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柚苷为诱导底物,通过稀释平板法和透明圈法,从柑橘林下土壤和腐烂柑橘皮中筛选出1株柚苷酶生产菌株。该菌株摇瓶发酵酶活力达264.07 U/m L。通过微生物形态学鉴定以及基于r 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为棘孢曲霉。该菌株具有较强的降解柚苷能力以及较好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2.
从腐烂柚皮中分离筛选到能分解柚皮苷的产柚苷酶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初步鉴定筛选到的菌株为曲霉属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以活力较高的6号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选育得到了一株酶活达933.3 U/m L的6-2号突变菌株,活力是其出发菌株的2.25倍。对该菌株进行连续5代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突变株具有良好的产柚苷酶遗传稳定性。同时,对选育出的6-2号突变株发酵产柚苷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其最佳发酵产酶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培养基p H值6.0,摇瓶添加小球数为4颗。采用此条件发酵产柚苷酶活力达1231.0 U/m L,是其出发菌株的2.97倍,可作为进一步诱变筛选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3.
以土样中筛选的1株产胞外柚苷酶菌株米曲霉1125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亚硝酸钠化学诱变及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3种方法进行诱变育种,通过透明圈初筛以及液体摇瓶发酵复筛,最终选育出1株胞外柚苷酶产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UN2,该菌株产胞外柚苷酶活力达147U/mL,为原始菌株的2.3倍,经5代传代,其产酶能力稳定在(147±0.8)U/mL。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Box-Behnken design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产柚苷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对影响菌株UN2发酵产酶的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温度等条件做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麦芽糖2.0 g/100 mL,牛肉蛋白胨3.0g/100 mL,初始pH 5.7,培养温度30℃。在此条件下,柚苷酶活力达到251 U/mL,是未优化前的1.7倍。结论 :通过培养基优化,大幅度提高了米曲霉11250液体发酵产柚苷酶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4.
对在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产柚苷酶菌株黑曲霉DB056进行7、20和200L规模的逐级发酵放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柚苷酶的活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规模的增大,柚苷酶的两种组分——α-鼠李糖苷酶与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水平有一定的波动,但酶活力变化基本一致;在200 L规模的发酵中,α-鼠李糖苷酶与β-葡萄糖苷酶的最大酶活力分别为1 069 U/mL和727 U/mL,超过7L和20 L规模发酵过程中柚苷酶的活力水平,从而实现了黑曲霉DB056产柚苷酶200L规模的发酵,显示出该菌株良好的发酵性能和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柚皮苷是柑桔汁及其加工制品中的主要苦味物质。通过筛选得到一株能向胞外分泌柚苷酶的黑曲霉菌株 HZG- 7。实验结果表明 :在 30℃ ,1 50 r/min,p H=5.0的条件下培养 1 0 8h,菌株分泌的柚苷酶活力可达到 635U/ml。利用此酶在 40℃ ,p H=4.0的条件下对柑桔汁进行脱苦处理 ,其柚皮苷含量大幅度下降 ,达 71 %以上 ,苦味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温室压等离子体技术对一株产柚苷酶菌株互隔交链孢霉(A. alternate)SK.37001进行快速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高产柚苷酶菌株A. alternate SK.37002,与野生菌株相比,该菌株发酵酶活提高了208%。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发酵产柚苷酶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诱导物为柚皮苷,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液态摇瓶发酵酶产量的3个重要因素:硝酸钠、氯化钙、磷酸氢二钾,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 g/L柚皮苷,5 g/L蔗糖,5 g/L硝酸钠,0.8 g/L磷酸氢二钾,0.7 g/L氯化钙,0.5 g/L氯化钾,0.5 g/L硫酸镁。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产柚苷酶酶活为624.73 U/mL,与模型预测接近,发酵产酶量比优化前提高了90%。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1株高产柚苷酶菌株并探究其工业应用价值,从发霉的柚子皮上筛选出1株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MN589840,采用紫外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复合诱变技术,获得突变株UA13,其柚苷酶活力可达41.524 U/mL,是原始菌株的3.06倍。对酶解条件进行探究,其酶解最适温度为40~50℃,最适pH值为5.0。利用突变株UA13发酵产酶脱苦宜昌蜜橘果汁并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当酶解约50 min时,果汁中柚皮苷含量低于柚皮苷苦阈值;当酶解时间>75 min,果汁中仅剩下少量柚皮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脱苦结果验证检测,结果显示,突变株UA13产酶可有效水解果汁中的柚皮苷,且能提高果汁风味。因此,突变株UA13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为后续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高产稳定的柚苷酶产生菌,以分离纯化出的36株黑曲霉菌为材料,利用常规筛选方法从中选出黑曲霉菌株M53,采用紫外线和Li Cl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柚苷酶高产突变株M53-7,并通过正交实验对该菌株液态发酵产酶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正交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0.5%、豆饼粉3.0%、NH_4NO_31.0%、K_2HPO_40.1%,无机盐Ca Cl_2、Mg SO_4·7H_2O、Zn SO4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1%、0.5%、0.1%;采用最佳发酵培养基对突变菌株M53-7进行摇床发酵,其发酵液中柚苷酶活力可达到906.28 U/m L,且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11568进行液体发酵产柚苷酶,考察不同碳源、氮源、p H值、培养温度、摇瓶转速、金属离子种类与浓度等对该菌株产柚苷酶能力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考察、响应面分析可知,解淀粉芽孢杆菌11568液体发酵产柚苷酶的最优培养基成分(g/L)为:麦芽糖15.1,胰蛋白胨10,(NH4)2HPO420,Na Cl 10,酵母提取物5;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40.9℃,摇床转速180 r/min,p H 7.5,发酵时间48 h。在最优条件下,柚苷酶活力达到201.12 U/m L,是优化前的2.4倍。  相似文献   

