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因受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灾害环境的影响,生活保障程度差,贫困人口多。他们既是黄河水灾的受害者,也是维系黄河大堤以及大堤之外居民安危的贡献者。滩区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滩区居民特有的心理特征.该心理特征势必影响滩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治理黄河诸多举措的实施。研究滩区居民心理状况.既是建设滩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局面以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对安全的心理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对自身安全的需求非常强烈,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对房屋采取垫高房台等安全措施,出于安全的原因愿意搬离现居住地,较高生育率与偏好男孩。他们建立在安全需求上的相应行为,增大了生活成本,影响着他们生存发展的空间,进而制约着滩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在长期与洪水作斗争的过程中,已养成了具有条件反射性的“灾害环境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绝大多数人对未来发生黄河水灾的可能性有较高的心理预测。这种心理预测既有利,也有弊。从有利方面看,有助于他们增强防范灾害的风险意识;从不利方面看,因惧怕水灾导致更大的损失,钳制着他们发展家庭生产的计划。  相似文献   

4.
长江“98年大水”后,国家对蓄滞洪区开始实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黄河下游滩区作为特殊的蓄滞洪区,区内居民也部分享受了蓄滞洪区的政策.通过对河南兰考和山东东明滩区情况和“96·8洪水”、“03年秋汛”两场洪水及其灾后恢复重建、滩区居民外迁和就地安置情况的调研,从滩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耕种距离、政府重视程度、投资力度以及安置区居民权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实行有条件的外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每年黄河防汛防凌,特别是重大险情出现时,落实滩区防洪救灾预案,及时有效组织转移滩区居民,已成为黄河防洪抢险的重中之重。为降低黄河凌汛风险,切实保障滩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人员提出具体的迁建目标、范围、方式、主要任务、进度和保障措施,为迁建项目启动实施创造条件,为黄河内蒙古段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晓平  王莉 《中国水利》2007,(9):I0001-I0008
黄河下游滩区,一片特殊的土地;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一个特殊的群体。[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8.
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因特殊自然环境而形成了特定的心理活动、心理需求,这既影响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又对政府在滩区的有关政策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国家制定和实施滩区政策时,应根据滩区居民的心理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洪水淹没补偿、村台建设与搬迁、基层组织建设、外迁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切实解决滩区居民的具体困难,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促进滩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洪水漫滩频繁、横比降大、串沟纵横、河势多变及水资源丰富等特点,因而其灌溉模式与一般平原灌区不同。随着滩区的逐步治理,已初步形成了适应滩区特点而又经济合理的灌溉模式,主要有建闸引水,自流灌溉;建闸引水,小机群提灌;固定扬水,自流灌溉;简易活动泵站、泵船提水灌溉;机井灌溉;地下管道灌溉及井渠结合灌溉等七种模式。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灌溉工程极大地推动了滩区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3,(10):63-65
在总结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现状、存在问题及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滩区综合治理的逐步破除生产堤方案、低标准堤防方案、分区运用方案,并从防洪作用、河道冲淤影响、投资及效益、运行管理、产生的社会问题、环境影响及方案风险方面,对3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3种方案优缺点的对比分析,最终推荐逐步破除生产堤方案为黄河下游滩区的治理方案。该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宽滩区的滞洪沉沙作用,也有利于洪水的管理和调度,结合河防工程建设实现"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的治河方略,为下游河道治理和滩区群众生产发展共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河南两省滩区居民近30年来房屋与耕地遭受黄河水灾达4次以上,其中,耕地受灾比房屋更严重,灾害环境塑造了他们在这种特殊自然环境下的心理感受与评价;搬迁使居民在生活环境上受益了;滩区居民的社区归属程度与社区支持力度很高;滩区居民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这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滩区居民基于自身需要对生产堤持强烈的维护态度,出于种种考虑,即使政府对其实施淹没补偿政策,仍有30%-50%左右的人不愿放弃对防洪大局不利的生产堤。生产堤的废除与否.实质上是滩区群众生存需要与政府维护防洪大局利益需要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政府越须科学、客观、公正地制定滩区洪水淹没补偿政策,并切实将洪水淹没补偿政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自然环境,必将塑造滩区居民特有的心理状况,进而影响滩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心理研究从研究对象、技术路线与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设计;整群随机抽取河南、山东2个省6个县22个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分为“搬迁居民卷”和“未搬迁居民卷”,涉及题项分另?为82个和91个;采取入户调查填写问卷、座谈、个案访谈等方式,共获得相关资料1021份。  相似文献   

14.
左萍  黄淑阁  刘风景 《中国水利》2007,(9):15-16,27
调查结果显示,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在遭受黄河水灾后所获得的实际救助金与他们的期望值相差很大;仅靠社会微薄的救助,不能解决滩区居民洪水淹没后的实际困难;滩区居民绝大多数对洪水淹没损失能够“如实申报”.对补偿的预期并不是集中于高比例范围,这种客观的、基本上符合实际的心理需要,为制定滩区洪水淹没补偿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群众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问卷调查资料汇总基础上,采用主成分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黄河下游滩区搬迁居民心理进行了多因素分析。搬迁居民对搬迁后生活总体评价是好的,搬迁对居民的心理主要起积极影响。搬迁居民心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政策的影响、经济因素的影响、居住条件变化的影响和生产条件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黄河下游河段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1950—2016年水沙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对黄河下游水沙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70年来黄河下游沿程各水文站年水沙量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水沙年际间、年内分配不均匀;1986年后下游水沙关系明显恶化,2003年后水沙关系又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黄河下游大流量减少,小流量增多,输水输沙主要集中在1000~4000m~3/s洪水中;确定保证下游微淤甚至冲刷的来沙系数应不超过0.01kg·s/m~6。分析黄河水沙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为缓减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完善治黄方略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