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有机溶剂对分蘖葱头中有机硫化合物提取及成分的影响,采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己烷3种溶剂提取分蘖葱头中有机硫化合物,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溶剂提取到有机硫化合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提取分蘖葱头中有机硫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4 h、料液比1∶4(g/m L)、搅拌速率250 r/min,在此条件下有机硫化合物得率为(0.413 3±0.007)%。乙酸乙酯、正己烷有机硫化合物得率分别为(0.273 3±0.011)%、(0.288 9±0.009)%。3种溶剂共提取分离出45种组分,均检测出9种有机硫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均为噻吩类和硫醚类。另外,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提取出独有的有机硫化合物12种;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出独有的有机硫化合物3种;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出独有的有机硫化合物8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出法制取的桐油,由于溶剂质量的影响,极易产生β化,严重地制约了桐籽制油的深入发展,既大大降低了桐油加工厂的经济效益,又浪费了可贵的桐油资源。本文从溶剂脱硫方法和食硫量的定量分析,机榨桐油和浸出桐油的脱色工艺进行详细阐述和讨论,全文公布了历时两年的实验室研究数据及数据处理方法。其研究结果,对国内油厂同时加工两种油料(桐油、菜籽等)的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桐油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的桐油脂肪酸甲酯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其中的C18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以C18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和收率为评价指标,探究了尿素用量、无水乙醇用量、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桐油脂肪酸甲酯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对桐油C18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溶剂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尿素用量是影响C18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的主要因素,C18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与桐油脂肪酸甲酯质量比1∶1、无水乙醇体积与桐油脂肪酸甲酯质量比5∶1、包合温度5℃、包合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C18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可达99. 28%,收率为54. 93%。得到的桐油C18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闪点(190℃)、沸点(320℃)高,有机挥发物未检出,贝壳松脂丁醇值(KB)为59,证明其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溶剂。  相似文献   

4.
由芥子甙降解的含硫化合物经浸出工艺过程大量进入溶剂中。溶剂经循环使用6个月后其硫的浓度高达1400ppm,其主要成分已变为二硫化碳36%、单质硫29.5%和异硫氰酸酯及其分解物27.23%。使用高浓度含硫溶剂浸出的毛油含硫量亦可高迄700ppm以上。吸附剂可有效地脱除溶剂中的硫及硫化物,如活性白土可将溶剂含硫量从10.65ppm降止1.83ppm,CuX分子筛则可以从10.65ppm降止0.43ppm。  相似文献   

5.
单质硫对碱性植烟土壤pH值及烤烟产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单质硫对碱性植烟土壤pH值及烤烟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单质硫可明显降低土壤pH值,随单质硫施用量愈大,降低幅度愈大,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容重有增加的趋势;施用单质硫不影响烟株前期发育,而影响成熟期,随单质硫施用量增加,株高增高,茎围增粗,适量(300~600kg/hm2)单质硫处理,烟株农艺性状较好,烟叶的经济性状较好;施用单质硫有利于烟叶钾含量的提高,施用300kg/hm2单质硫烟叶评吸质量较好;综合单质硫降土壤pH值效果及烟叶生长、农艺性状、产质量情况,在豫中碱性植烟土壤环境,建议单质硫施用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6.
我县主产油桐,桐子年产量曾高达1800万斤,一般产量1500万斤左右,可产桐油500万斤,桐饼700万斤。桐油不仅是多种工业原料,还是外贸出口的重要物资,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为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桐饼的利用率,去年我县推广应用了浸出制油新工艺。如果把全县的桐饼全部浸提一次,即可为国家增产桐油21万斤,价值50余万元。 但是,从桐饼中浸出来的桐油,含有较多的水份、胶粘体、类脂化合物、蛋白质、色素等,特别是在浸出过程中,溶剂中的有机硫促进桐油的β化,导致桐油的凝固点升高,在35℃以下多呈乳白色凝固状态。如不及时处理,油质有变劣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提高浸出桐油质量防止桐油β异构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幼华 《中国油脂》1994,19(6):6-11
本文针对浸出桐存在的问题,对桐油浸出的主要工艺进行系统深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提高浸出桐油质量,防止桐油β异构从应从三个方面着手:①改进压榨工艺,减少桐饼中β桐油含量;②降低浸出溶剂中硫的含量;③采用简便可行的精炼工艺及时精制浸出桐油。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工艺对桐油浸出加工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al deep eutectic solvent,NADES)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溶剂,可应用于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及生物催化。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rescent protein,GFP)为模式蛋白,探究了不同NADES对GFP在70℃下的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氯化胆碱-山梨醇(Choline chloride sorbital,CS)对GFP在70℃的热处理下荧光保留率最好;并探究了不同含水量的CS天然低共熔溶剂对GFP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在含水量为40%的CS天然低共熔溶剂中GFP的稳定性最佳;同时发现在含水量为40%的CS天然低共熔溶剂体系下的GFP可以提高对SDS的耐受性,但对H2O2的耐受性的提高不明显;CS天然低共熔溶剂也有利于提高脂肪酶AOL在45℃下的的热稳定性。综上CS天然低共熔溶剂对蛋白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食品加工及生物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茴香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采用溶剂法,用正交实验法分析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料液比等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茴香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用8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料液比为1:20,在75℃回流2h的工艺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较高,提取率为2.69%.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种检出食用植物油中少量掺混桐油的简捷方法,目前国内外文献未见类似报道。 秤取1克掺混食用油,加入环己烷至10毫升,混匀后点样于薄层板上,用正己烷—丙酮溶剂系统展开,挥干溶剂,入碘室显色,桐油特征点清晰。 检出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量定为5微克(实际最低2微克可辩)。可从食用油中检出0.5%以下含量的掺混桐油。  相似文献   

