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氧化亚铜(MWCNTs/Cu2O)复合微球。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样品进行官能团分析、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以纵横穿插方式与氧化亚铜形成复合微球。对比氧化亚铜和多壁碳纳米管/氧化亚铜对目标有机物N-甲酰吗啉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氧化亚铜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氧化亚铜。  相似文献   

2.
以二乙烯三胺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基本原料,在室温下通过反相细乳液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脲空心微球。研究了乳化剂、连续相、分散相和助稳定剂对反相细乳液稳定性和空心微球形貌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以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甲酰胺为分散相、环己烷为连续相、Ag NO3为助稳定剂时,可制备出粒径在100 nm左右且具有明显空心结构的聚脲纳米微球,其微球囊壁厚度约为1 7 n m。以罗丹明B为模拟药物对纳米空心微球进行了药物装载及体外释放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心微球具有较强的药物负载能力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每克空心微球最大药物吸附量可达101 mg罗丹明B(即101 mg/g),体外连续释药时间能达14 h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聚乙二醇为软模板,氨水为沉淀剂,室温下采用沉淀法制备出二氧化硅空心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二氧化硅空心球粒径100~250nm,壳层厚度10nm,表面光滑,球形规整度好。  相似文献   

4.
以硫酸铜、乙酸钴和氨为原料首次通过简单的无模板水热法可控合成了空心结构的Cu0.3Co2.7O4微球.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选区电子衍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BET测量来表征产物.研究结果表明,空心Cu0.3Co2.7O4微球由直径约20 nm的单晶纳米立方体组成.中空Cu0.3C...  相似文献   

5.
以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微球为模板,通过煅烧除去模板,制备出粒径均一的铕掺杂氧化钇空心微球荧光材料.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度计对氧化物空心微球荧光材料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了铕掺杂氧化钇单分散空心微球,铕元素掺杂进入氧化钇晶体后对氧化钇晶型没有影响,随着铕元素含量的增加,晶格常数逐渐增大. 铕掺杂氧化钇空心球在613 nm处均表现出强烈的发射峰,当铕元素掺杂量为原分子数x=5%时,荧光强度最强;随着铕元素含量的增多,电荷迁移带红移,表明铕-氧键共价性逐渐减弱、离子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受控的水解-水热两步法得到了TiO2颗粒.根据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等表征结果可知,所得样品为锐钛矿型多孔纳米TiO2微球,有介孔结构,经高温(700℃)煅烧后未观察到晶相转变,晶型结构稳定.以活性艳红染料X3 B为目标底物,使用制得的样品在氙灯光源照射下进行光催化脱色降解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热合成法在乙二醇溶液中合成分级微球BiOI可见光光催化剂。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水热反应温度,减少表面活性剂PVP投加量,BiOI在模拟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分级微球BiOI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结果显示,在140℃、50mL反应液中PVP投加量为0.15g、I与Bi摩尔比为1.0的条件下,制备的BiOI光催化性能最好,可见光照射45min后对罗丹明B降解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在SiO_2纳米微球表面修饰Ag纳米颗粒,制备二元SiO_2/Ag复合微球(SiO_2/Ag CMs)。通过改变AgNO_3用量,调控Ag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分布,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探究产物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及组成。相比于单分散性的SiO_2微球和Ag纳米颗粒,SiO_2/Ag CMs的光吸收峰发生明显红移,且具有较宽的SPR光吸收范围。以亚甲基蓝(MB)为有机染料模型,研究SiO_2/Ag CMs对M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SiO_2/Ag CMs光催化剂催化性能优于SiO_2纳米微球及Ag纳米颗粒;当AgNO_3用量为0.10g时所制备的SiO_2/Ag CMs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且在可见光照射80min时其催化效率达到97.7%。  相似文献   

9.
将脱油沥青为碳源制备的气相生长碳微球(SCMSs)高温氧化,得到空心碳微球(HCMSs),经SnCl2溶液敏化处理和RuCl3溶液化学镀后制备了钌纳米颗粒/空心碳微球(Ru/HCMSs)复合材料.通过选择不同浓度的RuCl3,研究了化学镀液对Ru/HCMSs复合材料形貌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和热重分析仪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使用氮吸附测试HCMSs的比表面积,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对样品的电容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RuCl3浓度为5mmol/L时,平均粒径约15nm的Ru纳米颗粒均匀地负载在HCMSs表面;HCMSs与SCMSs相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负载Ru后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催化活性高、抗磨耗性能强的光催化复合材料,研究通过冷-碱腐蚀处理手段和高温黏附技术,制备空心玻璃微珠-纳米TiO2光催复合材料.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UV-Vis等设备,对样品进行表征. 以汽车尾气为降解对象,采用搓揉试验机和自制的环境测试系统,分别测试复合材料的抗磨耗性能与光催化效能. 结果表明,纳米TiO2能够较好地附着到空心玻璃微珠表面,空心玻璃微珠-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相对于纯纳米TiO2具有更强的透光能力和光催化降解能力. 该复合材料对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均有显著的降解效果,氮氧化物的净化效果高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具有较好的抗磨耗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新型大环配位聚合物[Cu(L)]2[Fe2(H2O)(CN)10]·8H2O(L=1,8-二正丙基-1,3,6,8,10,13-六氮杂-14-冠-4),用元素分析、ICP分析、IR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正交晶系,Pddd空间群,a=1.8310(4)nm,b=2.6060(5)nm,c=3.1680(6)nm,α=β=γ=90°,V=15.116(5)nm3,Z=8,dc=1.085 g/cm3,F(000)=5200,R1=0.1024,WR2=0.2657,GOF(F2)=0.992.该配合物结构中氰根桥联铁(Ⅲ)和铜(Ⅱ),形成Fe-CN-Cu-NC-Fe-维链,链与链之间经由Fe-O(H2O)-Fe而相互联结,形成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铁和铜均形成6配位畸变8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2.
以乙酸铜为铜源,L-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简单的液相反应制备不同形貌的Cu2O微晶,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温度、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等条件对Cu2O微晶粒径及形貌的影响,初步探讨了Cu2O微晶的生长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可以选择性地制备出不同形貌的Cu2O微晶。以PVP为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是直径约为1μm的Cu2O微球,以PEG为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是边长约为700 nm的Cu2O立方体。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酸盐和草酸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配位反应制得Cu0.30Ni0.66Mn2.04(C2O4)·nH2O复合草酸盐,将该草酸盐在800℃煅烧2h,得到尖晶石相Cu0.30Ni0.66Mn2.04O4复合氧化物粉体。该氧化物粉体粒径均匀细小,一次粒径为-150nm;烧结活性较高,在1050℃烧结5h制得的热敏陶瓷相对密度高达-97%。  相似文献   

