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下部钻具组合看成钻头处铰支的细长梁,同时考虑井眼间隙与钻压波动对下部钻具组合的作用,应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下部钻具组合的动力学基本方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下部钻具组合动态响应,并进行频谱分析。对不同井眼间隙时的下部钻具组合的横向振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振动幅值随稳定器与井壁之间间隙增大而增大。并且可能存在稳定器与井壁之间的间隙的临界值,当达到该临界值时,钻具组合的振动剧烈。  相似文献   

2.
气体钻井钟摆钻具组合的有限元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的钟摆钻具设计过程中,将第一个稳定器及其以下钻铤简化为简支梁进行计算。常规钻井液钻井时,钻压常远远大于稳定器以下钻铤浮重,忽略钻柱自身重力对轴向力的影响;而气体钻井时,钻压小,钻铤浮重大,此时钻铤自身重力的影响不得不考虑。以管单元模拟钻具的物理及几何特性,以间隙单元模拟钻具与井壁接触,采用有限元法,对气体钻井过程中下部钻具组合受力及变形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对单稳定器及双稳定器钟摆钻具组合进行了分析。该有限元模型不仅考虑了钻铤自身重力的影响,而且考虑了钻铤自转对其变形的影响,为钻柱力学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也为气体钻井防斜打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干热岩钻井过程中的钻具磨损机理,并采取合适的防磨技术方案来降低钻具磨损,首先分析了井眼内钻柱的运动状态,描述了钻柱与井壁的接触关系,并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钻柱动力学有限元理论分析模型;然后以某干热岩典型实钻井为例,通过求解钻柱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钻具与井壁的接触状态;最后以降低钻具与井壁间的接触作用力为目标,探讨了钻具组合和钻进参数对钻具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钻具组合优化和钻进参数优选,给出了钻具组合、钻进参数防磨推荐技术方案。该防磨技术在某干热岩井钻井作业中进行了试验,进尺116.00 m,稳定器外径磨损3.0 mm,取得了较好的钻具防磨效果。研究给出的钻具组合、钻进参数防磨技术方案,为解决干热岩钻井钻具磨损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井壁岩石与钻具组合的相互作用,将井壁岩石作弹性体来处理井壁与钻具组合的接触问题,推导建立了井壁岩石影响钻铤及扶正器变形的计算式。通过算例,分析了井壁岩石对钻具组合变形的影响,证实了以往将井壁作刚性约束处理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深部钻探现已成为油气资源开发的主力,跳钻和屈曲问题限制了深井钻井效率.采用稳定器则能够缓解下部钻具的振动和变形问题,是提高钻井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定量描述稳定器安装数量和间距对下部钻具组合的影响,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全井钻柱动力学模型并采用HHT-α法对模型求解,分析了稳定器对下部钻具组合屈曲、振动和跳钻的...  相似文献   

6.
准确地设计螺杆钻具的造斜率是实现滑动导向钻井的关键技术。鉴于此,考虑下稳定器与井壁的间隙对双弯壳体钻具几何造斜率的影响,定义了间隙影响产生的附加造斜率,改进了几何造斜率的计算公式,并用改进公式分析了影响造斜率的几个因素,同时结合现场实例对改进公式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向和反向双弯螺杆造斜工具,当下稳定器与井壁的间隙增加时,造斜率都呈线性减小;下弯角对造斜率的影响是上弯角的4.6倍,下弯角对造斜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无论是同向双弯还是反向双弯,都有最优的造斜率,钻井现场下稳定器至钻头的距离一般选择1.0~1.5 m为宜。所得结论可为螺杆钻具的现场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祖锡  高志强 《石油学报》1991,12(3):100-109
本文是在“纵横弯曲法对钻具组合的三维分析”的基础上,对钻井过程中常遇到的不等截面问题、钻具与井壁之间的接触问题(包括失稳)以及近钻头稳定器问题用纵横法理论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此类问题的求解方法,扩展了“纵横法”的应用范围.并根据这些方法较为洋细地分析了钻压、井斜角、间隙和井眼曲率等主要因素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这些分析在现场进行了验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弯曲井眼中下部钻具组合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帅健  蔡强康 《石油学报》1990,11(4):95-105
定向井眼的弯曲形态,极大地影响了钻柱的受力状况,井眼轨迹控制特别要求对钻柱的最底端,即下部钻具组合进行深入的受力与变形分析。本文将有限单元法应用于下部钻具组合的三维静力分析。由于对处理方法做了一些改进,使有限单元法更适用于弯曲井眼中的钻柱受力与变形分析。针对钻柱与井壁的接触间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大大缩短了这类问题的计算时间。对一些下部钻具组合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钻压、井斜角、井眼扩大、井眼三维曲率和钻头扭矩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钻具组合在井下所承受的应力水平是影响其疲劳寿命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定量分析研究钻具在井下所承受的应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钻具疲劳失效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文以固体力学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带扶正器下部钻具组合在弯曲井眼或斜直井眼中的有限元力学模型,求解并得到了下部钻具组合的应力场。并着重对影响钻具组合应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即井眼曲率、钻压、钻柱稳定器的安放位置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揭示了下部钻具组合失效的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对下部钻柱静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静态条件下稳定器位置,井眼变化率,钻挺刚度等对钻头侧向力及其转角的影响。为现场更好地选取钻具组合和确定钻井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油田的定向井实践所验证。  相似文献   