11.
桐油中桐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油是我国特产油脂之一,我国桐油品质优良,干燥性能好,不仅是涂料工业重要原料,而且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国桐油品质优良,其特点主要是胶化时间短。(一般不超过7分30秒),这是因为桐油脂肪酸组成中桐酸含量高之故。 桐酸是具有三个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三烯酸,一般情况下以α-桐酸形式存在,但在日光照射下,或有少量的硫、硒、碘等物质存在时,很容易催化发生异构化,使液态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滁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在60℃条件下,采用水和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作溶剂,提取滁菊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明显优于水提。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温度、固液比3 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提取滁菊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80%、提取温度70℃、固液比1:100(g/mL),在此条件下,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得率为75.46mg/g。3 个因素中,固液比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王松  鲍方印  郑玉华 《食品科学》2010,31(12):80-82
为了优化滁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在60℃条件下,采用水和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作溶剂,提取滁菊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明显优于水提。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温度、固液比3 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提取滁菊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80%、提取温度70℃、固液比1:100(g/mL),在此条件下,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得率为75.46mg/g。3 个因素中,固液比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以乙醇为溶剂,以超声波作为提取辅助设备,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影响黄酮化合物提取的主要因素及其最佳水平范围,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优提取条件,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九香虫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优工艺。最优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0 min、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6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测得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达最大,为17.1 mg.g-1。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九香虫黄酮化合物的因素主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醇浓度>提取温度。  相似文献   

15.
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食用仙人掌中的功能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乙醇为溶剂提取食用仙人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乙醇体积分数为 80 % ,料液比1 g :2 5mL ,60℃温度条件下浸提 5h(其中前 3h温度 45℃为酶最佳作用温度 )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毛氏红烧肉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研究对象,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溶剂辅助蒸发(SAFE)这2种前处理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的条件参数,进而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试验对萃取时间(30、35、40、45、50 min)、萃取温度(45、50、55、60、65℃)以及样品量(3、5、8 g)进行了优化,并比较溶剂辅助蒸发方法中不同萃取溶剂(乙醚、正戊烷、乙醚与正戊烷(体积比2:1))对萃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试验条件下有效峰总面积以及有效峰个数,确定了固相微萃取最佳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40 mL顶空样品瓶中装样8 g,60℃条件下顶空吸附40 min。溶剂辅助蒸发方法中乙醚与正戊烷混合溶剂萃取效果最好,所富集到的物质种类及含量最高。该研究对后续进一步分析红烧肉风味物质的呈味贡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提取方法对苦荞类黄酮提纯得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京波  王向东  张燕  申科敏 《食品科学》2006,27(10):433-436
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L9(33)正交设计分别研究了用水、甲醇作溶剂在不同温度、提取时间和用料量条件下苦荞芦丁提取得率,结果表明水和甲醇做溶剂各自的最佳条件是A3B2C1和A2B3C1,即5g苦荞粉,300ml蒸馏水在95℃下处理8h和4g苦荞粉,300ml甲醇在75℃下处理12h。水做溶剂在同时提高浸提温度、延长浸提时间和增加液料比(60倍)条件下能够明显提高芦丁得率。水在低于沸点温度下,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芦丁得率,甲醇做溶剂,在高于沸点温度下,75℃最合适。水做溶剂因素温度的影响远大于时间与用料量;甲醇做溶剂时,因素时间的影响最大,但与温度的R值接近,因素时间的影响低于水做溶剂时因素温度的影响(温度的R值远大于时间)。  相似文献   

18.
对荔枝核棕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70%乙醇溶剂作为提取剂,料液配比为1∶10,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 h是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荔枝核棕色素在光照、酸性、温度低于80℃、有还原剂(Na2SO3)的加入下稳定,但在强碱、高温及氧化剂(H2O2)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唐克华 《中国油脂》2020,45(10):73-76
为探索利用桐油高压水解制备α-桐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桐油水解率和α-桐酸保留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实验对高压水解桐油的水解条件(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水油体积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桐油高压水解制备α-桐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解温度230℃、水解时间4 h、水油体积比3∶1,该工艺条件下桐油的水解率为90.26%,α-桐酸保留率为93.01%。  相似文献   

20.
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乙醇为浸提溶剂从枸杞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了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及料液比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经研究,确定了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5 h,料液比1:16,乙醇浓度75%,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可达0.9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