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opp  VV  陈劲松 《国外油田工程》1998,14(3):22-25
本文给出了用热化学及气举方法进行火烧油层开采出的重原油的脱水、脱盐方法。原油的间接加热可以防止温度变化,同时,还可以减少机械杂质的总量。采用双作用塔和鼓风式加热器可提高烟道汽提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3.
本论文介绍了选可应用火烧油层/注空气工艺开发原油的新方法。在达到41.4MPa的油层条件下,用特别改进的加速产量测热法(ARC)进行了试验。给出了4个中等或高重度原油的ARC试验结果和燃烧管数据,讨论并比较了注空气的现场数据。这样就有了确定注空气火烧油怪工艺的适用范围的方法,从而能够造反技术和经济成功可能性最大的油藏。  相似文献   

4.
套保稠油油田火烧油层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火烧油层的筛选标准、实际地质条件及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入手,对该油田火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套保油田进行火烧总体上是可行的,在实际火烧时应避开底水的影响,火烧区域应选在构造高部位或仅烧其主力层。  相似文献   

5.
《石油机械》2017,(11):61-65
针对火烧油层过程中点火温度确定过高导致井筒管柱变形的难题,研制了一种火烧油层原油自燃点测试装置。根据点火过程中高温高压、温压突变以及时间短等特点,设计了高温高压反应釜、安全保护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注入系统。自燃点测试装置耐压50 MPa,耐温700℃,通过测温探头及压力传感器将釜内温度和压力传输至PC端实现实时监测,显示点燃时刻的温度和压力,当温压超过设定阈值时,利用电接点压力表控制加热装置系统自动停止加热,自动泄压,有效地提高整体装置的安全性。试验结果可直接判断原油自燃点和燃烧剧烈程度,其监测结果标准差优于1℃,具有良好的重复操作性。火烧油层原油自然点测试装置能够模拟储层不同压力温度条件测试原油自燃温度,实现了原油在着火过程中温度的精确、自动、安全监测,可为火烧油层的点火工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针对原有火烧油层物理模型在导热相似性方面的缺陷,研制了以非金属岩心管为核心的新型火烧物理模型,并发展了相应的室内模拟实验方法。通过实例,介绍了该模型系统在深入研究火烧驱油机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火烧油层点火工艺是整个火烧油层驱油技术的关键。点火器是点火工艺的核心 ,点火参数的控制直接影响到点火的成功与否。为定量优化点火参数 ,在分析通电期间井口与点火器之间电力参数以及井筒、地层、点火器之间传导、对流、辐射换热的基础上 ,建立了井口电压、电流、功率、供风量与原油燃点相关联的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郑 4 0 8-试 1井的点火参数进行了模拟与优化。现场试验证明 :利用该计算模型实施的火烧油层点火工艺成功点燃油层 ,大大提高了火烧驱油点火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烧油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淦  岳新建 《新疆石油地质》1995,16(4):362-367,374
在参照了国外火烧油层技术及应用状况的同时,回顾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烧袖层矿场试验的经验,认为这里完全有发展该项技术的条件。分析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中心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各油田的开发形势和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的状况,可以明确地指出,发展火烧油层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它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维持产量的持续增长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火烧油层热采的筛选标准和经济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未来的稠油开发中,当发现注蒸汽无能为力时,火烧油层可望成为一种可替人的热采工艺。该文介绍简易的火烧油层筛选标准和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可作为火烧油层适用性的初步评估,而无须费时费钱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0.
在未来的稠油开发中,当发现注蒸汽无能为力时,火烧油层可望成为一种可替代的热采工艺。该文介绍简易的火烧油层筛选标准和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可作为火烧油层适用性的初步评估,而无须费时费钱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1.
对重质油掺水乳化燃烧技术进行了探讨.包括油包水型乳化重油和水包油型乳化重油各自的微爆机理,掺水量对乳化重油粘度的影响,乳化重油粘度与温度间的关系,掺水量对乳化重油稳定性的影响,掺水量对热效率及烟气温度的影响,掺水量与节油率的关系以及乳化剂的选择和研制.重质油掺水乳化燃烧技术的应用,缓解了燃料油紧缺矛盾,为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热催化裂化降粘开采稠油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针对辽河油田的3种稠油,筛选陋一种合适的水热裂解催化剂(过渡金属盐),确定了水热裂解的最佳条件,在0.2%该催化剂顾在下,3种稠油样在240℃经水热裂解反应24h后,50℃粘度分别下降89.9%-77.7%,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大幅上升,胶质,沥青质含量下降,烃碳数分布移向低碳数方向,产生大量气体和少量固体,在辽河油田曙光采油3口蒸汽吞吐井进行的地下稠油催化剂水热裂解降粘开采现场试验获得成功,采出的稠油粘度大同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 g稠油与30 g 0.5%催化剂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 Pa.s的两种稠油裂解并静置除水后,黏度降低76.2%和75.6%,室温放置60天后降黏率下降小于3个百分点,气相色谱显示裂解后轻组分明显增加,红外光谱显示稠油组分发生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机理。所用化学助剂JN-A在油水中均可溶,耐温达250℃,耐矿化度达50 g/L,其水溶液以30∶100的质量比与稠油混合时形成低黏度的O/W乳状液。当水相含1.0%JN-A和0.5%催化剂时,两种稠油水热裂解后的反应混合物为O/W乳状液,黏度仅为319和309 mPa.s,静置除水后的稠油降黏率增加到86.5%和87.3%,其中的轻组分含量进一步增加。该井下乳化/催化水热裂解复合降黏法成功地用于孤东两口蒸汽吞吐井,稠油井作业后初期采出的原油黏度由~9 Pa.s降低到1 Pa.s左右,随采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约50天后超过4Pa.s。图2表6参5。  相似文献   

