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片玉弘愿窥色相清琢妙法照禅心佛教题材中的菩萨像,向来就是传统玉雕之中的大类。因为中国民间百姓由来已久的菩萨崇拜,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形象普遍存在于市民阶层所佩戴、使用、摆放的玉雕作品之中。而对于当代玉雕来说,菩萨像则在汉藏  相似文献   

2.
正艺以呈文文以载艺在中国数千年的用玉史之中,玉雕从来就不只是单纯技艺的展现。可以说,在众多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门类之中,玉雕是文化承载性最高的门类之一。而正因为如此,历届"天工奖"在评选金奖作品时,也往往将作品精湛技艺所要呈现的文化元素、文化理念考量在内。玉雕之中的技艺呈现与文化承载,是否能够自然结合、相辅相成,完全要凭借创作者手上功夫和精神学养的双重积累,同时还要在积累之外有所思考与感悟。而能够让玉雕师将这样的思考与感悟通过作品呈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玉雕作品题材非常丰富,其基本特点是采撷于美丽的自然生活环境,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袭和诠释。纵览现代珠宝市场出售的玉雕饰品,除了花、鸟、虫、鱼之外,还有一些新的玉雕题材不断呈现,毕竟现代社会的体验生活赋予人们推陈出新思维,使得当代的玉雕饰品更加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审美心理,当代的玉雕大师们不仅仅是将中国古代文化元素融合到玉雕饰品中,还将现代的文化印记呈现在玉雕作品中,并且使作品上升到艺术层面,从而形成意象艺术。  相似文献   

4.
花鸟玉雕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世俗化,一味的向大众审美靠拢,成为社会功利诉求的代言者,丧失了在艺术美学和精神高度上的深层追求。重塑花鸟玉雕的美学观,既是当代社会多元化审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花鸟玉雕发展的新思路。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为花鸟玉雕在艺术美学和思想精神上,提供了众多可借鉴的对象。体系发展完善成熟的院体花鸟画与花鸟玉雕有着共同的表现对象;而传统文人作为传统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他们的审美意趣更能折射出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笔者回溯传统,探究花鸟玉雕自身的问题成因,并对古代院体花鸟画和传统文人画意趣进行解读分析,从中获取可供参照的元素,塑造一种"形神兼备,艺术与思想融合;雅俗共赏,情趣与寓意融合"的当代花鸟玉雕新美学观。  相似文献   

5.
<正>巧思琢别趣妙品见格局随着中国当代玉雕的时代更迭,不断有年轻的玉雕师,凭借过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天工奖"中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跳脱出传统的玉雕圭臬之外,大胆而巧妙地将玉雕工艺创作手法与现代雕塑、装置艺术、综合材料、平面设计等现代艺术手法混合运用,在艺术的跨界之中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在风格上,也更偏重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6.
正妙手治古雅器相呈大千在传统玉雕大类之中,器皿始终是最为重要的门类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遗存中,从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两汉的陶器,再到唐宋时期的瓷器,器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玉雕提供了大量素材。可以说,无论是祭祀用具、宴饮用具、文房用具、陈设用具,还是青铜器、金银器、陶器、漆器、瓷器、玉器,器皿在  相似文献   

