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DNS动态负载均衡技术在GPRS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DNS动态负载均衡技术 域名服务器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主要用来提供域名与IP地址相互映射的网络服务.使用最多的是DNS的正向解析,即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将IP地址转换成域名的功能称作反向解析.  相似文献   

2.
DNS(Domain Name System)即域名系统,完成域名与IP地址互换的作用。网络上有域名的每一台主机都一个IP地址,而域名服务器则是指存储有关域名空间信息的程序。DNS负载均衡技术是在DNS服务器中为同一个主机名配置多个IP地址,在应答DNS查询时,DNS服务器对每个查询将以DNS文件中主机记录的IP地址按顺序返回不同的解析结果,将客户端的访问引导到不同的机器或相同机器不同的IP地址上去,使得不同的客户端访问不同的服务器,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主要用来提供域名与IP地址相互映射的网络服务。以某大学城双出口网络中DNS为应用实例,介绍了一种基于BIND9技术的策略DNS配置方法。对于同一域名的查询请求,DNS可根据其客户端源IP地址不同,返回不同的解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域名解析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是互联网的一项核心服务,用于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使用户不用专门记忆网站的IP,通过域名就可以方便地访问互联网。文中主要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下使用BIND9建立智能DNS系统,来实现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域名解析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研究实现了域名镜像、双主DNS、链路健康探测等功能。最后对动态DNS探测、多数据中心的DNS体系实现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宋平凡  刘嘉勇  华伟 《通信技术》2015,48(2):223-27
DNS重定向是基于DNS欺骗实现的一种数据流重定向技术。文中首先总结了几种不同形式的DNS欺骗技术,重点分析了现有DNS重定向技术的实现方式及其所存在的缺陷:一是会直接暴露监测主机的IP地址;二是不能同时监测多个域名。然后介绍了NAT和DNAT的技术原理,并基于DNAT技术给出了一种针对现有DNS重定向技术实现缺陷的改进方案。最后给出了改进方案在Linux上的实现方法,对方案改进前后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改进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分布式内容分发网(CDN)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站域名所对应因特网协议(IP)地址可能为多个,这给骨干网流量检测系统的实时检测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干网络流量中实时提取域名系统(DNS)响应消息并从中获取域名和IP地址,同时迅速更新到流量检测系统.基于Octeon多核网络处理器的高速处理能力,设计并实现了流量检测系统中的快速DNS检测与联动模块,并通过在骨干网链路中实际测试运行确保了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DNS服务是一项基础网络的服务,它的主要作用是完成IP地址和域名的转换。它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DNS的脆弱性,并提出了其防范DNS攻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邵鑫 《电子与电脑》2001,8(5):105-107
Internet上每一台主机都有唯一的地址,用来标识网络上的计算机及网络本身,这就是网络地址或称IP地址,IP协议使用这个地址在主机间传递信息。IP地址是由四段以“.”分开的数字组成,实际上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可是这终究是数字型的,记忆起来相当困难和难于理解。为了向一般用户提供一种直观明了的主机标识符,便于网络地址的分层管理和分配,便采用了域名管理系统DNS(DomainName System)。在Internet中,IP地址到域名或从域名到IP地址的解析是由DNS服务器完成的。当你输入的不是IP地址时,就要有域名服务器将你输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业务的监测与客户感知的持续改善,一直是企业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和发展用户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内容资源丰富,节点众多,往往会带来DNS解析的问题,如解析多个IP地址、解析不准确、解析不到服务器等。针对现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一种域名质量拨测系统,该系统基于DNS调度优化,分WEB前台配置和展示域名质量拨测系统两部分,采用多种算法对域名进行优化与改善。  相似文献   

