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褶皱区底煤厚度对动载诱发巷道底板冲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褶皱区不同底煤厚度对动载诱发巷道底板冲击的影响,使用岩体力学和FLAC2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底煤厚度作用下应力波诱发特厚煤层巷道底板冲击的动态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动力扰动的作用是使处于极限应力下的煤体应力增加并打破平衡状态从而诱发底板冲击;动载作用下,若底煤下方为厚度较大的坚硬粗砂岩,当底煤厚度d3 m时,当受一定强度应力波扰动时并不失稳;当底煤厚度d≥3 m时,底板容易受扰动失稳,且底板冲击显现强度呈缓慢增加;首次冲击失稳后,二次冲击矿压危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底煤厚度对巷道底板冲击地压的影响机制,以厚度为3 m以下的薄及中厚底煤为分析对象,基于掘进巷道底板冲击特征并采用理论分析,建立底板煤岩层叠体梁挠曲破坏力学模型,底板煤岩层挠曲变形曲线具有同步异幅的发展特性。公式计算表明,随着底煤厚度的增加,底煤积聚弹性能逐渐增加,增加梯度逐渐平缓,其与底煤厚度的4次方倒数具有负相关关系。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开展底板煤岩主应力、塑性区及弹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底板岩层是主要的冲击动力能贮存体,而底煤是主要的动力释放显现体;底煤通过影响底板潜在冲击启动区、潜在冲击能量传递区、潜在冲击地压显现区的范围、贮存能量以及3者之间的依存位置,进而影响底板煤岩层之间的能量储存与传递机制,从而影响底板冲击地压的形成过程。底煤相对于底板岩层具有较弱的弹性能储存能力,底煤厚度是影响底煤储存弹性能量的关键因素,底煤厚度通过影响底煤与底板岩层之间的弹性能量传递能力从而影响底板冲击危险性。随着底煤厚度的增加,底板冲击危险性逐渐增加,增加梯度逐渐降低;当底煤厚度增加到2 m时,底煤厚度的再增加对底板冲击危险性无明显叠加影响,呈现出底煤厚度对底板冲击...  相似文献   

3.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巷道底鼓治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孟津煤矿主井临时绕道底鼓及喷孔现象,通过采用注浆技术及底板加固技术,实现了双突矿井巷道底鼓及喷孔的成功治理,提供了特定地质条件下双突矿井巷道底鼓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7,(2):139-142
基于FLAC2D数值模拟软件对矿震扰动诱发深井下山煤柱区巷道冲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下山保护煤柱形成孤岛结构,矿震扰动下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不断增加,越易发生冲击破坏;下山煤柱区高静载起主导作用,强动载只是诱发作用;通过现场矿震规律分析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着重论述强冲击厚煤层丢底煤巷道的底煤卸压工艺,爆破卸压和钻孔卸压的效果比较、利弊分析,以及卸压工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常村矿厚煤层2206运输平巷底鼓问题:首先,对巷道进行底鼓变形分析,计算得出底板破坏深度为1.55 m,确定底鼓类型为中部局部鼓起,求解出底鼓量为525 mm;其次,对巷道底鼓采取整体控制原则,为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3种支护方案,确定了"原支护加强方案+底脚锚杆+注浆加固"支护方案。经现场观测,巷道底鼓量最大值为120 mm,顶板下沉量为75 mm,两帮内移量为94 mm,整体而言,巷道底鼓控制效果明显,整体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强冲击倾向性特厚煤层底煤处理技术,避免留有底煤区域发生底板冲击,结合特厚煤层掘进期间底煤实际情况,建立底板受力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底板受力计算公式,并由模型研究得出模巷道底角附近应力相对较大。为采取合理底煤处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大直径卸压钻孔与底煤爆破卸压耦合处理措施对不同厚度环境下的底煤进行分类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为下一步同类巷道掘进期间底板冲击防治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峻德煤矿三水平北17层三四采区一段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微震监测和现场调研等方法,对特厚煤层分层开采底煤整体滑移失稳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得到主要结论为:17层上分层事故工作面采动支承压力与上覆9层煤采空区遗留煤柱形成的集中应力叠加,叠加应力远大于底煤发生冲击和滑移的应力条件,进而导致17...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巷道底鼓形成的原因,从而为坪湖矿治理底鼓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一直是煤矿高产、高效生产亟需 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大柳塔煤矿52303工作面回风顺槽为 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 方法对巷道底鼓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底 板强度 低,力 学 性 能 差,“一 掘 二 采”扰 动 影 响 大 是 造 成 52303工作面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确定了52303工作面巷 道底鼓的类型属于遇水膨胀型底鼓+挤压流动型底鼓。