11.
化学添加剂对聚合物中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大庆油田利用暴氧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有效地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但这也引起了有关氧对聚合物溶液性质影响的争论。应用实验对比方法,研究了脱氧剂、杀菌剂和稳定剂对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化学驱油剂性质对氧影响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脱氧剂、杀菌剂和稳定剂的加入将有利于提高化学驱油剂粘度的稳定性,改善化学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催化裂化装置稳定塔底重沸器腐蚀状况的分析,找出了腐蚀原因,并且采取了有效的防腐措施,解决了重沸器的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光伟 《石油机械》2004,32(1):13-14
采用高级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软件UG ,建立了便于计算的本体三维实体模型 ,通过MSC/NASTRAN有限元计算程序 ,对新型井下闭环可变径稳定器本体进行了强度计算 ,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本体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根据有限元计算的结果 ,在各种载荷组合作用工况下 ,可变径稳定器本体的最大应力为 5 6 38MPa时 ,小于许用应力 ,满足强度要求 ,并且有一定的强度储备。可变径稳定器本体的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槽底两端与筒体连接部位 ,有必要进行局部工艺处理。有限元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改进可变径稳定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 Ru催化剂上苯液相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的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了化学混合法制备的 Ru催化剂的特征及对苯液相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丛式钻井设计中,下部钻具组合性能分析、井眼轨道控制和预测都是十分重要的技术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下部钻具组合进行受力变形分析。本文根据丛式钻井中钻柱的实际工作状态,选取口至井底的整个钻柱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首先建立了整体钻柱静力分析模型,然后根据整体钻柱的受力变形分析值,建立了修正的下部钻具组合静力分析模型。该模型与以往一些下部钻柱静力分析模型相比,简化少,考虑因素多,钻头处的变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库车坳陷新生界沉积厚度巨大,沉积体系多样.其第三系储层岩石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不高的特点,且在不同区域及不同沉积环境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而填隙物含量则普遍较高.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孔隙型,主要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超大孔隙、微孔隙和构造裂隙几种类型.下第三系孔隙度呈现南高北低及中部高、东西两端低的态势,渗透率表现为南高北低的趋势,东西变化不明显.研究区吉迪克组底砂岩的孔隙度呈东高西低、北低南高及周缘高,中部低的特点.储层厚度总的分布规律是:下第三系储层呈东厚西薄、东粗西细特点,南北略具差异;吉迪克组底部砂岩是一套较为稳定的、可在全区进行区域追踪的薄砂层,平面上具有北厚南薄的分布规律.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因素共同控制了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潮水盆地不同地区重要探井岩心和岩屑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揭示,潮水盆地侏罗系新河组发育规模性湖相优质泥质烃源岩,青土井组部分层段也出现湖相优质泥质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Ⅱ1 — Ⅰ型,腐泥组含量高,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青土井组和芨芨沟组还发育有机质类型较差的中等煤系烃源岩。新河组泥质烃源岩是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青土井组烃源岩是次要烃源岩。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呈“北低南高,上低下高” 差异性分布特点,且烃源岩的成熟度与现今埋深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盆地北部新河组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盆地南部则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盆地北部青土井组处于低成熟阶段,盆地南部则处于成熟阶段;盆地南部金昌坳陷生油条件优于盆地北部红柳园坳陷和阿右旗坳陷。盆地南部金昌坳陷附近的构造高部位和坳陷内低隆构造部位及岩性圈闭发育部位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值得关注的主要方向,盆地北部红柳园坳陷和阿右旗坳陷的侏罗系烃源岩现今埋深较大的区域内的低隆部位和烃源岩内部则是寻找致密油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由于油井的停产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而目前对油井的停产基本没有预测手段 ,针对这一现象 ,以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停产井为依据 ,利用GM( 1 ,1 )灰色预测理论对油田的停产井进行分析预测。该理论是通过选取“阈值”对原始停产井数的数据进行处理 ,形成新的数据列 ,继续寻找数据间的规律。这样就把对停产井数的预测转化为对“停产”这一灾变出现时刻的预测 ,从而做到提前预报 ,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 ,掌握生产主动权 ,以指导油田的高效开发。利用该方法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表2参 2 (刘红新摘 )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碳酸盐岩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3×1012 m3,其中震旦系灯影组占56.3%。目前灯影组勘探开发主要围绕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展开,且台缘带单井产能明显高于台内地区。基于台缘带和台内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藏对比关系,结合成藏条件分析,探讨其成藏差异性。研究表明:(1)灯影组台缘带较台内地区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明显偏重,对应寒武系源岩古水体介质盐度高于震旦系,反映由台缘带到台内地区震旦系烃源岩贡献比例的增加;(2)台缘带与台内地区储层在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等方面一致,但台缘带储层内部溶蚀孔洞发育程度强于台内地区,主要受控于丘滩发育程度和表生岩溶作用强度;(3)台缘带和台内地区成藏组合存在差异,台缘带紧邻裂陷内烃源岩,储层侧向对接烃源岩,存在旁生侧储、上生下储等多种成藏组合,而台内地区距裂陷内烃源岩较远,需要通过沟通油、源的断裂输导油气,成藏组合单一;(4)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贡献比例的不同和优质储层发育位置及组合类型的差异,是导致台缘带和台内地区产能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川西北蓬莱—剑阁地区是...  相似文献   

20.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石油成藏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发育有Eh3^上亚段未熟-低熟原油、Eh3^上产亚段成熟原油和Eh3^下亚段低熟原油,分别来自于凹陷中部Eh3^上亚段成熟烃源岩,古城东南部Eh3^上亚段未熟-低成熟烃源岩和杨楼油田Eh3^下亚段未熟-低熟烃源岩。在成藏期次分析基础上,根据北部斜坡储集层分布、油源类型、油气运聚与圈闭形成的配套情况,可划分出3个成藏组合,即王集-新庄Eh3^上亚段成熟油成藏组合、杨楼Eh3^下亚段未熟-低熟油成藏组合、古城断鼻复合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