10.
三种脱苦方法脱除柑桔汁苦味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柠碱和柚苷是柑桔汁及柑桔其它制品中主要苦味成份。本文着重研究了酶法脱苦、β—环糊糟脱苦和乙烯利代谢脱苦三种方法脱除柑桔汁内苦味的效果和工艺实施。进行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不同菌株产酶筛选试验,对由黑曲霉诱导产生的柚苷酶及其固定化柚苷酶的一些基本酶学特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对β—环糊精脱苦的机制、工艺及效果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采用综合脱苦的方法应用于生产实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富集培养和初筛,从繁茂膜海绵中分离到108株产甲壳素酶菌株;其中有12株菌产生的透明圈比较明显。结合平板法和酶活力比较法,筛选出1株高酶活力的优良菌株H7,酶活力为0.5415/mL。通过16SrRNA同源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菌株H7为Pseudoaheromonas属,和P.ganghwensis/DQ011614相似性达到98%。  相似文献   

12.
紫外诱变筛选低高级醇和双乙酰含量的啤酒酵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酵母相关代谢途径,将降低高级醇和双乙酰含量为目的进行育种。采用紫外诱变方法对啤酒酵母进行处理,用乳酸平板、麦芽汁-碳酸钙平板、TTC上层平板进行显色分离,最终得到1株高级醇产量降低约30%、双乙酰含量亦较低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13.
对在工业生产中有较高性价比的产柠檬酸黑曲霉C9为出发菌株,航天诱变后,进行了透明圈初筛、耐酸度复筛、遗传稳定性和产柠檬酸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黑曲霉AM-51是一株优良的高产柠檬酸菌株.该菌株的耐酸度能达到16%以上,产酸稳定性良好;以玉米粉为原料,在产酸温度为34℃~37℃、初始pH值为5.5~6.5、发酵时间为70h~96h的条件下产酸率基本稳定.当发酵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6.0、发酵时间为84h时,平均产酸率达16.50%,较出发菌株产酸率(12.80%)提高了22.42%.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用于制备壳寡糖的壳聚糖酶具有酶活性较低、酸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本研究从连云港海州湾泥样中筛选产壳聚糖酶菌株,并对菌株进行鉴定、酸稳定性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平板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获得酸稳定性较好的壳聚糖酶产生菌株CLT08,随后利用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扩增与分析,鉴定菌CLT...  相似文献   

