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随着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于2015年5月19日正式发布,绿色发展被确定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近来,工信部围绕绿色发展已发布多部绿色新政,更多的绿色措施正在制定过程中,与此同时,还分别组织召开了多行业“十三五”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思路座谈会以及相关论坛等。工信部各级领导也分别在不同场合结合《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要走向“绿色制造”。在其公布的战略任务和重点中,“绿色”一词频现,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已势不可挡。政府推进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相关政策部署已逐步展开。而普及循环经济理念,做好汽车报废、回收与再制造,也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日前,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毕俊生表示,绿色制造是提升我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  相似文献   

3.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后,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指出,绿色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把绿色发展作为主要方向之一。这是贯彻建设生态文明战略,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据高云虎介绍,从我国制造业现状看,我国虽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的发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12月16日,工业与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启动仪式在中国恩菲举行。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建立健全节能和绿色发展服务体系,增强绿色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工信部批准了首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中国恩菲榜上有名,成为有色行业唯一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工信部节能与综合  相似文献   

5.
2015年5月8日,由22位院士和74家单位共261位专家积极参与研究的“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及对策”咨询报告在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上正式对外发布。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代表工信部在论坛上表示,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要把组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特别是要把实施绿色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作为工作重点。毛伟明强调,绿色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要把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工信部发布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豪鹏")凭借在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绿色工厂"认证。惠州地区含惠州豪鹏在内仅3家企业获此殊荣。工信部"绿色工厂"认证是中国绿色制造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该体系于2016年施行,旨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环保标准。"绿色工厂"企业必须积极致力于所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尖端技术,推行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近日表示,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举措,《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有望近期出台实施。杨铁生是在工信部举办的2015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开展的"院士专家行"活动中透露上述信息的。杨铁生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信部将进一步强化绿色理念,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制造体系,将重点推进四项任务:一是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3,(1):129-132
《中国铸造业节能减排及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研究》课题通过评审2012年11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铸造业节能减排及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研究》课题评审会。工信部有关部门领导、铸造行业专家参加了评审会。课题评审由国家工信部装备司刘涛主持。2011年国家工信部发布的《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铸造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铸造行业节能  相似文献   

9.
2015年5月26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人民日报》第12版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之路》中提出了五个必须“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绿色发展。他在文章中指出,绿色经济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基于对全球资源的巨大依赖和提升未来制造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还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青山碧水的盼望和要求,推进绿色制造都到了紧迫关口。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行工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强调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同时把"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各相关会员企业: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鼓励生产企业创新节能技术,引导终端用能设备(产品)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工信部2015年继续开展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机电设备(产品)的推荐。我们热处理行业协会已申报了4批(第二-第五批)30项热处理节能产品被列入国家工信部节能产品  相似文献   

12.
《表面工程资讯》2016,16(6):11-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编制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工信部联节〔2016〕304号,以下简称《指南》)。现就《指南》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智能制造作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以此形成了制造强国战略政策体系。同时,工信部等部委还出台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战略转折的一年,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绿色发展之路正在蓬勃展开。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近日,国家工信部对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进行了公布,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通发展")成功入选"绿色工厂",为行业发展树立起了"绿色标杆"。据了解,为鼓励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工信部从2017年开始开展国家绿色工厂评选工作。2018年5月14日,国家发布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发布"绿色工厂"相关标准,这份标准由工信部提出,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锁定绿色制造工程及绿色制造体系,引导广大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着力抓好绿色制造体系构建、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节能与绿色发展机制创新和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发展绿色制造产业,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绿色制造(再制造领域)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工程是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精神,为满足地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能力建设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长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模具工业》2014,(8):6-6
<正>为贯彻国家节能、节材、环保的方针政策,我国模具行业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应积极落实绿色制造,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绿色制造是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和成本的前题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是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能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应用与环境影响最小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专家指出,绿色制造所包含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一个在模具行业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模具企业应学习节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中国制造2025》1+X工程组织实施要求,为推进绿色制造工程方案编制工作,2015年9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召开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编制工作座谈会。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商务部、中国工程院、国家标准委等部门以及部分企业、研究机构参加会议。会上,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高云虎司长强调了编制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工作对推进工  相似文献   

20.
动态     
工信部印发《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围绕《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组织开展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并向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印发了《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