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作为影视艺术中十分重要的元素,具有许多实际功能。在纪录片创作中,可以通过设计声音,达到对影片的真实性建构。纪录片声音存在多种形式与多种表达方式,充分利用声音功能即可将客观真实和画面无法直接表达的情感真实统一表现出来。本文将分析纪录片中各个声音的设计理念,对通过声音进行纪录片真实性建构的问题做出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作为视听艺术的纪录片,不论是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都是为纪录片的真实性服务的。纪录片从黑白无声发展到彩色有声,从胶卷拍摄到数码拍摄,其声音表现力的地位逐渐上升,并且与画面语言承担同等重要作用。纪录片中的同期声可以增强画面空间的真实感和亲近感,丰富了纪录片的层次,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性、生动性和现场感。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纪录片发展至今,初期由声音辅助画面,到20世纪90年代的同期声称霸,再到21世纪初的真实再现,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风格也在逐步更新。影视声音技术日趋成熟,功能性也趋于多样化,既可以用人声承载影视中人物的情感,也可以通过音乐烘托环境气氛,还能用音响来推进影视内容进程,声音开始在纪录片整体结构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实现了叙事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为何关注纪录片的声音?近日,《舌尖上的中国》Ⅱ又掀起了一股纪录片收视的热潮。《舌尖》系列的风靡,不仅在于食物的画面和制作手法令人垂涎欲滴,还在于通过对普通人和食物情感之间的关系描述,达到一种人文气质上的升华。《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不仅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纪录片的热捧,也对以纪实手段进行表达的节目(纪录片、真人秀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纪实作为纪录片的重要特征,相较于纪录片的画面呈现,纪实类作品的声音制作(包括同期声、音乐、音效)在纪录片的主题表达方面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声音作为视听艺术的一部分,不仅能带给观众真实的感受,更能在控制节奏、表达情绪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体裁,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实.在纪录片的发展中,艺术家逐渐发现了一种创作技法更适用于纪录片,即“真实再现”,由演员(现身或隐身)进行的人物扮演和场景搬演.在纪录片创作方法的发展过程中,“真实再现”被更多的运用到纪录片创作当中并得以丰富发展.本文从纪录片“真实再现”创作技法的发展历程入手,对“真实再现”的类型、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是电影的主要分类之一,以其极其特殊的艺术处理方式而被人们所喜爱熟知。纪录片有两大特点,分别为“真实性”和“故事性”。其中,真实性是纪录片最重要的特点,因为纪录片本身就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进而对人或物进行忠实的表达。故事性则是纪录片的点睛之笔,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饰,使情节整体发展更合理,更具有吸引力。本论文从学习分析纪录片的真实性与故事性出发,讨论纪录片两大特点真实性与故事性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研究纪录片真实性与故事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纪录片《永远的怀念》的声音创作,探讨了纪录片声音的特点与表现力、提出了值得注意的一些创作原则,阐述了作多年来在纪录片声音创作上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优秀的自然纪实类纪录片,即雅克·贝汉导演的纪录片《海洋》,从个性中探索共性,以“塑造声音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海洋》声音创作的可圈可点之处.通过对自然纪实类纪录片和雅克·贝汉其人其作的介绍,综合梳理与归纳该影片当中拥有的声音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海洋》中声音形象在塑造过程中的创作要点及方法,为我国同类型纪录片的声音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是拍纪录片的,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多年,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纪录片是什么?它与真实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每个初学纪录片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对于纪录片的概念,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已成定论的概念无法完全让人信服。在纪录片的定义中,真实与纪实有时混淆在一起,所以,我想谈谈纪录片以及它与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电视纪录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为了弥补传统的依靠解说、图片展现、声音描述等讲述历史不够形象生动,略显单调乏味的缺憾,近年来的纪录片在叙事方式上更多采取了更为客观的情节再现的模式,运用再现手法,把历史更为完整真实地展现给大众。本文以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红色记忆》为例,探讨电视纪录片中再现手法的运用,针对再现手法的运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并就再现手法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运用阐述了其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真人扮演的纪录片在使影片故事化的同时也对其真事性造成影响.《玄奘之路》依靠真人表演的细腻和精准以及配音者对画面的适当剥离很好的解决了再造和真实的矛盾,声音和表演画面的有机补充完成了这部文献记录片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故宫第11集》获得广电总局2006年度金帆奖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质量奖纪录片类一等奖。文章介绍了该纪录片声音的组成及各部分声音的艺术处理,片中加强了声音风格的民族地域感、时间感、空间感,使声画紧密结合,突出了电视纪录片声音设计和创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纪录片的创作迎来了小高潮,创新的内容与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的关注,个人话语表达和真实构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人生第一次》是央视网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bilibili出品的12集系列人文纪录片,是媒介融合时代诞生的纪录片作品,本文将以《人生第一次》为例,从个人话语表达和真实构建两方面分...  相似文献   

14.
导读     
5.1环绕声技术在奥运转播中的应用初探(上);DAB数字多媒体广播在北京蓬勃兴起;广播电台数字音频系统技术工艺;灯光设备在网络控制系统下的兼容性;“先声夺人”与纪录真实—声音如何参与纪录片的叙事过程;电视台数字音频系统架构中的同步问题及解决方案;两会报道与现场直播技术实施;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的声音制作采用的是Logic Pro7.0数字音频工作站,在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评比中,该片获得高清晰度电视录制技术质量奖声音类二等奖。本文以此片声音制作过程为便,介绍Logic Pro7.0数字音频工作站对纪录片声音的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题材纪录片将客观镜头与真实描述相结合,全面呈现出我国的社会发展历程,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形象的有力载体。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题材的纪录片逐渐进入国际舞台,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搭建桥梁。但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仍存在着瓶颈,阻碍我国国际形象的建构。通过分析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价值与瓶颈,根据所遇瓶颈总结相关的创新策略,为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在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评比中,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获得高清晰度电视录制技术质量奖声音类二等奖。本文概括介绍了该纪录片声音中配音、配乐、动效的创作理念和制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共同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优秀纪录片表彰大会暨纪录片真实论坛”于2009年3月16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位资深纪录片从业者和研究者出席了大会。这次“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优秀纪录片”评选,汇集了300多部来自全国各地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和人物命运的优秀纪录片,选题涉及面广题材立意深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纪录片《梵净山》的制作实践,对全篇的声音设计进行了细致分析;对自然环境中的声场表达和声音元素的创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对纪录片音乐的主题、情绪段落如何使用也做了专业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声音的技术处理和艺术设计这两方面阐述了纪录片<家园--黑和秀的传奇>的声音创作特点.其中包括:前期拍摄同期录音设备的选择使用,后期录音合成的工艺过程与音乐、解说、音响效果的设计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