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非裂谷系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非裂谷系属于形成地质时期比较新的陆内裂谷盆地群,阿尔伯特裂谷位于东非裂谷系西支北段,自2006年至今相继发现了16个油气田,累计发现可采储量11.27×108bbl。通过对阿尔伯特裂谷盆地的解剖,指出东非裂谷系为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叠合裂谷盆地,其中、新生代为主裂谷期,全部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充填。湖盆周缘发育沉积速度快、相带变化快的冲积扇—扇(辫状河)三角洲—浊积砂体沉积体系组合。钻探结果证实具备很好的含油气条件好,发育新近系中新统湖相优质烃源岩,储层物性好,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河道沉积为主,已发现油气全部富集于断块和断鼻圈闭之中,地震显示具备浊积砂体成藏可能。通过类比分析,东非裂谷系西支阿尔伯特裂谷至少具有(40~50)×108bbl的资源潜力,向南的系列裂谷也同样勘探潜力巨大,而东支虽然火山岩比较发育,但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Malawi盆地作为东非裂谷西支中面积最大的盆地,勘探程度极低。Malawi盆地呈典型的S型拉张构造样式,可划分为3个次盆。通过地表露头研究推测盆地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中新统-全新统共3大套沉积地层,沉积地层总厚度最大约6 000 m,且横向变化很大。盆地内发育2套潜在烃源岩,储盖条件较好,断裂较发育,圈闭和油气运聚条件较好。Livingstone和Usisya次盆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可能存在3种成藏模式。烃源是该盆地勘探最主要的地质风险,高昂的勘探开发成本也是制约该区勘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界、狭长(半)地堑的构造格局。沉积地层以新近系碎屑岩为主,岩性多为泥岩、砂岩和砾岩。河流-(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上部富有机质页岩,中新统-上新统河流相、(扇)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储层,与细粒湖相泥岩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匹配。盆地发育大量断块、断背斜等构造圈闭。盆地成藏模式为"凹陷供烃、侧向与垂向复合运移、下生上储",生储盖匹配良好控制垂向上形成多套成藏组合,优质砂体与垂向断层控制油气有效运移,断层控制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4.
随着东非裂谷东支South Lokichar盆地勘探获得突破,该区成为研究和勘探的热点地区。Kerio Valley盆地紧邻South Lokichar盆地,勘探程度很低。基于最新的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阐述其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Kerio Valley与South Lokichar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背景,呈西陡东缓的半地堑结构,发育渐新世以来的地层,最大沉积厚度约5 000 m,以中新统地层为主。盆地东部露头揭示盆地内存在中新统优质烃源岩并且已成熟,油气系统已被2016年新钻探的C-1井所证实。该盆地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裂谷盆地转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裂谷型盆地的重力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是在引张体制背景下形成的裂谷型盆地,重力作用是其沉积岩变形的主导因素。盆地中的重力构造可分为滑动断阶、滚动背斜、掀斜断块、滑落背斜、滑覆构造、压实构造和底辟构造七类,它们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7.
阜新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阜新盆地是晚侏罗-早白垩世的地堑型断陷盆地,面积约2000km2。主要受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同生断裂控制,其沉积最大厚度约6000m。九佛堂组和沙海组三、四段为主要生油层,其中所夹扇三角洲砂体及水下重力流砂体为有利储集层,具一定的含油远景。  相似文献   

8.
柴窝堡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窝堡盆地面积2880km2,是一个小型的山间构造盆地。它与准噶尔盆地之间隔有大断裂带和石炭系基岩凸起,其下可能存在前寒武基底硬块。中石炭世至二叠纪,柴窝堡地区为博格达裂谷和博格达残留海湖泊的一部分,侏罗纪末期因博格达山隆升而演变为山间盆地。柴窝堡盆地分为4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达北凹陷面积1200km2,是石油勘探的远景区,其内的圈闭类型以背斜为主。盆地内发育两套生储盖组合,油、气资源量十分丰富。盆地内的局部构造被评价排队,分为4类,有3个可供优先勘探的有利构造。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传递断层作为拉伸盆地中的一种特有的断层断型,在盆地构造演化中协调着正断层的位置、间距和倾斜能不同所造成的矛盾,传递断层的存在对盆地所造成的分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生油岩相及储集岩相的分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总结出黑龙江省东部第三系盆地中存在3种类型传递断层,分析了其特征及形成机理,指出了传递断层的石油地质意义,认为传递断层带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地质基本特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中国西北地区间若干克拉通为基础,通过造山带拼合形成的盆地山脉省。主要盆地都具有古生界台盆相,中生界泛盆地相与新生界磨拉石相三层结构,历史发展经历了三期拉张,四期挤压,相应产生了海相,海陆交互相与陆相三大套生储油岩系,并出现四次生烃与成藏高峰。  相似文献   