10.
陈刚  吕绪康  王宗敏 《通信学报》2006,27(Z1):140-142
DNS提供INTERNET中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及转换,是INTERNET/Intranet网络资源访问不可缺少的基础服务.现行的DNS系统主要的服务过程中,依赖于对根域名等上层域名服务系统信息的访问,在CERNET省域网络内使用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针对CERNET省域网络内DNS服务的具体问题提出并设计了省域网后备域名系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复杂环境下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防御逐渐成为网络安全关注的重点。APT攻击隐蔽性强,早期发现则危害性较小。文中提出的方法基于DNS日志深度挖掘,通过DGA域名智能检测,APT隧道智能检测等功能维度入手,从DNS日志角度提出APT防御的新思路,实现检测,监控,溯源等一体化功能。论文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和GRU融合算法检测恶意DGA域名和采用统计机器学习算法检测APT攻击通讯的DNS隧道,将早期网络安全防护预警扩展到DNS层面,弥补了网络安全措施对算法生成域名关注度的不足和DNS易被APT潜伏利用的漏洞。通过在实验环境中的深度测试,结果表明论文方法能够较好的应对日益严峻的互联网APT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2.
你可能会说,人家网站有域名,人家的FTP有IP,可我的ADSL每次拨号都换一个IP,难道我每次上网都要先给每个人打个电话告诉他我的IP地址?--当然不需要了,现在已经有许多网站提供动态IP地址的域名解析服务,国外有,国内也有,这些服务系统能将你随时获得的IP地址与固定域名对应起来,别人只要知道你的域名,就能知道你本次拨号获得的IP地址是什么.今天就给你介绍一个完全免费的服务系统,就是Deerfield.com的DNS2Go.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ADSL应用十分的广泛,但ADSL动态地址池分配IP方式的不确定性则给域名解释带来很大的麻烦。从一个简单C/S系统的角度,分析动态DNS系统的开发思路,并尝试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架构,对完整的动态DNS的开发进行了探讨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ADSL应用十分的广泛,但ADSL动态地址池分配IP方式的不确定性则给域名解释带来很大的麻烦。从一个简单C/S系统的角度,分析动态DNS系统的开发思路,并尝试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架构,对完整的动态DNS的开发进行了探讨实践。  相似文献   

15.
你可能会说,人家网站有域名,人家的FTP有IP,可我的ADSL每次拨号都换一个IP,难道我每次上网都要先给每个人打个电话告诉他我的IP地址?--当然不需要了,现在已经有许多网站提供动态IP地址的域名解析服务,国外有,国内也有,这些服务系统能将你随时获得的IP地址与固定域名对应起来,别人只要知道你的域名,就能知道你本次拨号获得的IP地址是什么.今天就给你介绍一个完全免费的服务系统,就是Deerfield.com的DNS2Go.  相似文献   

16.
一 域名系统(DNS)概述 1.域名与域名构成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用域名在互联网上用来寻找网站.相当于主机的门牌号码,是互联网上的重要标识。计算机采用的是数字寻址机制,每一台主机都对应一个IP地址,每一个IP地址由一连串的数字组成,如202.123.101.1。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用域名来代替这些数字来寻找主机,如yoursite.com。  相似文献   

17.
HTTPs加密流量识别主要采用HTTPs域名回填方案,对不能解析出HTTPs业务的域名的记录,通过DNS消息中返回的IP地址和HTTPs消息请求的目标IP进行关联,从而回填HTTPs消息的域名。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机器学习对HTTPs加密的用户面流量的识别研究,进一步识别出业务类型以及关键字段,提供页面浏览及视频业务的性能指标分析、用户行为分析所需字段信息。将机器学习在HTTPS识别中应用,突破识别技术难题,增强了DPI业务识别能力,提升了业务优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锦增  乡立  段炼 《信息技术》2021,(1):115-120
构建了一个电力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并设计了电力负荷预测算法和异常数据检测算法问题.首先,针对BP神经网络在预测电力负荷存在的因初始权值与阈值设置影响估计精度的问题,提出利用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网络参数,提高了预测算法的收敛速度与预测精度;然后,针对电力数据异常检测算法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谱聚类的异常数据检测算...  相似文献   

19.
杨波  王敏  刘东辉 《信息通信》2014,(7):229-230
DNS是IP网络中的域名解析服务器,用于实现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有效利用正常解析结果中的"无此域名"访问,向宽带用户推送指定服务,推送的内容包括信息发布和搜索引擎等,通信企业从广告商或搜索引擎网站获取收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干网络的IP流数据对研究互联网有重大意义,为向网络研究者共享这些数据,必须将其中的包含网络用户隐私信息的IP地址进行匿名化处理。文中以CERNET主干网IP流数据为研究对象,依据该数据中IP地址构成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对IP地址前缀保留匿名化算法Crypto-PAn及其改进后的算法PC-PAn再次进行了改进,提出了PSC-PAn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大大提高了实现效率特别是在分布式并行环境下处理数据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