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F-T组元Fe改性甲醇催化剂Cu/Mn/ZrO2制备了一种CO加氢合成低碳醇催化剂,考察了Fe的加入量,反应条件(温度,压力,空速)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Fe改性Cu/Mn/ZrO2催化剂,Fe的加入量为5%,经300度还原处理后,在T=3200170,p=6.0MPa,GHSV=5000h^-1时具有较好的反应性能,醇的时空产率为0.26g/(ml.h),其中C2,OH的选择性在28%左右,主要为C1-C5的直链醇,反应压力,空速的提高都有利于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提高,较高的温度使副反应加剧,合理的Fe含量,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会得到较佳性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Fe改性CoMo/γ-Al_2O_3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Fe和Cu改性的CoMo/γ-Al2O3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并用XRD,BET,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金属种类、浸渍溶剂种类、焙烧温度、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浸渍溶剂、550℃下焙烧制备的CoMoFe/γ-Al2O3催化剂活性最高;当催化剂中CoO质量分数4%、MoO3质量分数5%、Fe2O3质量分数0.5%时,加氢脱硫选择性最高。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对CoMoFe/γ-Al2O3催化剂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液态空速、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分别为2h-1,245~255℃和1.6MPa。  相似文献   

3.
合成气转化为低碳烯烃Fe/活性炭催化剂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活性炭作为载体制备铁基催化剂 ,通过对不同铁盐、活性炭、助剂的筛选 ,研制出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合成气转化为低碳烯烃催化剂。对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催化体相结构的XRD测试结果表明 ,Fe—Cu—K/活性炭催化剂反应前主要由α -Fe、Fe3O4 以及CuO组成 ,经与合成气反应转变为α -Fe、Fe5C2 、、Fe7C3、CuO和K2 O。Fe—Mn—K/活性炭催化剂的晶体结构主要以Fe嵌入MnO当中形成的 (Fe ,Mn)O结构存在。实验中得出的α -Fe、FexCy 以及 (Fe ,Mn)O与激光热解法制备的催化剂的的晶体结构相似。对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筛选 ,考察了不同助剂Cu、Mn、Si、K等元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草酸铁为铁盐 ,椰壳炭为载体的Fe—Mn—K/活性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 ,在 1.5MPa、32 0℃、空速 6 0 0h- 1条件下作催化性能测试 ,CO转化率达到 97.4 %以上 ,C=2 ~C=4 选择性达到 6 8%以上。  相似文献   

4.
Fe-Co/SiO_2双金属催化剂上费托合成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Fe-Co/SiO2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压力、空速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30~300℃的温度范围内,随反应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提高,甲烷选择性上升,水煤气变换程度逐渐增大,而C2~C4烯烃/烷烃比和C5+选择性下降;压力增加有利于反应活性的提高和重质烃的合成,当压力大于1.5MPa后,CO的转化率、水煤气变换程度、C5+选择性C2~C4烯烃/烷烃比变化不太明显;随空速增加,CO转化率下降,产物中低碳烃含量增加,说明高空速不利于重质烃的生成。XRD结果表明反应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3O4和Fe2O3,反应后则为Fe-Co合金。  相似文献   

