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应力+充氢法”获得尿素级316L不锈钢的沿晶断面,用扫描电镜观察断面形貌,并对其断面进行俄歇能谱分析,证实316L不锈钢晶间存在磷(和硅)等杂质元素偏析。通过离子溅射证明了晶界的磷、硅含量存在浓度的差别。从所得到的结果,可以认为磷和硅等杂质元素的偏聚是316L不锈钢产生非敏化态晶间腐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根据316L不锈钢的焊接特点,开发了一种钨极氩弧焊背部免充气保护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进行了金相组织、草酸刻蚀试验和晶间腐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16L母材显微组织为纯奥氏体;316L热影响区靠母材一侧的显微组织为粗大的奥氏体晶粒,靠焊缝一侧为奥氏体基体上分布着铁素体;316L根部焊缝的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基体上分布着铁素体。刻蚀试验结果表明:焊缝和热影响区处的刻蚀形貌均是沟槽连成一片。虽然没有通过草酸刻蚀试验,但是所有试样均通过了Cu-CuSO4-硫酸晶间腐蚀试验。因此,钨极氩弧焊背部免充气保护焊接工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316L不锈钢材料在冬天焊接时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316L不锈钢的焊接质量,增强设备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敏化态304L不锈钢在0.5mol/LH2SO4+10(-3)mol/LCH3CSNH2溶液中晶间腐蚀存在两个敏感电位区间,一个是活化-钝化过渡电位区,另一个敏感电位区间的晶间腐蚀的临界电位值是1040mV(SCE),高于这个电位值,材料对晶间腐蚀敏感.用恒电位法可以评价材料晶间腐蚀的倾向,恒电位实验法测量的电流和电流-时间曲线的斜率越大,材料的晶间腐蚀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冷轧变形量、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316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现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316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优化工艺:先固溶处理,再经5%冷轧变形后在1050℃真空退火0.5h.结果表明,不锈钢经新工艺处理后的腐蚀速率降低为原来的1/30,抗晶间腐蚀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316L不锈钢的焊接工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锈钢的晶闸腐蚀,运用IC实验分析,合理安排316L超低碳不锈钢的低温电流焊接工艺,提高了构件抗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8.
热加工对复合板不锈钢表层晶间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不锈钢复合板在热加工后的晶间腐蚀行为进行研究,主要针对三种常用表层不锈钢304,321及316L热加工后的晶间腐蚀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表层不锈钢中,321钢存在少量阶梯组织,接近凹坑组织,过多的热处理工序会引起其晶间腐蚀,但程度上轻于316L钢;304钢为明显的晶间腐蚀类型,受热处理的影响较大,严格控制热加工工艺可使其晶间腐蚀的倾向相对最轻;316L钢热加工过程中的晶间腐蚀倾向最为严重,应尽量减少热处理。合金元素较多的钢种(321和316L)在敏化温度热处理后,晶间腐蚀特征改变不大;低碳不锈钢(304)经热处理后,晶间腐蚀所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要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机理。讨论了C、Cr、P等元素以及冷加工、铸造、焊接、热作成型等热加工方法对晶间腐蚀的影响;降低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主要是限制不锈钢中的C和N的含量分别不超过0.03%和0.10%的和进行固溶处理.  相似文献   

10.
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_2SO_4-CuSO_4腐蚀法对2Cr13Mn9Ni4亚稳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晶间腐蚀动力学曲线,并对该钢在不同敏化温度、不同敏化时间及不同冷变形程度条件下析出的碳化铬的行为和形态进行了观察。分析了碳化铬的分布、状态与晶间腐蚀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冷变形程度和不同的敏化处理方式,会影响钢的抗晶间腐蚀能力。据此提出了增强该类钢抗晶间腐蚀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18-8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机理,讨论了C、C、N等元素以及加热时间、温度、冷却速度和焊接等工艺条件对晶间腐蚀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伟  闫康平  田间  吉华  于江 《腐蚀与防护》2007,28(12):628-629
通过自制的模拟循环试验装置,对两种不锈钢管材进行冲刷腐蚀模拟试验,SEM形貌表明在模拟的河水和海水介质中,304和316L不锈钢均发生了晶间腐蚀。  相似文献   

13.
14.
于耀  白琴  夏爽  刘黎明  杨辉  宣禹澄 《上海金属》2021,43(3):13-18,25
对316与316 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晶界工程处理:拉伸至5%的变形量,在1100℃分别保温45和60 min后水淬.将未经过和经过晶界工程处理的316和316 L钢进行650℃ ×5 h敏化处理,随后进行耐晶间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晶界工程处理的两种不锈钢低Σ重合位置点阵(CSL,Σ≤29)晶界比例提高到了7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304不锈钢进行时效处理,利用EPR(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对时效处理后的试样进行腐蚀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不锈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未经敏化处理的304不锈钢不会有晶间腐蚀的产生,700℃敏化后,在400~500℃时效温度下,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晶间腐蚀敏感性也随之增大。因此,应严格控制304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参数,杜绝晶间腐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泡方法研究了1100℃固溶0.25~2 h对316L不锈钢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热处理状态316L不锈钢的显微组织与腐蚀形貌的演变,用显微硬度仪测定了不同热处理状态316L不锈钢的硬度。结果表明,在1100℃固溶时间越长,固溶态试样的显微硬度越高,晶粒尺寸越大。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固溶态试样的腐蚀失重略有降低,敏化态试样的腐蚀失重先迅速降低,然后不再降低。敏化态试样的腐蚀失重高于固溶态试样1倍以上。所有试样的腐蚀失重都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在1100℃固溶0.5~1 h的试样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18.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评价308L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测得的反向扫描电流的最大值与正向扫描电流的最大值的比值(ir/ia)评价各种敏化程度的308L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不出现过敏化条件下,比值ir/ia与材料的敏化程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敏化处理温度的提高和敏化时间的延长,电流比值ir/ia增大。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可以灵敏并且定量地评价308L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并且与草酸实验中得到的金相评级有对应性,ir/ia≤2.97×10-3对应草酸浸蚀实验中的“阶梯”组织,2.97×10-3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观扫描、化学成分、工业CT及金相检验等方法对316L不锈钢输油管泄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泄漏位置在弯管区域,这与不锈钢输油管在制造过程中加工硬化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有关,在投入使用后,在油介质及高温工作环境下,表面发生晶间腐蚀及应力腐蚀裂纹,裂纹在使用中继续扩展,最终导致输油管泄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