15.
刘鹏  王泽南  苏娅  李莹  张秋子  吴红引 《食品科学》2010,31(21):308-311
利用含有300g/L 葡萄糖的高渗培养基从蜂蜜、花粉、土壤等样品中筛选耐高渗酵母菌,经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两株产赤藓糖醇且不产甘油的酵母菌,通过高碘酸氧化法筛选出其中赤藓糖醇产量较高的一株菌株E54。菌株E54 在含葡萄糖200g/L、酵母膏5g/L 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90h,赤藓糖醇产量为41.1g/L,转化率为22.8%。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5.8S rDNA 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鉴定E54 为Moniliellaacetoabutans(丛梗孢酵母)。  相似文献   

16.
以市售酸浆豆腐为样品,首先筛选样液适宜的稀释倍数,将样品稀释液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平板和MRS平板进行纯培养,然后接种于脱脂牛奶培养基,以产透明圈为指标,再以酪蛋白为底物测定酶活,筛选分离产蛋白酶菌种,继而通过肉眼观察菌落形态、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进一步通过各种生理生化反应、ITS测序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25 g样品稀释至10-5浓度适宜,在脱脂牛奶培养基中,温度28 ℃、有氧培养72 h后产生透明圈,酶活为9.6 U/mL;肉眼观察菌落为乳白色,呈绒毛状,有同心圈并呈放射线状,显微镜下节孢子呈单个或链状,扫描电镜观察菌丝体宽4~5.5 μm,孢子大小多数为(3.3~5.7) μm×(7.0~17.1) μm;根据生理生化反应结果,查阅《真菌鉴定手册》,鉴定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ITS测序显示与白地霉同源性达100%。根据生长曲线可知,0~8 h,菌株处于延迟期;8~40 h,菌株处于对数期;40~68 h,菌株处于稳定期;68 h以后,菌株处于衰亡期。  相似文献   

17.
夏媛媛  赵华  董晓宇  牛堃  杨晶 《中国酿造》2012,31(1):154-158
利用透明圈法再经单菌分离纯化从土壤中筛到一株产酶为158U/mL的生淀粉酶产生菌TCCC451031,经16S rDNA鉴定为Paenibacillus属。最适发酵培养基:碳源为2%的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粉与玉米浆混用比例为1∶2,用量为1%。最适发酵条件:35℃、pH值为7.0、转速160r/min,发酵5d酶活达312U/mL。该酶最适作用温度40℃,最适作用pH值为4.2,Ca2+、Mg2+、Zn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Cu2+、Mn2+、K+、Fe2+、Ba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1 株产壳聚糖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烟台海岸带沙质土壤中分离筛选壳聚糖酶产生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优化其发酵条件,为酶法生产壳寡糖提供技术依据。通过透明圈法初步判断产酶能力,液体发酵复筛测定酶活力,筛选到酶活力达36.20 U/mL的菌株amyP216。通过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amyP216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胶体壳聚糖添加量20 g/L、酵母浸粉添加量12.5 g/L、吐温-80添加量1.0 g/L、初始发酵pH 6.0、发酵温度30 ℃。在最优条件下利用5 L自控发酵罐培养45 h壳聚糖酶活力可达到80.60 U/mL,较优化前(36.20 U/mL)提高了1.2 倍。莫哈韦芽孢杆菌amyP216是一株壳聚糖酶活力较高的生产菌株,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对野生苎麻的生物脱胶,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沤麻液中分离得到37株菌株,并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DNS酶活测定法筛选野生苎麻生物脱胶用优势菌株。实验结果表明,TJ03菌株的透明圈与酶活值均为最大,其水解透明圈与菌落面积的比值为19.98,果胶酶酶活和甘露聚糖酶酶活分别为9.54、8.63 U/mL。最后对TJ03的脱胶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其最佳脱胶条件为:初始pH值7.5,浴比1∶25,接种量15%,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35℃。在上述条件下,野生苎麻生物脱胶后残胶率为14.09%,实现了纤维从韧皮中分离。  相似文献   

20.
梁金钟  田宇  王风青 《食品科学》2011,32(23):244-249
从腌制的酸菜液中,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法,经初筛、复筛得到一株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编号为LpL-0212,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atp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鉴定该菌株为Enterococcus faecium。在含2%谷氨酸钠的TYG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24h,经薄层层析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可达到102.37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