5.
低温高活性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Cu/La2 O3 /ZrO2 基催化剂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的反应活性、选择性及其还原行为 ,并考察了反应条件 (温度、水醇比、液体空速 )对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Cu/La2 O3 /ZrO2 基催化剂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过程中显示出较好的反应活性和高的选择性。在常压、反应温度 190~ 2 40℃、液体空速为 1 0~ 3 0h-1和水醇摩比为 1~ 3 0的反应条件下 ,甲醇转化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重整产物中CO含量有所增加 ;提高水醇比有利于提高甲醇转化率 ,同时可降低重整产物中CO含量 ;甲醇转化率随着液体空速的增加有所降低 ,而重整产物中CO含量也有所降低。在Cu/La2 O3 /ZrO2 基催化剂上 ,甲醇重整反应和水 汽变换反应有可能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镍助剂调变的Cu/Mn/ZrO2 催化剂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 ,Cu/Mn/ZrO2是活性较好的合成甲醇催化剂 ,在一定范围内镍组元的加入大大促进了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如在一定的条件下 ,n(Ni) /n(Cu) =0 2的催化剂液相时空产率可达 2 2 g/ (mlcat·h) ,虽然镍成分含量很高 ,催化剂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甲烷化倾向。在此催化剂中加入钾会促使催化剂转变为生成混合醇为主的催化体系。液相产物组成可分别控制以生成甲醇 /异丁醇为主或符合S F分布的正构混合醇为主 ,同时保留相当高的混合醇时空产率。因此 ,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及添加少量的助剂 ,有目的地调整催化剂反应产物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CuO-ZnO/ZrO_2催化剂上CO_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CO2加氢合成甲醇的CuO-ZnO/ZrO2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和空速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评价。在原料气配比一定,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较好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0℃,压力2.0MPa,空速1600h-1时,此时CO2转化率为23.1%,甲醇的选择性为50.2%。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CO2转化率仍在20%以上,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非晶态合金Co-Fe-B催化剂上肉桂醛选择加氢制肉桂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共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Co-Fe-B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对肉桂醛选择加氢制肉桂醇的催化性能,探讨了Fe对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的改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中引入Fe,没有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提高了肉桂醇的选择性,从而提高了肉桂醇的收率。表征结果显示,Fe调变了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的结构,使C=C键加氢活性的下降幅度比C=O键加氢活性的下降幅度大,从而提高了催化剂对肉桂醇的选择性。还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对肉桂醛转化率和肉桂醇选择性的影响,在反应压力3.0MPa、反应温度403K、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肉桂醇收率可达90.93%。  相似文献   

9.
采用尿素均匀沉淀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用H2-TPR、XRD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将Cu/SiO2催化剂用于催化乙酸乙酯加氢制备乙醇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物配比和液态空速对乙酸乙酯加氢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Cu/SiO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起始还原温度。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压力3.0MPa、氢气与乙酸乙酯的摩尔比60、液态空速1.0h-1,在此条件下,乙酸乙酯转化率可达96.2%,乙醇选择性为97.8%。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ZrO2改性Co/活性炭(Zr-Co/AC)催化剂在浆态床反应器中的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性能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ZrO2助剂可明显提高Co/AC催化剂对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的催化活性,降低甲烷的选择性并提高C5+烃的选择性。当Zr-Co/AC催化剂(Co质量分数为15%)中Zr的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6%时,CO的转化率从36.4%增加到67.9%,甲烷选择性从15.4%降低到10.1%,而C5+烃的选择性从71.4%增加到79.3%。当Zr-Co/AC催化剂中Co质量分数为15%、Zr质量分数为2%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493~503K、压力2.5~3.5MPa、气态空速500~2000h-1、催化剂在浆态液中的体积分数为2.50%。在此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和C5+烃的选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Ni,Mn改性的ADM催化剂用于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Ni,Mn对ADM催化剂进行改性,考察了其低碳醇的合成性能。结果表明,在较温和的条件(T=573 K,p=10.0 MPa,GHSV=5 500 h-1)下,Ni/Mn/ADM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合成醇活性和选择性,总醇的选择性达到76.22%。对助剂Ni,Mn的研究表明,Ni可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Mn起到分散Ni组元的作用,有利于Ni组元发挥CO插入功能形成C2+OH,提高C2+OH的选择性。经初步测试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尾气中COS为催化剂中硫的主要流失形式。  相似文献   

12.
以Cu-Fe/ZrO2为催化剂、乙腈为溶剂,进行苯胺与CO2合成二苯基脲(DPU)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推测了Cu-Fe/ZrO2对该反应的催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苯胺与CO2合成DPU反应的适宜条件为催化剂与苯胺质量比0.10、乙腈/苯胺体积比1.0、反应温度160℃、CO2初始压力1 MPa、反应时间7 h;在此条件下,苯胺转化率、DPU产率及其选择性分别为5.5%、5.3%和96.9%。Cu-Fe/ZrO2催化剂表面存在3类活性中心,即Cu-Fe金属位M、Lewis酸位Zrn+和Lewis碱位Zr-O-,在它们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苯胺与CO2合成DPU的反应。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失活,活性组分Cu的流失是其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苯甲酸甲酯催化加氢制苯甲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ZrO_2及不同金属改性的ZrO_2系催化剂对于苯甲酸甲酯加氢制苯甲醛的反应性能,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金属改性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改性作用最显著;其次为Cr、In;而Zn、Y、Cu、Co改性较差。在反应温度340℃、氢空速(GHSV)850─1050h ̄(-1)、苯甲酸甲酯液体空速(LHSV)为0.1h ̄(-1)时,浸渍法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Mn/Zr原子比相应为5/100与10/100),苯甲酸甲酯转化率>66%,苯甲醛选择性>84%。  相似文献   

