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TRIZ在概念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产品创新的关键是在概念设计阶段产生创新的解决方案,TRIZ将创新定义为消除产品设计中参数间的潜在冲突的结果,通过运用TRIZ原理就能创造性地消除冲突,从而通过消除冲突来产生创新的概念设计解。将TRIZ运用在概念设计阶段可以快速产生革新的、有市场竞争力的概念,不仅能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通过对装甲钢“包容环”设计实例的分析表明,运用TRIZ可以快速产生创新的概念设计解。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带式输送机断带保护装置存在的保护不及时和保护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技术进化-资源分析的产品创新设计策略模型。该模型基于TRIZ的技术进化理论对研究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初步预测,再结合资源分析方法提出具体的技术预测方案,最终确定产品系统改进方案。将该策略用于断带保护装置的创新设计中,使得产品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性能更加完善,能更加可靠高效地对输送带进行保护,为其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缩短电除尘器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出发,提出了电除尘器各部分结构件标准化设计的原则,介绍了电除尘器产品标准化设计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从缩短电除尘器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出发,提出了电除尘器各部分结构件标准化设计的原则,介绍了电除尘器产品标准化设计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最适合创新发明原理的适配功率电机设计方案,本文以TRIZ理论产品结构设计策略为创新工具,对电动汽车用永磁直流电机的布局结构和功能原理进行系统分析与判定,并运用TRIZ理论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进行求解,开发出功能和结构上更优的产品——适配功率电机.最后本文通过搭建适配功率电机试验平台,对适配功率电机样机进行试验,证明通过TRIZ理论设计的适配功率电机是可行的,凸显出TRIZ理论在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系统采用了基于特征的建模技术,以特征为设计单元,首次把油膜轴承零件的各种特征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对象,再配合零件的工艺特征、工序特征,实现了零件对象和特征对象驱动的CAPP专家系统。系统界面友好,便于用户学习和操作,可以大大地缩短工艺设计周期,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离心式杂质泵叶轮传统设计方法的现状,采用叶轮几何特征分析方法,在功能强大的三维设计软件SolidW orks环境中,对100/150型杂质泵的叶轮进行了三维可视化设计。可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个适合JPEG图像压缩系统的二维离散余弦变换模块,采用行列分离的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维余弦离散变换单元,该单元采用作者提出的改进的有符号分布式算法结构实现,在硬件实现上可以明显提高吞吐率,然后复用该单元完成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FPGA设计,在所选器件EPF10KIOOEQC208-1综合后显示,一维余弦离散变换单元的最高频率可达到104.17MHz.满足JPEG图像压缩系统的高吞吐率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保留市场通用验钞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纸币验钞机,完成了验钞机装置结构模型的可视化与参数化设计工作,为样机的制造奠定技术基础.此工作可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缩短制造周期,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加速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根据制造行业发展趋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已被广大企业所关注。本文提出基于网络的CAD/CAM/CAPP协同系统为企业提供一种协同合作的平台设计框架。通过同异步通信技术、信息共享技术和协同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等技术,实现合作企业通过此平台可实现快速获取市场相关信息,协作企业可通过该平台合理配置相关资源,从而达到优化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资源,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面向信息时代的机械产品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产品设计的竞争,如何快速地进行机械产品的开发是提高制造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行机械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分析机械产品开发面临的变化和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结构的描述方法。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现代设计方法学的研究现状和特点,重点论述了智能设计、协同设计的概念、技术方法和关键研究内容,介绍了在设计知识表示方法、机械设计知识发现技术、知识仓库技术、机械产品知识仓库的功能体系结构、分布式协同设计原理、基于多智能体的协同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在我国“十一五”期间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指出进行智能设计技术、基于资源节约的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原理等八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和发展趋势,对深入开展面向信息时代的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化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与模式,是可预测的.如何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及如何快速开发新一代产品,已经成为市场竞争强有力的武器.而TRIZ的技术进化理论恰恰是众多产品技术预测理论中最具优势和生命力的.本文主要在对TRIZ进化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进化模式与进化路线,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介绍如何运用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产品设计中产生新创意和新方案的效率及对方案进行评价择优的决策科学性,对融合可拓学与TRIZ的产品设计创意生成方法进行了细化。先利用基元理论建立可拓模型,获得产品创新的出发点,再通过TRIZ理论的技术参数、发明原理和可拓学的拓展分析与可拓变换方法进行交叉分析,获得产品具体创意。最后对所获得的产品创意利用优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优选,选出符合需求的创意,并形成产品创新设计方案。以手机充电器为例,利用该方法得到了多种设计创意,验证了细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创新设计的重要标志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解决冲突问题.TRIZ理论是解决;中突问题的有效创新工具.由于TRIZ理论解决冲突问题时需要将实际冲突参数转换为39个通用工程参数之间的矛盾,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在分析标准技术冲突求解本质的基础上,针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单目标优化问题,借助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提出了基于TRIZ冲突矩阵进行单目标问题创新设计的快速求解方法,给出了该方法进行创新设计的一般流程,最后借助实例验证了这种创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辅助设计主体从庞大的异地分布知识资源中发现所需要的概念设计知识,提出了一种以设计任务为核心的、基于无中介环节动态联盟和分布式概念设计知识资源的共享策略及相应的实现方法,其中包括:基于功能矩阵的虚拟原理解知识资源的表达结构、分布式设计知识资源的动态联盟框架及共享机制、概念设计混合知识资源的注册、发布、存储、重组、定位和求解方法,以及基于扩展标志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的原理解数据交换模式.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个利用分布式资源支持产品概念设计的计算机辅助平台原型,试用于两栖车辆减阻装置的概念设计,产生了有跟踪价值的创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面授课堂上因使用粉笔导致室内粉尘含量过高而不利于人体健康的问题,本文运用可拓学和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TRIZ)的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对已有的无尘黑板专利产品创新设计.检索并选择无尘黑板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辅助创新软...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TRIZ理论在国内发展迅速,作为一套系统化的创新方法学使得提高创新能力变得有规律可循。本文简介TRIZ理论发展历史及国内外高校的课程开设情况;分析国内高校推行TRIZ理论存在的问题,及高校开展TRIZ理论教学路径;指出高校应切实推行TRIZ理论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在理论和应用上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基于知识网络的TRIZ集成框架.给出面向TRIZ的知识网络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网络的TRIZ集成框架的体系结构和协同建设模式,分析集成框架的特点和关键技术.着重研究基于元本体和Web2.0模式的本体共建技术,给出元本体层中的元本体的形式化定义,建立本体层的本体模型,阐述本体实例层共建的过程模型.最后,提出集成框架的应用过程模型,并基于该集成框架开发原型系统.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该集成框架,结果表明,该集成框架在创新知识获取和TRIZ知识网络共建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复杂产品快速开发中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问题,在介绍典型产品创新方法并分析快速产品创新构思的基础上,引入创新网格(IG rid)概念,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技术的创新网格方法,建立了创新网格模型.这种基于系统化方法的创新网格是以网格技术为基础,以融合W eb服务的OGSA为网格体系结构,充分利用各种产品设计、工艺知识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及协同优化,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最后,给出了基于IG rid方法的复杂产品开发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