结 合底鼓机理和实践,提出了“注浆加固局部控制”的控制措 施,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控制巷道底鼓,保证了巷道 的稳定性,为类似采掘影响下的巷道底鼓问题提供了可行性 的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极近距离遗留煤柱下方煤岩层受采动影响破坏严重,给下煤层开采带来困难.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分析了极近距离遗留煤柱底板变形破坏机理,将底板岩层破坏区分为三个区域:主动应力Ⅰ区、过渡Ⅱ区以及被动应力Ⅲ区,基于此,开发了极近距离遗留煤柱下锚网索主动联合支护技术,现场矿压监测结果验证了技术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铁生沟煤矿14采区煤层揭露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对煤层厚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对煤厚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于指导采掘设计和安全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部厚煤层开采底板巷道受采动影响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丁集煤矿1282(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超前支承压力分段简化,构建了底板应力分布表达式,通过矿压实测数据代入后计算得到前方底板不同深度处应力增量集中系数,得出采动超前影响范围110m。考虑计算时忽略巷道自身开掘及长期蠕变的影响,最后通过底大巷实测、综合收作段地质条件进一步确定了合理的停采线为177m,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维护及煤柱留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煤层厚度变化是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及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成因及在生产中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煤厚变化的规律,确保煤炭资源合理开采和充分利用,对矿井生产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巨厚煤层大断面临空煤巷综放开采过程中的矿压分布规律,以塔山矿5203巷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再现了煤炭开采的全过程,并对围岩位移、锚杆锚索轴力以及围岩应力等矿压显现进行了监测,研究表明:采动对矿压显现的影响可以分为无影响、微影响和强影响三个阶段,距工作面的距离分别为:大于120m、120m~50m和小于50m;随着工作面的临近,锚杆、锚索轴力逐渐增加,但当距工作面距离小于14m后,上述轴力迅速降低,且采动对煤柱侧锚杆的影响较实体煤侧大,而对锚索的影响较为均匀;巷道开挖后,有效的支护限制了围岩的破坏,使巷道周围集中应力达到17MPa;煤层回采后,煤体被超前支承压力破坏而使其应力得到释放,在煤柱或煤体内出现多个应力峰值。  相似文献   

16.
孟志斌 《中国煤炭》2012,38(2):109-112
针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晋华宫矿大井河南301盘区12-1#煤层、12-2#煤层等极近距离且上覆高浓度瓦斯采空区严重影响综采煤层安全生产的难题,运用瓦斯防治技术与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系统优化等方法,分析得出了极近距离上下煤层同时生产时极易发生因采动压力场垂直方向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以及水平方向煤壁影响支撑区、离层区和重新压实区等切割产生大量裂隙连通采空区泄出瓦斯等特点,提出了瓦斯治理思路和"下挤上拉、上下协同"原则、方法以及一系列相应瓦斯防治措施与对策。实践表明,在8114-1和8114-2工作面采取上述措施后,上隅角瓦斯浓度由治理前的3%~5%降到0.4%~0.5%,有效解决了晋华宫矿大井河南301盘区12-1#煤层和12-2#煤层极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瓦斯浓度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急倾斜煤层底板巷道受采动影响破坏严重的现象,运用数值试验方法,对煤层开采引起的顶底板岩体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动影响区域内的岩体可划分为垮落带、剪切屈服带、卸压带和整体滑移带,明显呈区域性分布;底板巷道应布置在受采动影响最小的相对稳定带中,且与煤层底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研究结果对于同类地质和开采条件的矿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指导煤矿的采掘工作,要求随着采掘巷道施工及时测量煤层厚度,探查煤层厚度的变化。根据淮北矿区芦岭煤矿和桃园煤矿的勘探钻孔资料和已经揭露的井下地质情况,通过对井田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构造因素,对煤矿合理布置采掘巷道和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碱沟煤矿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弱化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超前预裂爆破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564mB3+6工作面设备和采煤工艺。根据现场+564mB3+6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超前预裂爆破顶煤弱化技术,确定了超前预裂爆破的技术参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前预裂爆破顶煤弱化技术效果显著,顶煤变形明显,裂隙发育广泛,达到降低顶煤力学强度和断裂韧性的效果,大大提高顶煤的放出率,从而有利于急倾斜特厚煤层综放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