一代名医有欧阳修、梅圣俞等名家咏叹于前.中兴名将韩世忠经营其后:荒废百余年后,文瑛和尚仍寻其古迹、遗事.力图恢复。悠久的历史积淀促使沧浪典故与名园记忆在兴发、累积.断裂与接续中.逐步凝聚为一种固定的文化意象:沧浪亭自身也从此转变成一处固定的文化地标,不因园废而消逝.却也不因园存就真正恢复其实。 清代帝王官绅多次重修沧浪亭.虽上承两宋园林之名.意图延续沧浪之文化意象.但其实却与宋之沧浪原貌、趣旨大相径庭。 本文通过历史考述.发掘出由宋至清园址环境变化、时代风尚转变等内外因素;并以之复现园林理水手法与理景意图不断转变的历史过程。由此“名”、”实”间的因循转变.引出核心疑问:曾经的沧浪文本与当今现代建筑学词汇所解读出的园林手法.一个抽象的文化意象与一个现存生动的园林.究竟何者才是历史文化长河中最“真实”的沧浪亭?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的早期收缩裂缝虽然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缩短结构维修周期.通过合成纤维混凝土的20个平板试件的试验,着重研究各品牌的聚丙烯纤维的掺量与防裂效果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合成纤维用于混凝土防裂的合理掺量;得到了不同长径比、掺量情况下纤维防裂效果曲线,揭示了纤维长度和租集料粒径在基体混凝土中防裂作用的机理,给出不同长度纤维的使用场合;建立了不同弹性模量、不同掺量情况下纤维防裂效果曲线,给出了应选用高弹性模量纤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含水煤体的纵波波速变化规律及波形特征,开展原煤试样吸水全过程的纵波测试实验;研究煤体纵波波速与孔隙率、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基于FFT和HHT研究不同含水饱和度煤样波形幅频和时频特征。结果表明:煤体纵波波速同时受孔隙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影响;波速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总体呈现非线性增加趋势,当含水饱和度达到70%左右时,波速增加速率明显提高;水自身性质及煤体内部孔隙水均匀存在形式是导致含水煤波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纵波波速随孔隙率的增加总体呈现线性降低趋势,含水饱和度越高波速受孔隙率影响越小,表明水的存在降低了煤体孔隙率对波速的影响。煤样在吸水过程中的波形频率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波形主频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呈现向低频非线性移动的“频移”现象;含水饱和度越大、孔隙率越大,波形最大幅值越小。Hilbert三维能量谱能够反应波形的频带能量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特征;随着煤样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波形高频成分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且高能量频带范围不断向低频移动,表明煤体中孔隙水不但加快了波形中所有频带能量的衰减速度,而且对高频信号的吸收损耗大于低频信号。  相似文献   

14.
针对超设计基准地震作用下隔震层存在过大变形、影响结构安全等问题,基于已提出的一种隔震支座沿曲面布置的隔震结构,通过变形和受力分析建立了简化双自由度动力模型,得到了系统关键动力参数,即公转频率、自转频率及单摆频率等的计算式.进一步给出了结构响应传递函数,明确了结构高宽比、曲面角度、隔震层阻尼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基于...  相似文献   

15.