7.
曲阳地区出土北朝时期白石造像数量较多,且带有准确纪年的造像数量可观,为研究北朝晚期白石菩萨造像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尺。根据实地考察及出版物中已公布的曲阳造像的图像材料,对其中带有纪年的59件菩萨像头冠、项饰及服装样式进行细致梳理,归纳与总结菩萨像服饰的年代特征,并与周边地区出土白石菩萨像服饰风格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曲阳地区菩萨像服饰风格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服饰风格的变化与北朝晚期这一历史阶段内人文思想与审美价值的转变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随着当代玉雕艺术工艺日益精湛、风格日益繁多、品类日益丰富的发展趋势,玉雕艺术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要载体。在仿古、宗教等题材的当代玉雕作品中,当代玉雕文化和艺术的承载功能更加明显。那些形成于千百年之前的文化理念和艺术形式,在当代杰出艺匠的独特理解之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在2019年"天工奖"的金奖作品之中,部分以仿古、宗教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就让我们既感受到古意盎然,又耳目一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之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和中国玉雕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有心之人在发展中见证了中国历史传统的变化。一名玉雕创作者在传世画作《五牛图》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决定以《五牛图》为创作蓝本,以战国红玛瑙为原料,制作玉雕《五牛图》这一新的艺术版本。本文就中国传统绘画与玉雕之间的创作进行联系,剖析了整个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玉雕应与时代的发展互相呼应,互相促进。当下玉雕的发展,需要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到包容兼蓄,丰富玉雕创作形式,探索现代审美表现。通过现代技术在玉雕工艺上的应用及作品的相应表现特征,指出新工具的运用和新材料的发掘尝试可以形成新的玉雕艺术表现特点,呈现相应的艺术美感,在传统圆雕、浮雕等技法的基础上融入西方雕塑观念,丰富了玉雕表现形式;通过代表性现代玉雕作品创作分析,指出以中国传统玉文化为导向,注重玉雕作品的文化性和现代审美,可以较好的传达各种玉雕题材的精神内涵;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借鉴也对现代玉雕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学艺术、戏曲艺术、绘画艺术等扩展了玉雕的题材,使玉雕设计的题材变得更加宽泛。为更好的承载与弘扬传统玉文化,玉雕的表现形式还需要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符合时代审美,满足人们思想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1.
环扣链条作为印度菩萨像的装饰物,广泛流行于笈多时代、后笈多时代,直至帕拉时代,波及古印度大部版图。约自6世纪50年代,印度菩萨像环扣链条状饰物自海路传入中土,并进一步吸收汉地世俗社会流行的链条式样迅速中国化,北周、北齐、隋代在成都、关中、陇东、邺城等区域风行一时,连绵至初盛唐敦煌地区。菩萨像环扣链条状饰物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情况,亦展现出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强大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2.
风开皓月随流水 云动闲情揽春山 山子,是按照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所创作的带有人物、建筑、景致的玉雕假山,在中国传统玉雕中属于最为重要的题材类型之一.近年来,由于大体量优质玉石原料越来越稀缺,再加上市场需求一再缩减,对山子题材的创作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但在2016年"天工奖"银奖作品中,依然有许多玉雕师在这一题材上做出了别出心裁的创举.通过这些山子、摆件作品,可以看到传统的山子创作规制已经被进一步解构,创作者们在部分采用传统山子创作技法的同时,更多地采用了现代雕塑甚至环境设计层面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推玉雕艺术家,并要不断培育当代玉雕市场,传承中国的玉文化。”面对记者有关玉雕计划的提高,英合玉器财富俱乐部杜嘉庆总经理一再强调是“玉雕艺术家”。 中国的玉石雕刻技艺的传承,一直以来多是“师传徒,父传子”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成长的玉雕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基在玉雕作品上的表现形式、风格趋于固化。  相似文献   

14.
赵旭刚  李力  业冬 《中国宝石》2007,16(3):218-219
写实主义对于中国玉雕艺术来说是个陌生的命题.在中国玉雕艺术中秉承写实主义的作品寥寥无几。写意的风格一统玉雕天下,玉雕写实主义的兴起仅见于文革期间创作的一些工农兵题材的玉雕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玉雕行业开始尝试运用新的题材和手法,打破传统玉雕语言的束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人体艺术的借鉴,出现了一些描绘人体美的玉雕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与材质的完美融合,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新演绎,绽放出奇异的光彩,从这点来说,更加能够体现出新时期当代玉雕匠人的新特质。"当代玉雕如果脱离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和阉割了内在的文化基因这一精神内核,而一味的在形式上求新求变,这不应该是现代玉雕工艺的出路。"这是出席中宝协举办的"新时期玉文化精神和创新趋势"座谈会上,河南省镇平籍玉石  相似文献   

16.
宋世义 《中国宝石》2003,12(1):192-193
在我国的玉雕创作中,玉雕人物门类贯穿始终,成为中国玉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刘鹏 《中国宝玉石》2021,(1):35-43,48
随着奢侈品、珠宝等贵重饰品的消费结构升级,越来越重视设计美感的消费群体与日俱增,在世界珠宝涌入中国市场的现况下,以玉饰为主的中式珠宝如何与之角逐,传统玉雕、玉饰能够引领潮流吗?在近几年中,中国玉饰的市场发展变化巨大,创新设计品牌不断涌现,玉饰市场的设计时代正在悄悄降临.一场玉饰设计的工业设计革命正在酝酿,传统玉雕人该怎...  相似文献   

18.
山子,是按照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所创作的带有人物、建筑、景致的玉雕假山,在中国传统玉雕中属于最为重要的题材类型之一。近年来,由于大体量优质玉石原料越来越稀缺,再加上市场需求一再缩减,对山子题材的创作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玉雕创作中,玉雕人物门类贯穿始终,成为中国玉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玉雕文化”是玉雕工艺持续发展并不断创新融合所形成的独特的艺术文化。近年来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玉雕文化在年轻受众市场的价值逐步攀升,在传统工艺、文化领域与现代文化IP产业领域的影响也逐步加深。因此,如何为当代玉雕文化设计符合其特征的IP形象并推动其发展成为了重要课题。本文聚焦于玉雕文化,做出以下四部分工作:首先对其历史传承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实例分析其现代化表达的多个方面;其次通过分析前人的设计研究与成功案例来明确IP拟人化设计的思路方法并进行论证;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玉雕文化IP拟人化形象设计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并为后续工作提供设计方向;最后结合设计实践,将玉雕文化深入挖掘、提炼,对其进行拟人化形象设计,使其转化为IP,为玉雕文化与传统玉雕行业激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