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产生的技术背景,讨论了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原则,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典型技术特征和基础支撑技术。在设备层面,其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智能一次设备以及设备状态监视等;在系统层面,其智能化主要表现为采集"全站、唯一、标准、同步"的全景信息,获得基于全景信息的优化控制结果并最终满足智能电网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
唐旭东  杨晓辉  张鹏飞 《硅谷》2012,(22):26-27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和分析智能变电站设备基本信息、运行信息、试验信息和故障、缺陷信息之间的数据关系和规则,构建智能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与预测分析系统。主要论述系统的构建过程,并展望智能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应运而生。其依靠管理的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优点越加收到重视。智能变电站以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主要的要求,能够自动且全面的完成变电站的基本功能,同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智能电网的支撑和重要基础是智能变电站,本文阐述了数字化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之间的区别,对智能变电站的组织结构、智能设备的控制顺序和功能等进行阐述,着重对与智能变电站相适应的高级功能进行研究,结合智能变电站在维护、运行和处理应急事故过程中的特点,对智能变电站的在线监测、检修设备、实时分析诊断及时、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和自动管理工作票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意见,有助于维护电网的稳定运行,促进变电站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晶 《中国科技博览》2012,(25):325-325
智能变电站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一系列智能化的高级功能,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共享以及合理的网络通信平台,这也符合智能电网规划中的技术导向。可见,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构成了智能变电站的底层物理框架;在这个基础上,智能变电站还需要融人多项体现智能化并适应智能电网需要的高级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实现智能变电站的基本功能,我们急需对变电站内部设备的访问方式、信息描述以及通信网络布局进行统一地规范,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访问规范和信息描述的能力,由于智能电子设备的生产厂家不同,设备之间的相互操作性还不是很强,而在我国已经建成的智能变电站中,大都采用了IEC61850标准,该标准对变电站内部的网络结构进行了抽象描述,将变电站分成了三个基本层次。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将着重对智能变电站保护配置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功能测试结果仅通过观测二次设备行为得到,而未考虑设备行为背后的信息流程导致的被测功能正确性的误评估问题,该文利用分支流树建立能够反映功能与信息流关联关系的二次系统功能相关性模型,并以功能测试过程中的相关报文为触发条件,通过功能相关性模型与被测功能产生的信息对比进行被测功能正确性判断。通过自动布局算法完成测试过程中相关设备、链路、信息以及测试结果的展示。最后,通过在某220 kV智能变电站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在测试环节中对功能正确性验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智能变电站将先进、环保的智能化设备给利用了起来,要求全站信息数字化,通讯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网络安全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的特点,分析产生网络风暴的原因,就这些原因给出抑制网络风暴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不断前行,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对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有着极大的作用。智能变电站是综合多种先进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对变电站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极高,继电保护主要是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安全性的主要途径,因此,要积极做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测以及调试方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郭杰  王娜 《硅谷》2013,(16):133-133,143
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先进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包括数据采集数字化、信息交互网络化、系统分层分布化、设备操作智能化、以及设备检修状态化等,因此,智能变电站代表了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文章探讨了如何做好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从而为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供电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对变电站管控的过程中,其各项信息数据往往存在传输节点过多、参数过多、干扰过大等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变电站设置了一种实时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动态交互、智能集中管理、传感网监控3个环节。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其气体微水密度、设备绝缘、运行温度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以及传输。实践表明,数据采集十分精准,使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与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电力企业应该提升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工作的关注度,对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交换机等进行有效的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该文阐述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特点及其作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现状、220 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以及220 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策略,希望能够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参考,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智能变电站的维护、运行、调度与传统设备有很大区别,为提高调度人员处理智能变电站异常信号的能力,应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典型异常信号调控处理方案,并加强人员培训力度。同时针对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环境影响和设备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引起的信号不稳定现象,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智能变电站设置和配置信息的一致性,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普通的变电站设计相比较,在进行智能变电站设计时,虚端子配置以及通信组网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对设计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比较高。本文从智能变电站设计设置一体化的工作原理出发,提出了智能变电站设计设置一体化方案,从而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常规变电站,220 kV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管理方面更智能、自动化程度更高,能够完成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自动搜集和整理,实现变电运行指令自动执行。尽管如此,其故障也不可避免,为此该文在对220 kV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特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二者差异对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管理的措施,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智能变电站设备信息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的特征,重点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间隔层设备典型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故障录波和网络记录分析仪等进行硬件整合和功能融合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分装投料设备都是由人工操作完成,存在效率低下、计量精度低、无法实现物料追溯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先进的自动化分装投料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自动传输、定量投料、自动摊匀、自动拆叠盘、信息读写和PLC控制等技术,实现了物料的快速分装、精准计量和信息追溯等功能,具有较强的示范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推进了变电站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为智能变电站的普及与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前提,也让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检测工作更为高效、便捷与全面。集中式数字保护装置是新阶段智能变电站中运用较广的、效果较为显著的安全装置,集中式数字保护装置的应用既相对减少了继电保护二次设备的使用数量,减少了继电二次设备的故障发生率,提升了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系数,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内部结构,使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检测与安全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也是确保整个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与前提。  相似文献   

19.
智能变电站是一个庞杂的运行系统,在其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多个方面的协调配合。本文就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展开讨论,结合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专有特点,从运行、检验、故障处理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实践中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运行以及维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变电站大量投运,不可避免地面临智能变电站保护设备改造。本文从智能变电站线路保护改造安全措施、调试、母差保护陪停等方面着手,探讨220kV智能变电站线路保护改造工作流程,仅供智能变电站线路保护改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