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游 《中华民居》2012,(3):63-69
歌舞曲艺是文明的一缕曙光,是生生不息的文化记忆,是感性生活的寄托与情感的沉醉之所……它们沉淀着人们的根和魂,记录着乡土的形和影。千年来,台儿庄就是一个大大的舞台。在这里,传统的乡土文化得到了最全面、最形象、最精美的体现。竹马戏——戏曲的活化石竹马戏又叫马艺、马灯、竹马灯,以竹制马为道具,是从民间歌舞竹马灯舞逐步发展起来的,自  相似文献   

2.
枣庄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们居住。枣庄境内出土的文物十分丰富,土陶、剪纸、松枝鸟、布艺等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枣庄地处运河之畔,交通四通八达,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自身独特的审美和独特的民间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3.
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优秀代表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文化传承载体,加强文化开发与保护是延续其生命力的关键。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民宿发展现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宿景观的关系,提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宿景观设计要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宿景观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3,(10)
雷山是中国苗族文化的中心。其建筑、服饰、音乐、工艺、民俗活动等仍保留着古老的、原汁原味的传统特色,民间文化绚丽多姿,民族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具有体现强烈的原始索拜心理、地城性明显、昭示淳朴率真的生活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艳茹  沈一 《山西建筑》2009,35(33):20-21
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构成着手,探索研究了西昌市城市发展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城市才会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才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研究命题,论文结合新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及策略,最终达到恢复城市记忆,传承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壮欢是\"柳州四绝\"之一(\"柳州四绝\"为壮歌、苗节、瑶舞、侗楼),是民间较为独特的一种山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是典型的民间口头文学,所唱的内容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现在,包罗万象。主要内容有:拦门歌、故事歌、劝世歌、四季歌、时政歌、情歌、数落歌。壮欢运用壮语声韵调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平仄、押韵、言数与行数等格律,具有浓厚的壮族风味。而柳州壮欢又数柳城壮欢最有特色。  相似文献   

9.
曹勇 《山西建筑》2011,37(11):9-10
通过对岭南古建筑围龙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和阐述,论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建筑研究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只有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才能了解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规律,进而完善古建筑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2016,(3):38-45
历史街区中蕴涵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则关系着历史街区的延续和特色发展。以扬州东关街历史街区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等与实地空间调研相结合,针对历史街区中与非遗相关建筑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研究取得的访谈主体的主观认知和调研的客观数据为基础,深入挖掘其中的规律,提出历史街区中非遗相关空间的评价方法和控制原则,以促进历史街区的文化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游 《中华民居》2012,(2):44-45
近年来,有关方面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对象、表现形式做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态也界定为五类:一是传统口头传说,即相关的表述语言,包括民族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诗歌、神话、故事、传说、谣谚等,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人们往往较多的关注对城市格局、建筑遗产、文物等的保护,而忽略了对蕴含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本文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陕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最后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是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之一,也是国家文化部门一直致力于研究和保护的项目,文化遗产是指由民间流传继承下来的古老文化,而民间档案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就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民间档案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艺术设计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原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121-123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艺术设计教学无法满足本民族审美需求的问题,进而引入非物质文化视域概念,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民族性审美趣味,力图将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供艺术设计教学运用的资源,缓解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最终为构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学科提出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通过将其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可以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产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方式,能够对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良好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丽水市莲都区堰头村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景观基因链理论,对堰头村现有的非物质文化要素进行归纳分析,以传承载体、表达形式、民俗信仰、文化意象四个特征维度构建堰头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指标体系;其次,通过特征解构法对堰头村非物质文化要素进行识别提取,绘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其完整景观信息链,提出景观风貌营造途径,为非物质文化丰富的传统村落进行整体保护及景观呈现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游 《中华民居》2012,(3):44-45
近年来,有关方面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对象、表现形式做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态也界定为五类:一是传统口头传说,即相关的表述语言,包括民族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诗歌、神话、故事、传说、谣谚等,及其相关的有重要价值的濒危的语言;二是传统表演艺术,主要包括民族民间流传的戏曲、音乐、舞蹈等;三是传统工艺,主要包括世代相传、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  相似文献   

18.
19.
张建 《福建建筑》2010,(5):66-6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村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论述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及其保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的视角探讨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方法,并阐述嵩口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分析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少数民族村寨建设中的价值,并探讨了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