14.
直接合成二甲醚的铜-锰催化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Cu -Mn为主要活性组份 ,以锌、铬、钨、钼、铁、钴、镍等为助催化剂 ,采用共浸渍法 ,将铜、锰等直接负载在氧化铝上 ,获得了一种新型的负载型一步合成二甲醚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强度高、稳定性好、易重复等特点。试验结果显示 :在负载的Cu -Mn催化剂上 ,CO加氢可以生成二甲醚 ,而且当n(Cu) /n(Mn) =1 /2时 ,CO的转化率和二甲醚的收率均佳 ;少量锌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二甲醚的选择性 ;而铁、钴、镍的添加主要使CO发生甲烷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ZrO2 SiO2 (ZrSiO)复合载体 ,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SiO担载的Cu Ni及Cu Ni K2 O催化剂。用IR、TPSR MS和MRS 90 1微反技术考察了CO2 和CH3OH在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和反应性能。结果表明 ,CO2 在金属位 (M )和Lewis酸位Zrn + 的协同作用下形成卧式吸附态M CO O→Zrn + ,CH3OH在Zrn + 和Zr O 两类中心的协同作用下形成解离吸附态Zr OCH3 和Zr OH ;在适宜的反应条件 (温度 140℃、压力 0 6MPa、空速 144 0h 1、n(CH3OH) /n(CO2 ) =2下 ,反应的总碳转化率可达 8% ,生成DMC的选择性大于 87% ;适量引入助剂K2 O可明显提高DMC的收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低碳烯烃选择性的K-Fe-MnO/Si-2担载型催化剂;考察了V(CO2)/V(H2)比、反应温度、反应气空速和反应压力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制低碳烯烃选择性及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催化剂稳定性及再生性能,对催化剂进行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K-Fe-MnO/Si-2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工业Fe/Cu/K催化剂的FT合成动力学和产物分布规律。反应条件范围为:T=514.2—542.2K,原料气H_2/CO=1.12—3.97,总压P=1.48—2.62MPa,体积空速GHSV=290—1112h ̄(-1)。在此反应条件下获得的动力学方程为。从表现活化能的数值看,该粒度催化剂存在着内扩散效应。该催化剂在本试验条件下的产物分布均需用两个链增长几率α才能较好地描述。反应温度的改变,对不同碳数烃的α-烯烃/正构烷烃比的影响是不同的,总的趋势是随着碳数的增加,影响过来越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锰组分的添加含量及制备方法对Ni/g-Al2O3催化剂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烷的影响,并用XRD,TPR,BET等手段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常压、400℃、n(H2):n(CO2)=4:1、空速为6000h-1条件下,采用共浸渍法制备Mn-Ni/g-Al2O3催化剂,n(Mn):n(Ni)=1:2时催化剂活性达到最高,CO2转化率达到77.92%,甲烷选择性超过96%。表征结果显示,添加的锰组分较好地分布在催化剂表面,并使镍晶粒细化,增强了镍物种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催化剂更易于还原,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铁含量对合成低碳烯烃用铁锰基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不同Fe含量的FeMn/MgO催化剂,以CO加氢合成低碳烯烃为模型反应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借助X射线物相分析、N2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还原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增加,CO加氢反应活性和C2=-C4=选择性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w(Fe)为9%时,CO转化率达到91.36%,C2=~C4=选择性为58.48%。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反应活性有重要影响。随着Fe含量增加,FeMn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了难于还原的FeMn固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