14.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通过均相化学还原法合成纳米Cu2O半导体光催化剂,采用XRD,SEM对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简单温和制备条件下,可得到形貌规整、分散较好、边长为70~140 nm的Cu2O立方体;在模拟太阳光谱氙灯照射下,合成的Cu2O对罗丹明B染料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少量1%双氧水能够显著增强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40 min内降解率达90.32%。  相似文献   

15.
以Y2O3,Eu2O3为原料,NH3?H2O和NH4H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在700至1200℃下煅烧2h制备出Y2O3:Eu3+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样品的性能,研究不同掺杂浓度,不同烧结温度及不同沉淀剂对粉体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两种沉淀剂制备的纳米粉体均为纯相,与Y2O3标准PDF卡片41-1105相吻合。以NH3?H2O为沉淀剂制备出来的前驱体在1100℃下煅烧2h获得的粉体分布均匀,近似球形,粒径分布在50~80nm,以NH4HCO3为沉淀剂制备出来的前驱体在1100℃下煅烧2h获得的粉体分布均匀,纯度高,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分布在60~80nm。制备出来的粉体在波长为254nm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出611nm的红光。  相似文献   

16.
应用倍频Nd:YAG脉冲激光,在波长532nm、脉冲宽度为8ns的条件下,研究了金属团簇化合物W2Cu4S6O2(C34H28P2Fe)2的光限幅特性。Z扫描结果表明:该团簇具有自聚焦特性,其非线性吸收为激发态吸收。  相似文献   

17.
密度泛函理论(DFT)总能计算研究了1/2ML覆盖度下氯原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在Cu(111)-c(2×2)-Cl吸附结构中两个不同的Cl原子分别吸附于Cu(111)表面的fcc谷位和hcp谷位,每个氯原子的平均吸附能为2.631eV,氯原子的平均吸附高度ZCl-Cu。为0.209nm。Cu(111)-c(2×2)-Cl表面的功函数为5.778eV。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金属有机沉积(MOD)法制备了SrTiO3(STO)外延薄膜作为YBa2Cu3O7-δ涂层导体的缓冲层.以乙酸锶、钛酸丁酯为前驱物配制了Sr离子浓度为0.125 mol.L-1的SrTiO3前驱溶液.研究了950℃下不同烧结时间(90、120、150 min)对在双轴织构的Ni-W(200)金属基带上沉积STO外延薄膜晶体取向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氩氢混合气氛(Ar-4%H2)下适宜于STO薄膜外延生长的最佳烧结时间为120 min;STO缓冲层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无裂纹和孔洞,具有良好取向,可作为YBa2Cu3O7-δ涂层导体的缓冲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温固相制备前驱物再热处理和室温一步固相法两种方法制备纳米CuO.室温固相制备前驱物再热处理的方法以Cu(CH3COO)2·2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前驱物,再对前驱物进行热处理制备产物,研究了研磨时间、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室温一步固相法以CuCl2·2H2O和NaOH为原料,以PEG-40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产物,研究了PEG-400用量对产物的影响.通过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室温制备前驱物再热处理的方法制备的纳米CuO产率高,平均粒径小,最好的制备工艺为:对反应物研磨30min,将得到的前驱物在350℃热处理1h,得到的纳米CuO平均粒径为27.06nm,产率为93.16%.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800℃热处理制备了纳米Cu0.6Ni0.4Al2O4粉体,利用XRD和T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Cu0.6Ni0.4Al2O4粉体的晶型为尖晶石晶体结构,粉体呈球状,粒径约为5~40nm。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测得样品的极限吸收波长延伸至782nm,计算得到粉体的禁带宽度为1.59eV。在125W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λ>400nm)的照射下,纳米尖晶石型Cu0.6Ni0.4Al2O4对偶氮染料活性艳红K-2G的2h降解率高达99%,而P-25(TiO2)纳米粉体在相同的降解实验条件下对染液的降解率不到10%。通过研究不同催化剂用量和染液降解率的关系,确定催化剂最佳用量为2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