李少丽  王乾峰 《混凝土》2020,(3):117-118,123
为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冲磨强度,通过不同配合比对普通混凝土进行试验分析。通过试验得出:石粉、灰土和钢渣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并不显著。随着石粉比例的增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几乎无明显变化;随着灰土比例的增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出现降低趋势;而随着钢渣比例的增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会出现下降趋势,但影响较小;水灰比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性,而砂率和用水量比例则对抗压强度的影响不大。当水灰比逐渐增大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减小;砂率比例逐渐增大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无明显变化;用水量比例增多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逐渐上升,但影响较小;石粉、灰土和钢渣对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影响并不显著。随着石粉比例的增加,混凝土抗冲磨强度增大,当石粉比例逐渐增加时,混凝土抗冲磨强度明显增大;随着灰土比例的增多,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减小,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强度减小趋势便更加明显;随着钢渣比例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下降,但影响不大。通过试验结果得出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分析高性能混凝土与混凝土的微观特征得出:普通混凝土内部结构疏松并且有大量的孔洞、分布排列杂乱;而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结构较为密集,孔洞较少,高性能混凝土水化后,Ca和Si含量最多,而这两种元素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因此使得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冲磨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盐水溶液除湿空调除湿机理,并对填料塔填料做了简单介绍。在实验中,分别使用350Y型金属孔板波纹,BX-500型塑料丝网波纹两种材料作为填料塔的填料。总结实验,从热湿交换效率的角度,对这2个使用不同填料的除湿塔进行了热力性能比较,总结了2种填料在除湿过程中的表现。并且总结了液气比对除湿塔除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土体干缩开裂过程的边界效应问题,采用不同底面粗糙度的容器开展了多组干燥试验,发现干缩裂隙存在从顶面向下和从底面向上两种典型的发育形式。并且,裂隙发育程度与土样/容器界面接触条件密切相关,从而验证了裂隙发育过程的边界效应。通过理论分析,阐明了上边界的蒸发条件及下边界的接触条件对裂隙发育形式的控制作用。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土体干缩开裂边界效应的内在机制,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离散元模型,创新性地引入了沿深度的失水速率梯度参数,模拟土样上边界的蒸发条件变化。通过设置底面摩擦系数,模拟土样下边界的接触条件变化。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吻合度。总体上,土体干缩裂隙的发育过程是顶面蒸发失水与底面摩擦两种边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底面摩擦系数相对较小时,裂隙发育由蒸发失水主导,大部分裂隙由顶面向下发育。随着底面摩擦系数的增加,底面接触条件对裂隙发育过程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由底面向上发育的裂隙数量所占比重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8.
黄土崩解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自行研制的大试块黄土崩解仪,结合原位崩解试验,对黄土的崩解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崩解主要以崩离、迸离和解离3种作用方式进行。对黄土崩解的3种主要作用方式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作用特点进行全面概括,认为崩离和迸离是瞬时的和不可逆的,解离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并在其初期阶段具有一定可逆性。通过试验对天然含水率和结构性两种影响黄土崩解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黄土崩解作用时效性的本质是由黄土增湿速率所引起的。天然含水率增加导致黄土颗粒周围水膜增厚以及黏土矿物膨胀能提前得以消减是崩解性减小的根本原因。结合试验结果对黄土崩解过程的边界效应进行研究,指出产生崩解核的原因是浸水面附近黄土的崩解为内侧黄土的缓慢增湿提供了空间边界条件和时间。通过原位崩解试验对不同曲率和不同形状试验工况的边界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浸水面愈浅和曲率愈大的凹面试验槽、棱边愈尖锐的凸面直立的原位试样其边界效应愈为明显,从机制上对崩解过程的有限性及原位崩解试样的“去棱边效应”进行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针对螺旋地埋管嵌岩能源桩传热,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模型,可考虑基岩温度、大气-地面对流换热、桩顶处绝热处理、流体速度和流体热量损耗对其传热影响。首先求解土体温度自由场;接着考虑桩体运行时系统传热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到桩体温度场;然后将土体温度场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未知系数求解;最后通过边界条件得到土体附加温度场。分析表明:在桩顶和桩底两倍桩径范围内,土的附加温度变化幅度最大;桩土传热系数对能源桩传热性能影响最大,减小桩土传热系数可显著提高能源桩传热性能;流体导热系数及流速对桩的传热效果影响不可忽略;土的导热系数及大气-地面对流传热系数对其传热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0.
黄耘 《中外建筑》2012,(12):46-49
本论文在人居环境科学为基础,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将研究集中在人居研究的核心问题——人、社会上面。试图从文化的深层次构建适宜于西南少数民族人居环境研究的文化理论模型。研究以泸沽湖摩梭人居环境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理论构架的设想:“社会过程”即“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是研究的主要对象:“社会体系”是摩梭人居环境运行机制的核心部分。“社会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反应了地域人居的演变过程;“适应机制”是人居的自适应过程:“社会结构”是构成其人居社会形态的主干。“社会功能”是泸沽湖人居环境内在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于西南少数民族人居环境发展的文化控制论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