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秦线、北同蒲线2亿吨扩能改造后,变配电所全部实现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系统整体技术指标及功能大大增强.但在运行过程中,部分变电配所亭出现由于雷击造成微机保护装置受强电磁干扰烧损板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可靠运行.针对这个问题,通过研究微机保护装置外电源回路特点,对雷电波入侵变配电所二次回路的途径和对微机保护装置的伤害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采用双组防雷组件进行双向雷电保护的设计方案,并详述这种二级防雷方案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功能特点.应用这一方案,可有效的避免雷电波对变配电二次设备特别是微机保护装置的影响,防止微机保护装置遭受雷击损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我国电力、通信、办公自动化及各类临控系统中,都建立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综合网络。许多自动化系统已实现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功能,并由单机、集中式、少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多级、分散分层的多功能,相应的微机信号线增多、线路增长。 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方式的切换及系统故障所引起的电磁瞬变以及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干扰都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尤其以雷电的破坏力最大。实验表明,雷电可在附近导体上感应千伏级的峰值电压,这对于一般工作于正负数伏的”娇嫩”的微机信号电平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都会导致计算机损坏或使工作失效,甚至使整个网络系  相似文献   

3.
陶金生 《电世界》2011,(1):37-38
为提高铁路信号供电的可靠性,我单位于1998年、2001年、2003年引用南京恒星公司的微机保护设备,对铁路京九线阜阳火车站10kV配电所、阜阳北火车站35kV变配电所、三堂集火车站10kV配电所进行了微机保护改造,设备运行稳定可靠。但这3个变配电所却出现了有载调压器1、9两挡失控的共性故障。  相似文献   

4.
河南石油勘探局水电厂从1999年开始,先后在古城、双变、井楼、北变引入微机自动化装置,该装置和以前保护装置相比有很大的先进性,但也有致命弱点,对包括雷击在内的各种干扰过压较敏感,受干扰过压影响后,易造成装置不正常动作,严重时烧毁装置电路,威胁电网安全运行,我油田电网也曾发生过因受雷击造成微机自动化装置通讯卡烧坏的事故.  相似文献   

5.
多年的运行实践表明,采用微机综合自动化技术在降低变电站运行、检修人员工作量,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等方面都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是油田电网二次系统的发展方向。但随着微机综合自动化产品种类及生产厂家的增多,逐渐暴露出一些产品在保护定值项设置、软件升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保护油田电网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利用微机综合自动化装置的软、硬件资源,对微机综合自动化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和总结,并在新建变电所二次技术协议中应用。论述了油田电网110kV变电所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置。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机综合自动化技术可降低运行检修人员工作量,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综述了110kV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化配置、资源利用,使110kV变电所能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油田企业重要负荷提供优质的电能。  相似文献   

7.
变电站低压系统的过电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泳 《大众用电》2007,23(3):34-35
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电子设备在变电站广泛应用。比如.直流系统高频开关电源、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集成电路以及微机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数字信息化等等。与此同时.运行中电子设备因遭受雷击过电压(又称大气过电压)和投切过电压(电网的投入或切除,又称操作过电压)的损坏日趋严重,造成的危害也很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机防误技术的不断发展,拓扑原理、移动无线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微机防误技术在调度及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发挥防止误调度、误操作提供了技术及硬件条件,根据调度及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现状,自身特点及功能,结合现场运行经验,探讨了微机防误技术在调度及配网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新东 《电工技术》2001,(11):18-19
随着城网和农网的改造,变电所二次设备的功能几乎完全由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这就对整个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电电源的质量和可靠性.采用高质量的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便是保证微机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龙  关宏 《上海电力》2000,13(2):31-32
作为维持系统安全运行重要环节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接入自动化系统并与系统交换信息已成为新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通讯处理器的出现为这项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灵活而有效的解决方案。现以美国SEL公司生产的通讯处理器SEL—2020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从如何规划、设计、实施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机房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具体包括空调系统、电气系统、防雷接地系统、门禁系统、消防系统、环境监控系统,以确保信息机房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指出,对于信息机房的工程建设,严密谨微的前期工作是确保工程有序实施的坚实基石。  相似文献   

12.
宋阳  秦颖  胡可 《电气技术》2012,(1):40-42
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做好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防雷设计,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以某500kV线路为研究背景,用ATP-EMTP软件分别建立雷电流双指数波模型、杆塔分段传输线模型、输电线路Jmarti模型、绝缘子闪络和冲击接地电阻模型,搭建仿真电路,分析了接地电阻和线路档距对500kV同塔双回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我国500kV同塔双回线路防雷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近年来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统计,雷击故障一直处于各类故障的首位,雷害已成为影响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800 kV特高压直流宾金线是中国清洁能源传输的重要通道,其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特高压直流宾金线发生的2起雷击故障,结合雷电定位系统、故障录波与测距、现场故障巡查和仿真计算,综合判断2起雷击故障均是雷电绕击造成。根据雷电定位系统实测数据,对特高压直流宾金线进行了雷害风险评估计算,并在雷害风险评估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绕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将微机励磁技术引进到小型发电机组上,解决了励磁系统技术性能低下、可靠性差、自动化水平低、调节性能差等问题,消除了机组运行的极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唐国红 《高电压技术》2007,33(4):118-121
为预防雷电入侵光缆线路并造成危害,从雷电的形成和通信光缆遭遇雷击的机理,得出在电阻率均匀的土壤中雷击点周围会形成一个等电位的半球体,半球体外地电位呈漏斗形下降的结论,且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典型雷击示例的分析得到验证。结合光缆线路遭遇雷击的规律,提出了对地电位悬浮式接续、消弧线、地下防雷线、架空防雷线等有效的通信光缆线路防雷措施以及工程勘测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防雷问题。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减少光缆遭遇雷击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接地方式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几年来的运行情况,说明雷电事故可归纳为电源部分和弱电部分遭到影响和破坏。二次弱电部分的网络通信阻塞,主要是设备接地不合理,指出对低电平的弱电系统,为防止地电位不平衡造成环流引起的干扰,应该按一点接地原则而采取防范措施。对电源部分接地是以防雷、保安为目的;为防止高压设备对二次系统的干扰,二次系统的接地网最好与一次系统的接地网安全分开。叙述了自动化系统一、二次设备在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中存在的接地造成的影响;介绍了系统设备的防雷、接地、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导线电压对电气几何模型的雷电击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击距描述的电气几何模型广泛用于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分析。由于没有考虑导线工作电压的影响,导致其分析超高压及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概率与实际运行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采用基于电磁场理论和模拟电荷法的雷电先导发展模型模拟向下发展的雷电先导的发展过程,分析了雷电击距与雷电流、导体高度和导体电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考虑工作电压后水平导体雷电击距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过电压防护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次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雷击过电压事故为例 ,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防雷及过电压防护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一些防范的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雷击是危及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介绍了输电线路的雷击类型,分别分析了杆塔接地电阻、线路档距、杆塔高度、导线电压、杆塔波阻抗对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阐述了输电线路常用的防雷措施: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增设耦合地线、提高绝缘等级,为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保华  张捷  苑红霞 《电力学报》2005,20(2):190-191,194
分析了太原供电分公司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情况,主要对其监控系统和继电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