12.
S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in 1949, the area under petroleum exploration has continually expanded. The Chinese petroleum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By 1988, crude oil production was 137 MM tons/year (2.74 MM b/d), and China was the world's fifth-largest oil-producing nation.
The petroleum geology of China has recently advanced in the following five ways: (1) in the study of non-marine facie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2) in the study of tectonic types of oil-and gas-bearing basins; (3) in facies studies of Meso-Cenozoic lacustrine deposits; (4)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posite megastructural oil and gas reserves in the Bohai Gulf Basin; and (5) in research on buried-hill oil and gas traps. Future in-depth petroleum-geological studies and continuing intensive exploration activities will ensure that further oil and gas reserves will be located.  相似文献   

13.
断陷盆地中含油气系统的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我国东部断陷盆地含油气系统具有与盆地结构及勘探程度相对应的多层次性,其基本单元是以单一生烃凹陷(洼陷)为中心的子系统。复式含油气系统的基础是在盆地中存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活跃烃源岩,它是强烈的多期块断运动和高地热场的产物。断层的活动强度及活动时间和期次控制了盆地中油气系统的分布及特征。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油源对比可以划分系统并确定其分布范围,从而进一步研究成藏规律。以济阳坳陷中的沾化凹陷为例说明复式含油气系统的形成及特征。盆地中三套主要的生油层系分别是始新统的沙河街组第三段、第四段及渐新统的沙河街组第一段。这几套生油岩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经历了不同的成熟演化阶段并形成了各自的原油。三类原油的特征明显地反映在其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上。以这三套生油层系为核心,三个成藏期为标志,形成了复式含油气系统。这些系统有着各自的生储盖组合,运移通道及分布范围,它们在空间中叠置或交叉,在时间上呈现阶段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地质的若干特点及其对储量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大陆及近岸海域居于亚欧、太平洋和印度三大板块的结合部,元古界以来形成性质截然不同的两大套沉积岩系,经历了两期重大的构造事件,形成了东、中、西三大含油气区,造就了两类中、新生代盆地.特定的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阶段导致目前的探明储量,层位上以中、新生界为主,区域上以东中部区为主,类型上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根据我国盆地油气储量增长曲线呈“多峰型”的规律,近15年全国油气储量高速增长的事实,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以及我国的地质结构利于形成众多非构造油气藏的分析,认为中国待发现的油气资源潜力是巨大的,工作难度也很大.下一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油气储量和产量还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石油地质学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展不断提出石油地质的新问题.通过实践和认识,丰富了石油地质学的理论.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石油地质学将在以下五个方面继续作出努力:(1)陆相生油理论;(2)源控论与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理论;(3)我国海相沉积岩含油气系统的研究;(4)古潜山油气藏的理论;(5)数字地球与石油地质学.  相似文献   

16.
中、新生代亚洲大陆发育了一系列裂谷系,中国东部的华夏裂谷系、汾渭裂谷系等都有其独特的表现。裂谷型盆地作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如北海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以及我国的松辽、渤海湾等盆地已日益显示出具有广阔的含油气远景。裂谷和裂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内部物质物态变化引起的垂向运动和地壳本身水平运动双重作用的结果。而裂谷盆地的构造、沉积和火山活动等则是这种结果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近海陆相湖盆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北东及北北东方向展布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中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万安盆地位于我国南沙海域西南部 ,是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沉积层为上始新统—第四系 ,其最大厚度达 12 0 0 0 m。勘探成果证实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研究和油气源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盆地含油气系统 ,并应用盆地模拟成果研究了盆地充载系统的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γǰ��ݺ���ϵ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含油气系统理论出发,针对盐城凹陷地质特征及Pz、K2t和E1f1气藏的特点,将盐城凹陷纵向上划分为一个含气系统—古生界含气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和基本地质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该含气系统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认为古生界含气系统烃源岩具有两次生烃的特征,圈闭类型多样,主要以背斜、断块、断鼻构造圈闭为主,关键时刻在始新世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