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变的非常广泛。网络课程的设计成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硌须部分。网络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进行简单介绍,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网络课程设计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高职学校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学校的教学方式,从《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内容、预想中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可以发扬的长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何秋燕  王珏 《电子世界》2014,(19):178-178
随着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普及程度最高的技术之一。目前,《计算机网络基础》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普及性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新知识更新也比较快,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觉枯燥无味、抽象、难理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下面就笔者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文章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出发,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强,如何在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独立学院计算机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讲授,是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该课程旨在培养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相应的网络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提高相应网络实践应用能力。在对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发挥教师引导功能,保证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加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渴求,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掌握网络实践技能,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由扬 《电子世界》2014,(16):288-289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前导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对后续课程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浅析了作者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上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马英英 《通讯世界》2017,(3):255-25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因自身具有针对性较强、短小精悍、时间短以及见效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受到教师与学生的认可.尤其是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不仅能从学生学习本身出发,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还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他们的自主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主要从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应用微课的作用出发,对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应用微课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课程的特点以及高职培养人才模式,结合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便携终端的普及程度,提出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广泛采用微课教学模式的思想。从微课建设的必要性、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主要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陈晓明 《信息通信》2013,(3):125-126
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为出发点,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对该门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改革,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载体,设计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一个模块——组建小型局域网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成为任何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高低以及他们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探索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工作经验,探索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与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与手段来解决学习与工作问题,这是信息化时代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对此,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能够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有利帮助,学生在该教学模式利于掌了学科知识、锻炼应用能力。本文将基于PBL模式探析其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艳梅 《电子测试》2015,(1):35-36,160
结合新形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的冲击,本文提出借助ASP.NET技术,构建《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课程,并开通3g网络接口,使得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即可实现对课程的学习,从而实现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潘颖辉 《电子世界》2014,(8):161-16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因此,必须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的训练。对如何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能实训,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互动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14.
张玉倩 《电子世界》2013,(17):165-166
21世纪90年代至今,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普遍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计算机教学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己经形成一种文化并融入了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的。由于学生入学前受教育水平及生源的差异,很多情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中学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重复,给课程的开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灌输式教育,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课程兴趣低下,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课堂,甚至造成了机房不如课堂的现象发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知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探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专门针对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对社会信息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是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所以,本文重点研究了将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手段引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以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基础,分析具体网络学习环境中影响学习的各相关要素,设计出基于Web2.0的自主参与式的学习环境的模型,并参照此模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具体的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的具体对比,检验出该学习环境设计的可行性,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设计提供有益探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杜涛 《中国新通信》2023,(8):137-139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关问题,旨在优化课程设置,让课程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行业环境。本文主要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这几项内容展开论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为论述重点,分别指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希望给相关教师启发、建议,不断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展现出课程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对实践要求很高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课程注重的是课程的实用性。《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文章试图研究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方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门较强实践性学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中,对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及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具有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自主地向具体实践中迁移课堂所学知识,达到知识转变为能力的目的。为此,本文以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