14.
脉动燃烧技术在油田加热炉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油田加热炉节能降耗工作,改进传统油田加热炉设计和使用方法,利用航天不稳定燃烧的研究成果,开发了国内脉动燃烧油田加热炉技术。对脉动燃烧技术,脉动燃烧油田加热炉的研制,设计和使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加热炉有很好的性价比,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扬子石化公司炼油厂一套常减压装置扩容改造时,在加热炉中应用新强化燃烧技术的情况。强化燃烧技术通过燃料在燃烧室内的完全燃烧,改善了辐射室内的传热,提高了加热炉炉管的平均热强度,提高了加热炉总热负荷,从而实现了加热炉的扩能要求;而且由于燃烧充分,排烟温度显著下降,热效率提高明显;烟气中有害物质减少,环保、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油液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指出了油液监测在设备润滑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可生物降解的植物油作为内燃机润滑油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分析了各种润滑油的生物降解性能与其结构及组成的关系。通过研究植物油的物性及其润滑机理,指出植物油作为润滑油的基础油料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由于植物油分子中含有酯基和不饱和的双键结构,其氧化安定性和水解稳定性较差,是其用作润滑油的瓶颈,但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处理如氢化和酯交换来提高其氧化安定性。考虑添加剂在基础油中的感受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RMT测井技术及在断块油田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云桐 《测井技术》2003,27(Z1):41-43
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确定水淹程度,找出高剩余油层段已成为保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RMT储层评价仪作为一种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仪,它有2种可控操作模式:非弹性模式(C/O模式)和俘获模式(∑),其突出的优点是小直径、双源距、大晶体、多参数、多模式组合测井.在现河油区的整装块、复杂小断块、低渗油藏分别进行RMT非弹模式测井,通过实际资料分析,RMT测井技术在评价储层水淹特征,确定水淹程度以及求解剩余油饱和度等方面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影响硫磺回收装置稳定运行的瓶颈为燃烧设备,其内衬稳定性的设计至关重要。衬里材料的选择、衬里结构的优化、反应温度的控制等均是影响因素。侧重对工艺因素进行剖析,提出与工艺充分结合、具有工程实用性的环壁保护燃烧技术,阐明该技术可在不降低硫磺回收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内衬材料工作温度,确保内衬稳定性的工程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火烧油层(火驱)作为提高稠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油层自身的重质组分燃烧作为动力驱替原油,驱油效率高是其它采油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其配套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又是制约其效果的关键,对火烧油层效果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深层巨厚稠油油藏其技术配套更为重要.以高升油田高3618块火烧油层试验为例,试验井组火驱后,随着火驱时间的延长,油井产气量大幅度增加,引发出一系列新问题为背景,针对火驱举升工艺上难点和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开展了相关配套技术研究与试验应用,进而提出了一套适合深层稠油火驱举升工艺的方式与方法,为下一步深层稠油火驱举升工艺技术配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